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学三过程1、教育心理学定义: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及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里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2、加涅学习过程八阶段:1)动机(预期)2)选择(注意)3)获得(编码存入)4)保持(记忆存储)5)回忆(检索)6)概括(迁移)7)作业(反应)8)反馈(强化)(2HB-G-DFXZ)二、三过程五因素学习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学习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师使用教学传媒体传递教学内容学生在学校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相互作用获得教学信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技能态度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价值评估、预期目标比较反思、对教与学过程监控调节,提高教与学有效性和自我效能感构成:1)教学设计2)组织3)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媒体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教师载体,表现形式1)社会环境2)物质环境个体差异群体差异确定原则:1)适合现有水平发展2)促进提高发展水平地位:主体1)教学大纲2)教材3)课程三、国外发展史初创发展成熟完善20202020-502060-702080后赫尔巴特/桑代克/裴斯泰洛奇佛洛依德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赫尔巴特1、五段教学法(准提联系方)2、第一个心理学为教育理论基础桑代克:1、1903年《教育心理学》2、三卷:人类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与疲倦及个性差异3、教育心理学之父特点: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科学与教育有关的内容1、内容日趋集中2、注重结合教育实际3、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急,内校服结实)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主结,反社-军事策略)四、我国发展史1、1908年,第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小原又一、房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2、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3、1963年、潘菽、《教育心理学》五、学科关系1、教育心理学有那些临近学科:1)教育学2)普通心理学(特殊与一般的关系)3)儿童心理学4)社会心理学2、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1)交叉学科2)理论应用学科3)中间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六、简答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全面观察/重点观察自然实验法谈话法定义: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创造性的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主管观察/客观观察要领:1)科学理论为指导2)用科学理论对教育实践诊断,发现、问题3)制定科学解决问题方案(理指李时珍发问定方案)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实验室实验法访谈法环节:1)计划2)行动3)观察4)反思长期观察/定期观察计划要求:1)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2)有总体设想和每一步具体行动3)有充分灵活开放性(姐需总部灵开)行动要点:1)获得背景和反馈信息后思考2)理解后采取实际步骤3)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一同行动4)重视实际变化不断调整(背思理实实际实际)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2)关注教与学两方面心理问题3)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因素4)教育心理学兴起5)注重实际教学元认知与各种策略的研究(3观兴策)意义1)所有教师专业基础2)有助于科学总结教学经验3)增加对学校教育、学习过程的理解4)提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理论方法基础(双击总理)第二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定义1、心理发展定义: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死亡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心理发展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发生了质变)2)定向性与顺序行(不可逆)3)不平衡性(关键期)4)差异性(早晚快慢不同)3、学习准备定义: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学习新知识时,促进或妨碍学习的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4、适应性意义:1)心学习中可能成功2)学习时间精力消耗合理5、影响学习准备的因素1)成熟(经验)2)学习(认知)6、关键期定义: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适当条件下才会出现,错过这一时期(或缺少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发展产生难以挽回影响(3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4,5岁是书面发展关键期)7、印刻定义:无需强化,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映二、(一)皮亚杰认知发展教育1、认知发展阶段论定义:1)在每一个连续的发展阶段,认知发展都发生了质的变化2)尽管儿童在每一阶段取得的成就都建立前一阶段成就基础上,但并不与前一阶段相同3)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突发和跳跃的,不是随时间平缓发展2、认知发展机制:1)图式(先天/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2)同化(消化吸收营养成为自己的一部分)3)顺应(消化不了就改变自己)4)平衡(向较高过度)3、客体永久性定义:某一客体从儿童面前消失时,儿童知道物体并非不存在4、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定义:儿童在有指导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异(二)、佛洛依德人格1、人格定义:又称个性,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2、佛洛依德人格结构组成部分:1)本我(获得快乐)2)自我(遵循现实原则)3)超我(道德原则)3、自我意识定义:个体对自己、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意识4、自我意识内容:1)自我认识(知识)2)自我体验3)自我监控------------对比元认知构成5、自我意识发展过程1)生理自我(1-3岁)2)社会自我(3-12岁)3)心里自我(青春期)(三)、个别差异、因材施教1、认知过程定义: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2、认知方式定义: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3、智力定义:个体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心理活动中最一般的综合能力4、智力差异表现:1)智力水平2)智力类型3)表现早晚4)性别差异(LTDB)5、天才划分:智力水平130,低能划分:智力水平704、性格定义: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5、性格是人格的核心6、性格的个别差异性表现:1)性格特征差异【①对客观世界的态度②理智特征③情绪特征④意志特征】2)性格类型差异【反应方式:①外倾型②内倾型/关系:①独立型②顺从型】(四)特殊儿童定义:身心特质过于特殊,非特殊协助,无法满足教育需求二、简答1、认知发展与教学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内容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认知发展3)最近发展区2、男女性别差异认识1)男女智力水平大致相等2)男女生理结构存在差异,男喜抽象思维、女喜形象思维3、认知差异教育含义1)认知方式无好坏之分,教育最终目的就是长善救失2)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因材施教第三章学习理论一、定义1、学习定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2、人类学习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3、学生学习定义: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二、理论观点1、联结学习理论观点: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映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强化在联结中作用重大;联结学到的是习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2、认知学习理论观点:学习是主动在头脑内构造认知结构;通过顿悟获得期待;受主体预期引导三、理论实验(一)1、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获得、消退、泛化、分化2、桑代克【尝试错误说(迷笼实验)】1)学习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2)准备律(动机)、练习律(使用律、失用律)、效果律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箱)】1)斯金纳行为分类: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2)学习的实质是在某种情境中,个体自发反应产生的结果使反应发生的频率增加的过程3)正强化(愉快刺激)、负强化(消除厌恶刺激)、惩罚(发生可能性降低)(二)1、苛勒【完形顿悟说(接杆实验、叠箱实验)】1)1912年,格式塔、德国、整体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3)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2、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白鼠走迷宫实验)】1)潜伏学习: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出现,但未表现出来2)学习是①期待的获得,而非习惯的形成②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不是盲目的③学习是在预期指导下逐渐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三)1、布鲁纳1)学习观①认知是生长的,生长中经历三个阶段:动作表征阶段、映象表征阶段、符号表征阶段②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③学习的三个过程是:获得、转化、评价2)教学观⑴、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①学科基本结构组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方法②教学时要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⑵、提倡发现学习:学习是主动发现的过程⑶、学科基本结构教学原则①动机原则:动机分类有三种:好奇内驱力、互惠内驱力、胜任内驱力(注意区别奥苏伯尔的动机分类);好奇心是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形②结构原则③程序原则④强化原则2、奥苏泊尔1)、学习分类:内容上分:意义学习、机械学习;方式上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2)、意义学习实质: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合理的逻辑基础)和实质性(理解后建立)联系;而机械学习依字面意思是死记硬背的3)、意义学习条件①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②主观条件: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倾向性;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恰当观念与新知识联系;4)、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根本区别:新旧知识相联系前是否有一个发现的过程5)、教学遵循原则:渐进分化原则(纵)、综合贯通原则(横)6)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引导性材料;抽象性、概括性、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能够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学习任务相关联;目的是建立意义学习的心向;为新学习内容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起引导和组织作用四、建构(生长)主义学习理论1、学习: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起新的经验:guideoriginalexperiencestart,grownewexperience2、分类:个体建构主义(个体)、社会建构主义(文化参与)3、建构主义教学应用:支架教学(用概念框架做学习过程的脚手架)、情境教学/抛锚(在真实事件、问题上建立)、探究学习(做中学,问题解决)、合作学习(集体、小组互动合作)4、建构主义基本观点:⑴知识观①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反映②知识不能概括世界法则③知识不能以实体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⑵学习观:①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②学生不是简单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⑶学生观:①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学生已经形成有关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②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③教师应把学习者原有的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originalexperienceknowledeggrow④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第四章学习动机一、定义1、动机:引导、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内部动力2、动机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3、学习动机来源分类: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4、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1)学习需要(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缺乏、不平衡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里状态)2)学习期待(个体对学习活动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意向)5、奥苏伯尔学习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好奇)、自我提高内驱力(胜任、地位)、附属内驱力(认可、赞许)(注意区别布鲁纳的动机分类)6、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①动机与效果是间接的,但是不可缺少②动机与效果中间有行动为中介③行为还受其他主客观因素影响④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任务简单,学习动机强度高或学习任务困难,学习动机强度低达到最佳水平;二、理论1、班杜拉强化理论(1)学习是为了获得强化2)强化分类:物质强化、精神强化3)班杜拉强化分类:替代强化、自我强化、直接强化4)只强调外部力量,忽视人的自觉主动性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2)前四为缺失,五为生长3)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4)原则安排(①基追高②生发上③低重高④理双满5)不足①机械性强②脱离社会实践假设性质③缺乏客观测量指标3、麦克里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