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庖丁解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作品。2.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3.学习本文生动细致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理解出自本文的成语,教学重难点:1.疏通课文内容,归纳文言知识。2.发掘本文的内涵,结合现实生活领会文本的深刻的含义,从中领悟出为人处事的道理。同时体会寓言的多义性。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老庄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一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走进庄子的哲学,领略庄子哲学的魅力。二、简介作者、作品以及课文出处出示课件1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像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囿。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昵?我们关于庄子的生平能够知道的很少很少,最早有确切记载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庄子是战国时候的宋这个国家的蒙地(今河南商丘东北)的人。他曾经做过漆园小吏,相当于现在的保管员.。他一辈子就生活在一个战国纷争、战乱频仍。而到处求贤若渴的一个时代里。他隐居不仕,终老天年,没有什么社会的名分。据大概的推测,庄子生活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之间,当然也有一说到公元前275年。他具体的生卒年月更是无从知道了。《庄子》这本书,历代被奉为经典。但是在所有的先秦经典中它也许是最不带有经典意味的。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根据《汉书·艺文志》上的记载,《庄子》传世作品应该有五十多篇,但是2到今天我们可以见到的,就只有三十三篇了。这就是晋代郭象整理出来流传至今的《庄子》。其中“内篇”是七篇(《庄子·逍遥游》、《庄子·齐物论》、《庄子·养生主》、《庄子·人间世》、《庄子·德充符》、《庄子·大宗师》、《庄子·应帝王》),有“外篇”是十五篇,还有十一篇是“杂篇”。现在我们能所够确定的是,七篇内篇一定是庄子所作,而外篇和杂篇有可能是他的门人、学生、朋友以及后世得到庄子思想真传的人写的一些文章。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身之道。养生主:指养生之宗旨。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必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身、养亲、尽年。三、疏通课文内容,归纳文言知识结合注释,老师指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诵读、合作探究。出示课件2文言知识归纳1、归纳“为”、“乎”、“于”、“然”、“族”等虚词、实词的用法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前一个是“做”的意思:后一个,“因为”)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乎: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②进乎技乎(相当于“于”,表比较)③依乎天理(相当地“于”,引出对象)④而况大軱乎!(表感叹语气,“呢”、“啊”)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同“然”,形容词词尾)于: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④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处所)然:①砉然响然;奏刀然;謋然已解。(助词,用在拟声词之后表示状态)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的样子)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族:①族庖月更刀,折也(众)②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2.通假字3①砉然响然(“向”通“响”)②技盖至此乎(“盖”通“盍”)③善刀而藏之(“善”通“缮”)3,特殊句式①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②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③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④视为(之)止,行为(之)迟。(省略句)四、思考、讨论出自本文的成语。本文中的好些语句,·后来都成为成语。出示课件3(成语)1、庖丁解牛:庖:厨师。丁是他的名。’解牛:分解牛的肢体,即宰牛。比喻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技术纯熟,做事得心应手。语见:《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乎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然,莫不中音。”2.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意谓庖丁初宰牛时,所见的是整个牛的身体,几年之后,己熟知牛体结构,宰牛时,眼力完全集注于骨骼间隙之间,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以比喻技艺纯熟高超。亦作“目牛无全。3.游刃有余;游刃:运转刀锋。《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何,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意谓骨节之间有空隙,只要刀刃对准空隙运转,就大有回旋的余地。因以“游刃有余”形容技艺熟练,做事轻松利落。4.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形容对自已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5.批郤导窾;批,用刀切。郤:同“隙”,缝隙。窾:空穴。指在骨头相接的地方切开,没有骨头的地方顺势分解。比喻善于抓住关键,顺势解决问题。同“批郄导窾”、“批隙导窾”语见《庄子·养生主》:“批大郤,导大窾。”6.新发于硎:硎:磨刀石。刚磨过的刀,甚为锋利。语见。《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7.发硎新试:发硎:刚用磨刀石磨好的刀。比喻小试身手或初露锋芒。语见《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突,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五、小组合作,问题探究1.概括第一段的内容?明确: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2.第一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主要作用?明确:简要交代人物事件。3.作者是怎样通过第一段的场面描写来刻画危丁这个人物的形象的?明确:作者通过这个场面写活了庖丁解牛的境界。他手、肩、足、膝和谐并4用,触、倚、履、踦等动作流畅自如,“砉然”“然”的声音高低错落、缓急有秩。他和谐优美的动作、进刀时富有韵律的音响,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把庖丁解牛比喻成“《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简直是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而庖丁犹豫一个艺术家在完成他的行为艺术作品。.这一段连用了七个四字句,前四个句子写动作,后三个句子写音响、读起来也有音乐般的节奏感。4.概括第二段的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明确:第二段写文惠君的夸赞和提问。文惠群的夸赞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技盖至此乎?”这句发问,开拓了文路,引起了庖丁的议论,因此又起到了过渡下文的作用。5.概括第三段的内容?明确:庖丁自叙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6.第三段中“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在该段中的作用?明确:庖丁首先说明自己追求的是“道”的境界,”。己经超过技术层面,这句话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概括了下面谈话的全部内容。7.庖丁达到“道”境,即把握牛的自然规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明确:(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2)“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3)“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8.庖丁达到“道”境,即把握牛的自然规律的方法是什么?明确:“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9.对比良庖(割)、族庖(折)、庖丁(解)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用意是什么?明确:通过良庖、族庖、庖丁的比较,用前二者反衬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同时也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的重要。10.作者在第三段的结尾(虽然,每至于族,……善刀而藏之。”)是怎样通过神态的描写来刻画庖丁这个人物形象的?明确:这几句通过神态描写把庖丁的形象勾勒出来。庖丁遇到难解之处,神情惊惧,目光集中,行为迟缓;成功解牛之后,提刀四顾,踌躇满志。庖丁先后的神态既有变化,又有对比,非常传神。文章的第一段只见境界不见人,而这几句则把庖丁的形象具体化了,使人过目不忘。11.概括第四段的内容?明确:文章以文惠君赞叹作结,既肯定庖丁言论的正确,又画龙点睛,点出文章主旨——“得养生焉”,即庄子的一切顺乎自然的思想。12.文惠君说通过庖丁解牛的启发得了“养生之道”。庖丁解牛与“养生之道”有何相通之处?明确:牛的筋骨交错聚结就好像纷繁芜杂的社会,庖丁面对交错聚结的牛的筋骨,能够游刃有余,主要是因为他解牛时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5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人要在纷繁芜杂的社会里做到“游刃有余”,做到养生,就必须像庖丁那样;做事顺乎其理,毋强行,小心翼翼,虽踌躇满志但不得意忘形,锋芒毕露。13.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来谈谈,课本中的语句能教给我们怎样的道理。出示课件4(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了解规律,掌握如律。(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抓住本质,用心处事。(3)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顺其自然,不强求。(4)技经肯綮之未尝——避开锋芒,从长计议。(5)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永远保持“初心”,就是最初在开始的那个心理状况,很纯洁,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染污。(6)以无厚入有间——以己之利攻彼之弊。(7)每至于族,晋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不莽撞,谨慎行事。(8)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人生由最绚烂而归于最平淡,由最高明而归于最平凡。(9)善刀而藏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六、教师小结:以上是我们从《庖丁解牛》中探讨的人生哲理。一则小小的寓言故事,阅读的人人生阅历不同,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审视的角度不同,就可以读出不同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多义性。这则寓言的寓意还有很多解读,留待我们同学日后在生活中逐步领悟。七、作业布置:一、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二、请同学们写一篇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