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一、教学设计理念二、学习主体分析(学情分析)三、教材处理分析(教材分析)四、教学活动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五、教学活动准备六、教学重点:七、教学难点:八、课时安排:九、教学过程:(按实际内容展开)板书设计:十、教学反思例: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器具,让学生想想这些器具的使用,从中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而建立杠杆的概念,认识力臂的意义,明确这些器具在使用过程中支点、动力臂、阻力臂的位置,最终达到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的目的。再则就是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数字信息进行处理,最后得出正确的杠杆平衡条件。其中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方式来认识杠杆平衡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教学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得杠杆平衡条件。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讨论,弄清什么是杠杆以及与杠杆有关的概念。用完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方式来认识杠杆的平衡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实验探究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以及对问题探索的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三、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理解杠杆平衡条件;以及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四、教学思路与方法:根据“主导和主体”、“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如下:1、教法方面:(1)通过列举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的一些事例,结合图示的方式呈现杠杆及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在观察、体验、猜测、求证、发现、运用的学习活动中,得出杠杆平衡条件。(3)通过归纳总结和大量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学法方面:(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践探究活动,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判断、讨论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进行操作,并在活动中动脑、动手,运用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得出实验结论。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机械:飞机、轮船、起重机、钳子、扳手等。有些机械简单,有些复杂,不管机械多么复杂都可以从中找到构成它们的基本元素:杆、轮、链条等。这里我们就从最简单的机械入手,了解它们是如何帮助我们人类的!二、新课教学1、认识杠杆列举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的一些事例,结合课本图8—1和图8—2示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器具,让学生通过视图想想这些器具的使用,从中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而建立杠杆的概念,认识力臂的意义,明确这些器具在使用过程中支点、动力臂、阻力臂的位置,最终达到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的目的。(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成为杠杆的条件:有力的作用,能转动,是硬棒。棒可直,也可弯---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就是弯的。)(2)杠杆的几个概念: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3)练习作出图示中的力臂2、杠杆的平衡(1)讲述:当杠杆在动力和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2)科学探究1:杠杆的平衡条件a.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b.学生猜想与假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猜想出它们之间可能有的关系。这一阶段体现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发现者。c.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如图)思考:为什么要使杠杆调至水平平衡?调节平衡时,平衡螺母如何移动?d.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序号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1234e.交流与合作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与猜想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或者(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探究任务,体现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注意:①、从杠杆平衡条件中可以得出:力和力臂的大小成反比,即力臂越大,力就越小。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即动力与阻力的单位要统一,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单位要统一。f.评估对实验过程的合理性,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对错误所在或误差过大的原因进行分析。(3)探究实验2: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为动力使杠杆平衡时,沿竖直方向与沿倾斜方向的拉力是否相同?为什么?(力和力臂的大小成反比)3、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人类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可以解释生活中许多现象,解决许多实际问题。(1)人们在用撬棒撬石块时,动力臂越长越容易反撬动石块。(2)你知道拧松生锈的螺帽要用一段水管套在扳手手柄上的道理吗?(3)不法商贩为了坑害消费者,在杆秤的秤砣上玩手脚,他把铁秤砣上钻一个孔。你能说一说,这是怎样坑害消费者的吗?三、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了么?2、你了解了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方法了吗?(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小结本节主要知识及学习活动,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外活动1、了解家中有哪些器具是杠杆,它们是如何工作的?2、回家练习使用杆秤。(通过课外活动复习本节知识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物理的兴趣,体会物理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四、作业:P1381、2、3、4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围绕着科学探究进行的。由于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学生都非常熟悉,因此,我在本节课教学中并没有花大量时间进行详细分析杠杆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对力臂的画法并未加强训练,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上。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始终是把学生放在一个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引领着学生进行研究的一个主导地位。现在的教学,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更多的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从提出疑问到自主讨论再到作出猜想然后实验验证以至最后的得出结论。如何写评课稿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评课还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就能促进整个教学改革向前发展。日常评课时应该把握以下三点:1、明确评课目的。进行评课,应该根据教研活动的目的或听课者听课目的确定评课的目的。评课时一定要围绕已确定的目的进行,做到既有理论阐发,又有具体的教学建议,有说服力和可信度。评课过程中,要根据上课教师提供的课堂教学实例,交流教育与教学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帮助、指导上课教师和参与听课活动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通过评课,使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从一个课堂教学实例中吸取教益,学习教学方法,改进不足,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同时引导教师们善于把公开课教学与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性研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提高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水平,让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做第一,鼓励每个教师都能抓住机会获得成功。因此,评课必须围绕这些已确定了的目的进行,以便使评课活动具有针对性,收到应有的效果。2、把握评课内容。评课评什么,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根据目前教学改革的趋势看,评课应围绕以下内容进行。㈠评教学思想。即从教学思想这一角度出发,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实例,评议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包括: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面向全体的思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的思想,着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思想,运用现代教育观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等等。在现阶段还应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教育新理念。㈡评教材处理。即从教学内容处理的角度,评议教材体系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的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等。是否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否克服旧的惟理智主义的知识观,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是否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再如是否将新授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对这一堂课产生很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㈢评教法运用。即从教师对教学方法处理的角度,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教法是否符合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教师为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处于他们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认识前提,安排好新旧知识的连结,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来自课堂中的各种信息,从正确的标准和已有的经验出发作出何种的评判,形成何种的反馈信息,又是如何处理反馈的信息,以及施行何种的偏差纠正方案等。㈣评学法指导。即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情况进行评议。如能否从学科内容与特点着眼,针对学生的年龄差异、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速度、思维特点、学习修养、学习环境和条件进行相应的指导。再如是否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㈤评教学过程。即从教学结构这一环节出发,评议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等。是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还是以“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的教学进程来安排。从新课改精神来看,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㈥评教学效果。即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教学是否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意因素,做到知、情、意结合,课堂上师生民主平等,互相尊重,教师给学生以成功机会,使学生情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坚持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装得到其原有基础上的最好发展。有否确立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有时学生的见解很独特,教师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可以获取知识,取长补短。所授的这堂课在教学上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3、讲究评课的技巧。评课效果如何,这是个方法问题。方法得当,效果就好。否则就会失去评课的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评课的方法技巧上应该注意:⑴要抓主要矛盾。一节好课,也不可能尽善尽美。评课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应根据上课教师探讨的目的和课型,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如这节课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课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上,其他方面只作次要问题略提即可,切不可冲淡中心。⑵要采用多种形式。评课要根据其范围、规模、任务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形式。对于观摩示范性、经验推广性、研究探讨性的听课活动,应采用集体公开形式评课,通过集体讨论、评议,对所示课例进行分析评论,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共同评价,以达到推广经验的目的。⑶要坚持激励原则。任何形式的评课必须要坚持激励性原则。通过评课活动,起到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作用。因此,评课过程中,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