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空定位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将其发展,儒家学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3、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独尊的地位,从而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4、魏晋隋唐时期,儒家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隋唐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大师韩愈提出复兴儒学。5、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6、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宋明理学,开创了思想活跃的新局面。总之,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的演变是与中国各个时期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编制:陈冬姣审核:黄艳红班级:姓名:【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目标】1、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理解其历史意义。2、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3、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课时安排】2课时【自学引导】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形成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1)经济:(生产力)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生产关系)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3)阶层:“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文化思想: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2、含义:“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涌现许多学术旨趣不同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彼此学习、吸收,相互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局面。3、影响: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是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④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1)主要思想主张:A.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恢复西周名分等级制度。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2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以德化民,逐步改良政治。B.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C.教育思想: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D.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E.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当时未受太多重视;汉代大一统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步形成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孟子和荀子(1)孟轲:字子舆,邹人。弟子将其言论整理为《孟子》,唐代后,《孟子》被奉为经典,南宋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A.思想:政治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伦理观:主张“人性本善”,主张用仁政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B.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2)荀况:赵人,基本继承儒家(礼治),又吸收法家思想(礼法并施)。A.政治主张:①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观点,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B.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自然界有其客观规律);“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人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②伦理观“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C.思想特点——杂取百家,但思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D.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结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儒家学说倡导“仁”“仁政”,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故不受重视。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三、道家和法家1.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与《道德经》:(1)老聃: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楚国人,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2)《道德经》:①道:最高哲学概念,是凌驾于上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天法道,道法自然”;②朴素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③政治:“_________”“无事取天下”、“小国寡民”。(3)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庄周(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3①哲学思想:“齐物”观:万物齐一,本质相同(成语:朝三暮四);②“逍遥”观: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态度,“无所恃”才能“逍遥”;③天人“不相胜”:人为是对自然的破坏,无利有害,因此人要顺其自然。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3.韩非(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法家集大成者,其思想成为秦国指导思想。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法律,政事基本;术,权术,君主驾驭大臣工具;势,威势,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势是法、术的前提,臣守法,君用术)。②发展观: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不会后退,反对“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守株待兔可笑)。评价: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法家思想适应战国后期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为新兴地主阶级所接受。4.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1)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2)评价: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3)结论: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出现大量小生产者,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故墨家学说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补充:兵家:孙膑:《孙膑兵法》:齐人,注意创造利用有利于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①兼爱:没有等级差别的爱;②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和平共处;③尚力:强调生产的地位,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用”、“节葬”。兵家:孙膑:《孙膑兵法》:齐人,注意创造利用有利于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预习自测】1.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奠定于A.夏商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3.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4.“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5.孟子思想的核心部分是A.制天命而用之B.刑过不避大夫C.民贵君轻D.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合作探究】1.孔子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①“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②“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③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④“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教育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2.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不会得到重视?4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新的社会力量主张用暴力打破旧的社会秩序,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检测巩固】1.“任何民族性、国民性或文化心理结构的产生和发展,任何思想传统的形成和延续,都有其现实的物质生活的根源。”(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现实的物质生活的根源”是A.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导致生产力的提高C.私学的兴起D.士大夫的崛起2.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其思想是顺其自然,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进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应属道家思想。3.由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已于2010年元月22日首映,片中南子问孔子:“听说你常讲‘仁者爱人’,那个‘人’字里面包不包括像我这样名声不好的女人呢?”下列对“仁者爱人”理解不.正确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C.苛政猛于虎也D.兼相爱,交相利4.自1985年把9月10日定为教师节以来,到2010年我们已经度过了25届教师节。可是近来有网友建议,把每年9月10日的教师节改在孔子的诞生之日,主要是因为孔子A.主张“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和教育实践B.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C.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D.主张“民贵君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这个建议是基于孔子对教育的巨大贡献,选A。5.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其思想本质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这一本质是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等级秩序C.主张“仁政”D.天人感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克己复礼”含义来理解认识。“克己复礼”是按照西周等级秩序来规范行为,因此其思想本质是强调等级秩序,故B正确。6.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A.儒家、法家B.墨家、儒家C.儒家、道家D.法家、道家7.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严刑峻法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材料观点认为,严格的家庭不会出现类似强盗的行为,而慈悲的母亲则会教育出对家庭或社会有危害的人。这种观点符合法家坚持严刑峻法的主张,故选D。8.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言论: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中国通史参考资料》5请回答:(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