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吴易风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吴易风2007年夏季,美国爆发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在美国,这场金融危机很快发展为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权威性组织全国经济研究局在2008年12月1日宣布:美国经济自2007年12月以来一直处于衰退之中。这里说的衰退,就是指经济危机。一再回避是否进入衰退即经济危机的美国政府,直到2008年12月1日才开始使用衰退一词。布什在12月5日才说:“我们的经济处于衰退当中。”这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具有明显的同期性。爆发于美国的严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很快蔓延到其他发达国家,又很快蔓延到许多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美国情报机构在2009年2月12日宣布:全球经济危机是美国现阶段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和西方各国经济,沉重地打击了美国和西方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沉重地打击了美国和西方各国的主流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在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国家许多人士都在反思西方现存的经济制度、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并构想未来的经济制度、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西方经济思潮的这一新动向,引起人们广泛的、密切的关注。一、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新资本主义”的构想在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的学界、政界、商界和民众都在对资本主义进行反思。“反思资本主义”的提法较早出现在美国《新闻周刊》2008年10月13日一期的题为《全球资本主义新时代现在开始》一文。1.西方学界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新资本主义”的构想西方学界以及新闻媒体在反思资本主义时,着重批评“盎格鲁-撒克逊式的的资本主义”或“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这是指二战后形成、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变得不受约束的“美英资本主义模式”,又常常被叫作“美国资本主义模式”或“美式资本主义”。路透社2009年1月13日发自华盛顿的报道说:“随着经济危机波及全球,对不受约束的美式资本主义的批评与日俱增,人们也开始质疑未来美国在全球秩序中的主导地位。”上述美国《新闻周刊》那篇文章说:德国、法国等“欧洲社会民主国家”都害怕“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俄塔社伦敦2009年3月4日报道:“美国金融巨商绍罗什认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随这场危机而破灭了。”不少西方学者认为,这场严重危机可能导致资本主义“发生很大变化”。日本早稻田大学榊原英资教授在日本《外交论坛》月刊2009年2月号发表题为《21世纪式危机的冲击与世界变革》一文说,此次危机在广度和深度上超过了上世纪30年代的危机,“结果可能会导致资本主义本身发生很大变化。”有些西方学者甚至认为这场危机正在导致资本主义“发生根本变化”。英国《泰晤士报》2008年12月9日发表罗伯特•佩斯顿题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崩溃》一文说:“资本主义正在发生根本变化。”《泰晤士报》的这篇文章提出了“新资本主义”一语,认为“废墟中可能出现一种新资本主义。”《新闻周刊》的那篇文章则提出了“全球资本主义新时代”的说法,并宣布“全球资本主义新时代现在开始”。西方学界关于“新资本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新时代”这类提法,很快被一些西方政要所接纳。后面就会看到,由法国总统萨科齐发起、多位欧洲政要与会的巴黎国际论坛,就用了“新世界、新资本主义”的名称。顾名思义,“新资本主义”是相对“旧资本主义”而言。这里令人关注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西方学者对“旧资本主义”的批判,一是西方学者对“新资本主义”的构想。西方学者对旧资本主义的批判,实际上就是对现存资本主义的批判。然而,不同学者对现存资本主义的认识程度颇不一致。有的西方学者把资本主义的一些具体经济制度,例如把“自由市场”、“信贷宽松”、“高风险交易”和“高额薪酬”看作是资本主义旧时代的主要弊端,提出必须“远离”这种资本主义旧时代。(美国《新闻周刊》2008年10月13日)不少些西方媒体表达公众对华尔街的愤怒,揭露和抨击华尔街的贪婪,指出“造成当前危机的元凶是贪婪”。(英国《每日电讯报》2008年11月6日)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说:“是贪婪吗?这是美国之道。”(《《华尔街日报》2009年3月16日》)有西方媒体说,人们批评华尔街,就是批评资本主义。还有西方媒体说:“民众vs华尔街,社会主义vs资本主义——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民众与银行家之间的‘阶级斗争’,而点燃这场斗争的导火索就是华尔街的薪酬体系。”(《环球时报》2009年2月10日)有的西方学者注意资本主义贫富悬殊引起的社会矛盾。英国学者凯尔波•劳斯撰文批评适者生存的美式资本主义,指出美式资本主义导致贫富悬殊。他认为,不应按达尔文主义强调社会的残酷竞争,而应更多地考虑如何缓和因贫富差距而导致的社会矛盾。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尼尔森也抨击美国达尔文主义的资本主义模式,指出美国模式是按照适者生存的法则,设计出的是冷冰冰的制度。有的西方学者揭露西方政治精英和政客用“全球变暖”和“生态危机”转移愤怒人群的视线。巴希尔•戈特在题为《今天的资本主义已走到末路》一文中揭露说:“资本主义世界的精英和政治家决定把视线从针对这些问题的职责转移到全球变暖和生态危机上去。……‘娱乐’他们的国民和全世界人民,他们宣扬气候变化的威胁,同时隐瞒着一场即将掠走人们的住房和辛苦赚来的养老金的大洪水。”(美国《耶鲁全球化》在线杂志2008年10月7日)日本经济学家中谷岩原来坚定维护资本主义,现在在危机中进行反思:资本主义为什么会自我毁灭?他向日本媒体公开宣布“对自己过去主张的错误而抱悔恨之念”,在日本引起震动。他告诉记者说:“我看到在现实世界中,资本主义社会伴随泡沫崩溃、贫富差距扩大等现象出现,社会失去稳定,而这种倾向最近更加强烈。”他表示,正是这些促使他反思资本主义。(《环球时报》2010年1月20日)英国《金融时报》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组织一批学者和评论家讨论“资本主义的未来”,并从2009年3月9日起发表系列文章。这在国际上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这系列文章的开篇之作是该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的《自我毁灭的种子》。该文指出:“一场金融崩溃与一次严重经济衰退(如果不是什么更糟糕的情形)结合在一起,势必将改变世界。”在《金融时报》组织的系列文章中,许多西方学者都不同程度地反思和批评现存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模式问题是英国《金融时报》组织的这场讨论中争论的焦点。“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或美国资本主义模式受到广泛批评。在讨论未来资本主义模式时,有的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的未来在“亚洲资本主义模式”,有的学者则认为资本主义的未来在“北欧资本主义模式”。除了《金融时报》组织的讨论之外,还有许多西方学者在其他场合讨论了资本主义模式问题。他们提到的可供选择的资本主义模式有“欧洲大陆模式”、“北欧模式”、“瑞典模式”、“亚洲模式”和“日本模式”。不少西方学者现在正在热议“中国模式”。但是,他们中不少人用资本主义有色眼镜看待中国,有的把“中国模式”说成是“中国资本主义模式”,有的甚至把“中国模式”说成是“专制资本主义模式”。持前一看法的,主张借鉴“中国模式”;持后一看法的,反对借鉴“中国模式”。¶方学者提出的“新资本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新时代”究竟是什么?目前尚未见到他们有成为共识的明确答案。前面提到的《全球资本主义新时代现在开始》一文说,与“自由市场、信贷宽松、高风险交易和高额薪酬”为特征的“旧时代”不同,“新时代”则“以紧缩银根、加强监管、减少投机和政府更多干预市场为特征”。有的西方学者主张,资本主义必须改革。前述《今天的资本主义已走到末路》一文说:“当前的资本主义制度应当改变路线”,“应当以全局观和多样性机构为基础进行彻底的经济改革,而不是继续支持一个老化的体系。”该文进一步说,“与过去30年的模式相比,它也许比较公平、友善。……或许变得仁慈些,温和些,少制造一些不和,少一些胜者通吃的赌博意味。”因此,“新资本主义”又被称为“有道德的资本主义”、“温情的资本主义”、“改良的资本主义”和“修正的资本主义”。这里应当提一下比尔•盖茨2008年1月以微软董事长身份在达沃斯论坛发表的关于“新资本主义”的演讲。他认为,现存资本主义自利的动力只服务于有钱人,只服务于有支付能力的人,而不直接服务于穷人,后者只能靠政府援助和慈善事业。比尔•盖茨提出的理想是:“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制度体系来让利己的动力发挥作用,从而使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这个制度体系需要比我们现在的更能够吸引创新者和企业参加。这个新制度有两个使命:一是赚钱盈利,二是让那些无法充分享受市场经济益处的人群生活得到改善。”盖茨把自己的这种想法称为“创新型资本主义”,他认为,在这种“创新型资本主义”下,“与单纯的利己行为相比,利己与利他相结合能够惠及更多的人。”他还认为,在这种“创新型资本主义”中,“政府、企业和非赢利组织可以进行合作,……最终改善全球不平等现象。”在《金融时报》组织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未来”的讨论中,有的学者认为并不需要“新资本主义”的提法,而是需要清醒地认识与“今天的困局”有关的许多重要问题。哈佛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说:“我认为,今天的经济困局并不需要某种‘新资本主义’,而是需要我们以开放性思维来理解有关市场经济能力范围及其局限性的旧观念。我们首先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同体制是如何运作的,同时还要了解各种组织——从市场到国家机构——如何能够齐心协力,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经济世界。”在《金融时报》组织的这场讨论中,尽管多数人在反思现存资本主义,但是也还有极少数人在顽固地维护现存资本主义,仍然宣称资本主义是人类的唯一选择。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他在《勿让金融危机葬送资本主义》一文中说:“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世界仍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与贝克尔的文章相类似,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9年10月4日发表题为《危机不能磨灭我们对资本主义的信心》的文章颇感庆幸地说:“面对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市场资本主义在走向崩溃的途中出了一件有趣的事:它没有崩溃。”2.西方政界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新资本主义”的构想西方学界关于“新资本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新时代”这类提法,很快被西方政界所采用。赞成“反思资本主义”的法国总统萨科齐本是自由资本主义的卫士,他曾默许称他为“法国的撒切尔夫人”——意即法国新自由主义领袖。当前这场危机爆发后,萨科齐迅速改弦易辙,策划举办“反思资本主义”的世界论坛,向世界宣告“动用国家力量来干预金融体系运作的合法性已经毋庸置疑”。(美国《新闻周刊》2008年10月13日)萨科齐发起的反思资本主义的世界论坛于2009年1月在巴黎举行,名称是“新世界、新资本主义”国际论坛。与会者有法国总统萨科齐、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多位欧洲政要,还有欧洲央行行长以及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这次研讨会围绕“新世界、新资本主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萨科齐指责建立在金融投机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是一种“不道德的资本主义”。他认为,新资本主义需要新道德价值观,政府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萨科齐说:“危机使国家的作用卷土重来,国家干预将更具有合法性。”布莱尔说:“当前我们正试图确定一个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他认为,新资本主义的金融秩序的基础应是新价值观,而不应是“利润最大化”。默克尔则认为,新资本主义应当是德国式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他们的不同提法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都不愿意要“盎格鲁-撒克逊式的资本主义”。在欧洲和日本,有些政要在不同场合批评达尔文主义的资本主义,反省弱肉强食的体制,构想有道德的新资本主义。萨科齐批评“金融资本主义”,他把将二战后的资本主义描述为一个“使财富永远跟着有钱人、工作价值被贬低、生产力下降、企业家精神贬值的体系”。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菲永对华盛顿重申,“法国的目标首先是要调控当前经济萧条的元凶——金融资本主义。”英国保守党领袖大卫•卡梅伦认为,“现在是将机会和财富更加平均地分配到各阶层的时候

1 / 8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