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恩的“范式”与教育研究“范式”汇报人:巨琛琛、刘婕目录范式科学共同体与范式必要的张力科学理论发展与范式教育研究范式思维导图范式危机不可通约性两个世界反常科学共同体常规科学范式转换科学革命科学共同体new危机时期范式转换/科学革命时期前范式时期新范式新常规科学时期范式已经失控库恩以一己之力,使范式一词得以如此流行,使得每一个新的读者,都对这一词语赋予了与其作者在1962年提出时所表达的非常不同的含义对这个词已经失控—Kuhn,ReflectiononMyCritics,inCriticsandtheGrowthofknowledge,272.在库恩的晚年,他放弃了“范式”这个词玛格丽特·玛斯特曼(MargarantMasterman)发现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对“范式”一词有21种不同的用法科学共同体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而反过来,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p147)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同一个科学专业领域中的工作者组成。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把自己看作、并且别人也认为他们是唯一的去追求同一组共有的目标、包括训练他们的接班人的人(p148)科学共同体与科学学科主题一一对应(p150)范式两种使用方式(p147)一方面,它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它指谓着那个整体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谜题解答,把它们当做模型和范例,可以取代明确的规则以作为常规科学中其他谜题解答的基础两个基本特征(p8)它们的成就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这些成就有足以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范式与承诺、范式与范例范式是团体承诺的集合学科基质(disciplinarymatrix)“学科”指称一个专门学科的工作者所共有的财产“基质”由各种各样的有序元素组成,每个元素都需要进一步界定所有或大部分我在原书中当做范式、范式的一部分或具有范式性的团体的承诺对象,都是学科基质的组成成分,并因而形成一个整体而共同起作用。(p153)学科基质的成分1.符号概括2.模型3.价值4.范例玛格丽特·玛斯特曼的解读范式是共有的范例范式是共有的范例,这是我现在认为本书中最有新意而最不为人理解的那些方面中的核心内容。(p157)“范例”首先指的是学生们在他们的科学教育一开始就遇到的具体的问题解答,此外,这些共有的范例至少还得加上某些在期刊文献中常见的技术性问题解答(p156)eg.学生做习题没有这样的范例,他前面所学过的定律和理论就没有什么经验内容(p157)通过这种相似性,抓住了两个或更多的问题间的类似,他就能用以前证明为有效的方式,把符号联系起来并使之与自然界相对应(p158)常规科学概念“常规科学”是指坚实地建立在一种或多种过去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研究,这些科学成就为某个科学共同体在一段时期内公认为是进一步实践的基础。(p8)目的常规科学的目的既不是去发现新类型的现象,也不是发明新理论,常规科学研究乃在于澄清范式所已经提供的那些现象与理论。(p20)常规科学所得的结果是有意义的,因为它们扩大了范式所能应用的范围和精确性(p29)解谜如果一个问题被看成是一个谜,那么这个问题必定要有一个以上确定的解为其特征。也还必须有一些规则,以限定可接受解的性质和获得这些解所采取的步骤。(p32)各种承诺——概念的、理论的、工具的和方法论的——所形成的牢固网络的存在,是把常规科学与解谜联系起来的隐喻的主要源泉(p35)必要的张力在成熟科学中,新理论以及越来越新奇的发现不能重新诞生。相反,它们是从旧理论中涌现的,是在关于世界应包含什么现象和不应包含什么现象的旧信念的母体中涌现的。基础科学最根本的进展正是依赖于对这种困难和危机的识别上。(P231页)1、“发散式思维”基础科学家“总是毫不抱偏见,即使他看到最为’不正自明’的事实或概念也未必接受,相反,他容许自己的想象力考虑最靠不住的可能性”(赛里,1959)特点:接受新的就必须重新估价、重新组织旧的,要求思想活跃、思想开放。2、“收敛式思维”常规研究也是一种高度收敛的活动,它的基础牢固地建立在从科学教育中获得的意见一致上,这种意见又在以后专业研究的生活中得到加强。两种思想型式不可避免的处于矛盾中,维持一种往往难以维持的张力的能力,正是从事这种最好的科学研究所必需的首要条件之一。科学研究只有牢固地扎根于当代科学传统之中,才能打破就传统,建立新传统。两者貌似相互冲突,实则互为补充必要的张力:在发散式思维与收敛式思维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平衡的能力库恩的观点: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也必须是个传统主义者,他很乐于用已有规则玩复杂的游戏,以便成为一个可以发现用来玩游戏的新规则和新棋子的成功的革新家。即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然同时显示维持传统和反对偶像崇拜这两方面的性格科学理论发展与范式1、反常与科学发现的突现发现始于意识到反常即始于认识到自然界总是以某种方法违反支配常规科学的范式所做的预测。一种新现象及其发现者所具有的价值,与这种现象违反由范式所做出的预测的程度成正比。感觉到反常——即感觉到一种他的范式没有为研究者准备的现象——对导致新发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2、危机与科学理论的突现新理论只有在常规的问题解决活动宣告失败之后才突出出来,危机的意义就在于:它指出更换工具的时机已经到来了。3、范式转换针对科学发展问题,库恩以“范式”为核心提出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这是一种不断循环的发展模式,其中由常规科学时期到科学革命时期的转变多是由于科学内部出现了反常与危机引起的。科学与前科学两者之间的区别界定于是否存在范式,科学成就被称之为“范式”,并且被科学共同体拥有,科学就进入了常规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是指坚实地建立在一种或多种过去的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研究,这些科学成就为某个科学共同体在一段时期内公认;为进一步实践的基础。”他强调科学进步的革命性质,认为科学史上科学发展的真相是由新范式不断战胜旧范式的科学革命推动的。科学革命是传统思想不能继续累积科学知识的时期,新的理论思想取代那些不能被其融合的旧的理论。新范式替代旧范式不断进步的循环,即范式的转换,它是科学革命的重要标志。教育研究范式教育学者意识到范式体系的建构在教育研究中的重大意义,从而把范式引入教育研宄中,并开始了对教育研究范式的探索。目前学术界对“教育研究范式”的含义尚未达成理论上的共识,众说不一。教育研究群体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建立的共同的教育信念,以及在信念指导下的教育研究方法和程序。1.内容1)教育研究者的共同认同即教育信念,这与教育研究者对教育本体论与认识论的性质理解有着直接的联系,是影响范式转化和形成的主要因素;2)程序与方法问题,即研究范式的最终落脚点要落在教育研究的实践层面上,可以说是研宄范式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教育信念,会有相对应的研究程序与方法。2、分类托尔斯顿·胡森(TorstenHusen)认为,从20世纪初就一直存在着的两种主要教育研究范式:“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量化的观察,研究的任务在于确立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即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另一种是从人文学科推衍出来的,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理解的方法,即人本主义研究范式。卡尔(Carr)和凯密斯(Kemmis)认为,教育研究分为3种模式:实证的(positivist)、阐释的(interpretive)和批判的(critical)。几种主要的研究范式:基本组成部分:学科研究所持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基本前提假设、基本研究规范、方法和程序1、哲学思辨的研究范式哲学思辨是教育研究最古老、存在最久远的研究范式,从古老的自然观和哲学观出发来确立教育的价值、目的等终极性问题。缺陷:1)使教育研究限于个体思辨与感悟,实际应用中偏向比较明显的形式主义2)教育理论构建没有一致的规范和慎密的逻辑体系。2、科学主义研究范式科学主义,主张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个哲学的基础,并确信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哲学观点。首先在教育研究中引入“科学主义范式”的教育家是桑代克,他指出研究教育必须定量化,并且要把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分开。1)科学主义促进了思辨传统中被忽视的技艺方面,使教育的发展有了新的契机。2)科学主义把自然科学的方法作为复杂的教育研究的唯一正确合理的方法,主张像研究自然界那样去研究教育,使教育研究机械化畸形发展。3、解释主义研究范式主张人类对世界的体验并非是对外界物质世界的被动感知与接受,而是主动的认识与解释。解释主义认为教育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教育事实背后的价值系统,并通过价值的批判与重建而指导教育实践。其中文化教育学派:反对不顾“人的整体事实”,不从“整体的人”出发的所谓教育研究的科学主义,认为无异于以一种僵化的尺度去测量充满生命活力的对象。主张从人的历史和存在分析入手,对人的精神、心灵等内在世界加以体验、理解和诠释。坚持了解释主义研究范式。4、批判主义研究范式在对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批判的教育研究范式的特点有如下几点:1)把握教育过程自身的整体性,同时更注意它与社会关系的整体性;2)教育研究的主题,不是表面的教育事实,而是这些事实背后的意义;3)承认教育活动中冲突、矛盾和对立的事实,要以社会冲突为基本线索来考察教育现象;4)教育研究的任务不只是描述和阐释动态的教育过程,而且要促进教育者与学习者的解放意识。社会批判研究范式对研究中的主观因素或者价值因素的强调,尤其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往对话”的研究方式近年来受到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视,得到了广泛推广和使用。但它没有解决好如何对于现实保持客观的批判态度。研宄者往往依自身的价值理念来评判教育事实。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