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题一(小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D]A.柏拉图B.昆体良C.皮亚杰D.亚里士多德2.近年来学校提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所以,学校中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都被看成是[C]A.教师B.管理人员C.教育者D.服务人员3.记载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著作是[A]A,《理想国》B.《政治学》C.《爱弥尔》D.《论演说家的教育》4.将一个具体单位或一个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它的若干现象、特征和过程作全面深入,甚至长时问的调查研究,以把握它的本质或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是[D]A.调查法B.实验法C.访谈法D.个案法5.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A]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继续教育6.在游戏中,男生喜欢扮演坚贞不屈的英雄,女生则喜欢扮演温柔美丽的角色。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C]A.不均衡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互补性7.在个体发展的动因问题上,坚持“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B]A.洛克B.孟子C.华生D.荀子8.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要求受教育者“修己、立己、成己”,以养成个人的“个性、智能、学识”,并要外化出去。这反映了教育目的的[A]A.“社会本位论”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论”价值取向C.“文化本位论”价值取向D.“官本位”价值取向9.传统“师遭尊严”的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A]A.“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B.“以儿童为中心”的放任型师生关系C.民主合作式的师生关系D.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10.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侵犯了学生的[C]A.隐私权B.名誉权C.人格尊严权D.受教育权11.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A]A.社会、知识和儿童B.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C.政治、经济和文化D.知识、能力和需要12.“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C]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3.在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D.道尔顿制14.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B]A.班主任工作B.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C.党支部、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D.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15.在具体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运用得较多的两种领导方式是[B]A.民主式和权威式B.教学中心式和集体中心式C.权威式和放任式D.放任式和民主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6.在知识经济条件中,教育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产学合作:另一种则是教育、生产、_____一体化。17.从系统论出发,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______。18.按照实施教育的不同社会空间划分,教育学包括:社会教育学、学校教育学和_____等。19.20世纪上半叶,与赫尔巴特教育学形成对峙,对世界各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并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教育家是_____。20.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由那些有着共同爱好、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学生群体表现出来的。这表明学生文化具有明显的_____。21.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是因为个体身心发展具有_____性。2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与外部环境(如社会发展水平)在_____中相互作用的结果。23.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_____和劳动习惯的教育。24.教育目的能引导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制约受教育者的发展进程,这说明教育目的具有_____作用。25.搞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是对学生_____权的侵害。26.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包括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_____的研究等三个方面。27.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_____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发展的原则。28.教学是一种特殊的_____过程,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29.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即钻研教材、_____和考虑教法。30.一堂好课的主要标准是:目标明确、内容正确,_____,表达清楚、气氛热烈。31.教师不能用歧视、控告甚至体罚等非人性化的方式伤害学生的人格和自尊,这是贯彻德育的_____原则的要求。32.确定学校德育内容的依据包括教育的方法和德育目标,_____,时代特征。33.班级中学生交往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依据交往双方的_____来区分,有个体与个体的交往、个体与群体的交往,群体与群体的交往。34.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_____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教育载体。35.继《教育法》、《教师法》之后,我国于1995年12月颁布了《_____》,对准备进入教师队伍从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人员作出了职业资格的要求。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有哪些?37.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哪些方面?3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39.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哪几个方面?40.简述一堂综合课的结构。四、论述题。41.以往,教完生字后,张老师都让学生将每个生字抄写10遍,准备第二天听写,可学生生字听写的成绩总是不理想。张老师想,肯定是抄得还不够,于是便将要求提高到每个生字抄20遍甚至30遍,但学生的听写成绩仍然没有提高。这时,张老师才意识到:重复抄写并不是掌握生字的有效办法。经过认真思考,她想出了一个应对的法子,并向学生宣布了自己的“新规定”:学生可以免做抄写作业,但要保证自己第二天生字听写能够“过关”。这样一来,学生记忆生字的方法可多了:除了抄写外,采用了口读、手写、心记“三管”齐下的方法,还有的同学将生字做成卡片,随时随地记忆……结果,学生的听写成绩有了较大程度提高。试从学生的本质属性以及师生关系的理论来评析张老师的“新规定”。42.小明喜欢睡懒觉,因而上学经常迟到。经过班主任的教育,他已有所好转,连续两个星期不迟到了。可是最近天气一转冷,他又开始赖床不起,并重新出现了迟到现象。试用德育规律分析这种情况,并对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提出建议。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题二(小学)1.以下选项不属于《四书》内容的是[]A.《大学》B.《中学》C.《论语》D.《孟子》2.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布鲁纳3.我国义务教育的对象是[]A.儿童B.少年C.适龄儿童和少年D.适龄儿童和青少年4.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内容B.学生C.教育目的D.课程标准5.在有关人的身心发展动力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持外铄论的人物是[]A.洛克B.孟子C.庄子D.斯宾塞6.人身权中最基本的权利是[]A.人身自由权B.隐私权C.人格尊严权D.身心健康权7.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A.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C.教育思想D.教学原则8.在班级授课制要求下,课程表的编制依据是[]A.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教学原则9.以下关于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论述错误的是[]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B.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C.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智力的高低D.掌握了知识也就必然发展了智力10.《学记》中要求:“不凌节而施”,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巩固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1.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分组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个别教学12.孔子的弟子颜回评价老师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13.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A.小组B.年级C.少先队D.班级14.在学校教育中,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课外活动B.班主任工作C.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D.少先队活动15.根据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课外活动分为[]A.科技活动、学科活动、体育活动B.个人活动、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C.参观、访问和调查D.报告、讲座和集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6.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______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1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______的科学。18.小学教育通常是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为______教育。19.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以培养学生______为重点。20.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______及矛盾,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21.儿童的身心发展存在______期,错过了这个时期,教育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2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______化。23.我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但教师能否合格履行教师角色,根本还在于教师的______素养。24.社会、知识和______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25.为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我国小学课程改革中应加强课程的______性。26.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______作用。27.小学教学的任务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______任务。28.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这是教学的______原则。29.根据一定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______教学。30.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课的类型可分为______课和综合课。31.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德育方法是______法。32.德育工作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这是德育工作的______原则。33.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______、领导者与教育者。34.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观察法、______法、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以及调查访问。35.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的组织形式是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36.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37.简述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38.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39.我国现行小学课程的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40.什么是启发性原则?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41.班主任如何做好先进生的教育工作?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2.有人认为,科学家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是一个探究未知的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虽然是学习人类已知的知识,但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知识仍然是未知的,仍然是一个探究未知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过程。请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及教学过程的本质,分析这一观点。43.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请论述德育过程中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D.促进短时记忆2.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A.教师B.学校C.国家D.企业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B.愤:愤怒。悱:想说而说不出来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4.疏导原则就是()原则。A.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