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学校课堂教学研究的实践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师发展学校课堂教学研究的实践探索——以语文学科为例一、教师发展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设想实践-意义取向的课堂教学是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教师发展学校(TDS)建设中所作的一项探索。它以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教育的意义为追求,改变着单纯知识传递的课堂教学,它没有离开知识的传递,但不是在知识内容层面停步,而是深入地追求每一个知识内容所蕴含的丰富教育意义,在这种追求中,体现着教师执着坚定的专业精神,表现出教师工作的研究性质、专业性质和创造性质,实现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实践-意义取向的课堂教学思维策略:提示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应有关于教育意义的4个方面的清醒意识:(1)对教育的意义有清醒的意识(2)对所授学科特点及其特有的教育意义有清醒的意识(3)对正在讲授的内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和它们怎样整体地显现其教育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4)对所有这些怎样通过自己的每一个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有清醒的意识通过了解学生、大学教师参与的集体备课、上课-听课、了解学生的变化、课后反思和对全过程的描述总结6个环节体现、贯彻这样四个方面的清醒意识。二、教师发展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哲学对语言教育的影响1894年,德国数学家哲学家弗雷格发表《算术基础》一书。在语言哲学领域人们最熟悉的是这部书导言中提出的三条原则:(1)始终把心理的东西与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与客观的东西严格区分开来;(2)决不孤立地询问一个词的意义,而只是在一个命题的上下文中询问词的意义(3)决不忘记概念和对象的区别与联系。弗雷格首先是一名数学家,他着眼于数学符号的研究提出这些原则,后来的学者将这些原则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的研究之中,第二条原则被称为“语境原则”或“上下文原则”。语境说是当代语境学的理论基础。1892年弗雷格发表《意义与指称》一文,提出了意义与指称相区别,指出:词语的指称相同而含义可以不同,从而证明词语的意义不同于指称,引领人类想清楚语言意义的相对独立性。即语言单位的意义不在于语言单位的客观所指,二者均为相对独立的对象。由此启发我们,语言教学的位置是在语言的意义领域。讲清楚语言单位的客观所指是其他学科的任务,而语言教学永远是以阐发语言单位的意义为己任,因为语言的意义相对独立于语言所指,所以,语言教学的位置时明确的、稳固的,语言教育学科的独特的工作对象是存在的——从小到大的,人类语言的各级单位的意义。小到语素、大到语篇,对这些语言单位的客观所指的研究不是语文教学的任务,语文教学应侧重对语言教育意义的阐发。例如,研究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含义是语文教学的任务,而测量清华园中荷花池、研究其环保措施是其他学科的事情。从这一点上说:语文教师可以不用教具,因为具体的模型不能代替语言内涵的讲析,语文教师的工作岗位是抽象的语义,虽然语义与客观事物相关联,对于语文教育工作来说,更重要的是关注二者的区别。弗雷戈德意义理论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认识自己工作领域的哲学依据。三、教师发展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的工作环节(一)环节一报告2006.2冬令营报告数学与中小学数学课程语文与中小学语文课程形成对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及所授学科性质、特点的基本理解。(二)环节二分析与设计2006.2-3教材分析3.5前交教材分析作业3.11教材分析讲评学生分析讨论分析学生对教材的可能理解3.20交学生分析作业3.27学生分析讲评、课堂教学设计讨论2006.4课堂教学设计4.7交课堂教学设计4.15课堂教学设计讲评(三)环节三课堂教学实践4.15—4.29第一轮课堂教学实践及讲评5.8—5.26第二轮课堂教学实践及讲评(四)环节四过程描述1.反思个案2.视频案例学期总结四、教师发展学校语文教学的实践展开(一)分析学科基本性质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语文教育观念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是性质观,它统帅语文教育的全局,决定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华罗庚说:“语文天生重要”。1.人文性洪堡特说:“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性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陈钟梁指出:“语文教育一旦纳入‘语言——交往——人的发展’的轨迹,必然引起教育内部质的巨大变化。2.实践性强烈的情感意向积极向上的伦理道德不可分割的整体联系听说读写作语言活动中的交互影响和互动关系亲身经历的感受和体验(二)理解教材教师的教材理解,是一个核心问题。近代以后,中国开始模仿西方新课程,语文教材基本上是以文选为主。语文教材的核心,直接呈现给老师和学生的不是系统的知识内容,而是一系列文章。它是以文章为骨架,以文本为基本教学材料的;教材的主体就是文章的汇集。问题就出在这——文章到底按什么线索编?怎么才能适合学生的言语的发展?成为了语文教材编写中历来探讨的问题。摘自王云峰教授报告(三)教师教材分析实例【例1】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教法分析(第一单元)北京市第十六中学李美娟彭燕一、问题的提出“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的散文怎么会放在了“成长”这个单元,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大适宜。”一拿到教材,老师们就一脑门子的疑问,第一次备课组活动时,老师们议论纷纷。“《狼》这一课怎么能体现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主题呢?”“文言文阅读要淡化,为何中考要设卡?”……这些与先前老师们所熟悉的以语文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都大不一样。二、问题探究(材料的收集与阅读)从教材编排的不一样想到的:A、课标教材基本特点及教材的主要特点及编排问题新教材三大板块: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教材的编排线索,将过去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汉语知识和语文实践活动五部分内容,整合为现在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部分,突出了语文的综合性,避免了教材内容的条块分割,方便了教学。打破过去一贯按文体编排单元的教材编写方式,阅读单元按专题兼顾文体进行编排,便于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语文,同时,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相对集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套教材阅读单元专题安排一览七上:感悟人生、理想信念、自然景物、科学世界、人间亲情、想像世界七下:成长足迹、热爱祖国、名人伟人、文化艺术、探险传奇、动物世界八上:战争生活、凡人小事、建筑园林、科学世界八下:人生轨迹、心灵之声、民风民俗、人与自然九上:自然之音、思想风采、少年生活、读书求知、古代世界九下:土地情思、人物画廊、生命之歌、舞台人生大量选编名家名篇,体裁、题材、风格多样。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与前一套教材相比,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比例,使教材更具文化内涵,可读性和趣味性得到加强;尤其增加了外国文学的分量,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适当减少了古诗文的分量。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全套教材文体分布统计(全套书共设36个单元,共169课)现代文(涉及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杂文、随笔、童话、神话、寓言、书信、演讲词、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回忆录、人物传记、新闻报道等近20种文体):共125课,其中散文26课,小说19课20篇,新诗17课23首;随笔10课11篇,说明文8课9篇,散文诗5课7篇,剧本4课,演讲词3课,童话3课,寓言2课6则,神话1课,书信3课4篇,人物传记6课,新闻报道2课3篇……其中外国作品有34课,占全部现代文的1/4强,占全套教材课文总数的约20%。古诗文:共44课,其中古文36课42篇,古诗8课30首。约占全部课文总数的26%。课外古诗词背诵:每册10首,全套共60首。名著导读:每册3部,全套共18部。全套教材名著导读统计(每册3部共18部)七上:爱的教育(意大利德·亚米契斯)繁星、春水(中国冰心)伊索寓言(古希腊伊索)七下:童年(俄国高尔基)鲁滨孙漂流记(英国笛福)昆虫记(法国法布尔)八上:朝花夕拾(中国鲁迅)骆驼祥子(中国老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八下:西游记(中国施耐庵)海底两万里(英国凡尔纳)名人传(法国罗曼·罗兰)九上:水浒传(中国罗贯中)傅雷家书(中国傅雷)培根随笔(英国培根)九下:格列佛游记(英国斯威夫特)泰戈尔诗歌(印度泰戈尔)简·爱(英国夏洛蒂·勃朗特)中国名著6部,占1/3,绝大部分是西方名著。遵循课程标准倡导的“少做题多读书”的理念,教材练习题量与以往相比大大减少。练习设计注重整体感知,反对繁琐分析。大量增加开放性练习,鼓励创新,突出体验、探究和讨论等练习方式。联系课文内容,开展写作与口语交际活动,实现语文听说读写的整合。教材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弹性。开放性,指沟通教科书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使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弹性,指课文分精读和略读,练习分必做和选做,综合性学习一般都设计几项活动供学生选做。另外还编有配合教科书使用的自读课本。适应了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需要。上册教科书结构安排表单元一二三四五六阅读感悟人生理想信念自然景物科学世界人间亲情想像世界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探索月球奥秘我爱我家追寻人类起源课外古诗词背诵(见课本)名著导读《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阅读单元编排特点:按照专题编排,不分文体,不分年代,混合编排,每个单元均由四篇现代文和一篇文言文组成。情感态度价值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人生,关爱生命。2、联系人生体验,思考理想,确立信念,提高修养。3、关注多彩的大自然,培养爱美的心灵,锻炼审美的眼力。4、丰富科学知识,激发求知欲望,培养科学精神。5、联系生活,感受真挚而美好的人间亲情。6、了解社会上的假恶丑,追求真善美;感受人间爱的真情。知识和能力1、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2、继续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3、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摘抄。4、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快速默读记住主要内容。5、积累语言,借鉴写法,朗读和圈点勾画。6、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调动思维,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七年级教材文体特点:按主题文体混编。新课标:“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其要求意味着初中语文教学不主要是为了掌握三大文体特点或文体知识,而是为了体会各种表达方式。写作与口语交际将写作和口语交际分别整合于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部分内容之中。阅读部分的写作和口语交际是片断式的,综合性学习部分的写作和口语交际是系统的、整篇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这简化了教学头绪,将写作和口语交际建立在语文实践基础之上,解决了说和写的素材来源问题,避免了说话和写作中的假、大、空现象。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部分最为鲜明地代表了这套教材的特色。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与阅读专题相联系,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依托,写作和口语交际贯穿始终,密切联系当前现实,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设计,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培养语文能力。综合性学习的五个特点1.实践性:自始至终都是语文实践活动,打破了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一间教室的局限性;2.综合性:它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综合,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也是课内外的综合;3.过程性:重视学习过程,重在参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4.合作性:每个专题的学习都需要集体合作,或全班,或三五人,分工合作,共同提高;5.自主性:这些活动比阅读更需要自主,自主组织活动,自主参与活动,自主评价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课外活动的主要区别1.学习内容范围更广2.方法途径更加多样3.学习功能体现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编排特点:“三大”“三小”:1.小型综合性学习(第一、三、五单元)2.大型综合性学习(第二、四、六单元)汉语知识简化了汉语知识的编排,根据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精选必要的汉语知识,结合课文随文或以补白、附录的形式编排。这就克服了过于追求汉语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缺陷,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掌握汉语知识,重在运用。七下教材汉语知识安排:语法知识(实词:名、动、形、数、量、代;虚词:副、介、连、助、语气、叹)修辞知识(排比、反复)2、由教材的变化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