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教育活动的要素及相互关系: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要素相互独立,相互规定,共同构成完整实践活动系统。没教育者,教育活动不能展开,学习者得不到有效指导;没学习者,教育活动失去对象,无的放疾;没教育影响,教育活动成了为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发展目标,都无法实现。2现代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征: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多样化;发生细密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原理论。3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步不相互渗透;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4制度化教育的特征:制度教育以教育为目的设立,一切围绕这一目的实现而进行。(1)入学资格(2)修业年限(3)教学组织(4)课程设置(5)管理制度(6)专职教育人员(7)固定教学场所5学习教育学的任务及意义是什么:掌握马克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为继续学习教育科学体系其他学科知识提供一般的理论指导。6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及对学校教育教学启示:他的教育思想核心内容是“全面和谐发展理论”全面和谐教育,针对当时苏联中小学教育存在人片面性的发展提出的。他认为,学校里产生的许多弊端,根源就在于人的发展的片面性。知识评分作为衡量唯一标准。根据分数给一个人做出好坏是不全面的。对今天的教育是不全面的。7将终生教育结合实际,谈谈对教师自身发展的含义:教育终身化本质,人一生是终身学习,发展的一生,是对过去将人生分为学习和学习结束阶段的否定。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是不正确的,终身教育贯穿整个过程和教育形式。1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相互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2)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形成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促进政治2生产力与教育的相互制约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5学生文化的特性:(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6试论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7教育在培养劳动力和提高生产率中重要的原因学校教育向社会提供能在科学上有发明,在生产技术上有创造的科学研究和设计队伍;教育向社会提供能掌握和运用先进技术的队伍;教育向社会提供具有现代水平的科学管理队伍。1教育发展人的个性的途径: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建立好的班集体发展学生的个性2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具有的特殊作用:(1)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及时的价值,也有延时的价值。(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1)发现人的价值(2)发觉人的潜能(3)发挥人的力量(4)发展人的个性4青年期的心理特点: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情绪,情感丰富且复杂,意志趋于成熟自我意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对异性得好感与爱慕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意义5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应注意的问题: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阶段性,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分阶段进行不平衡性,要抓住关键期,最短时间取得最好效果互补性,要面向全体,掌握科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优势个别差异性,认识学生共同特征,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6论社会生活环境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7中学教育如何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学校,社会,家庭应为学生身心提供良好条件;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法治教育;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人生观教育;1教育目的的作用: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4教育目的的选择作用5教育目的的协调作用2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充分自由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1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人才能的全面发展3人自身的全面发展。3教育价值取向中的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学说:1人本位价值取向,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认为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的一切需要都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2两种理论都有一定片面性。两理论需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具有合理的一面。两种理论割裂人与社会相互关系,否定人与社会在教育目的中的合理性存在3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应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应动态,发展的把握人的需要和满足社会的需要。教育价值实现的时间着眼点应落在人发展上4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根据社会关系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表现在: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制度制定不同教育目的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需要。受生产力和科学制约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会制约教育目的的制定5全面发展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1内容由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构成2各育不可分割,不能相互代替。是辩证统一的3把各育结合起来,在全面发展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6用素质教育的观念分析我国现阶段的高考现象:素质教育内涵及特点,高考优点:可选拔一批优秀人才。通过考试可以给广大学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弊端:学生个性得不到尊重。注重学生知识记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高中课程的设置应围绕学生发展,不仅仅围绕高考科目7分析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从二者的作用看教育性质的一致性: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规定,是各级各类教育在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原则。区别:教育方针是国家政党根据政治和经济要求,规定的教育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教育目的是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政治型概念,属政策范畴,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学术型概念属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是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所提出的要求,教育目的是对人才培养规格作出的规定;教育目的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育方针包含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发展基本原则。8试论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2要求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3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9使用人的全面发展的有关理论分析:文理分科造成片面发展,不利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对贯穿教育目的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改革通过调整科目为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1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树立民主教育教育思想,尊重学生(3)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4)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交往策略和技巧2影响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因素有哪些:1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2教师职业的政治地位3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4教师职业的权力3为什么说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对个人说,在社会中从事生活资料来源的谋生手段,从事职业是一个人应承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联合国,我国出台法律保障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4教师的领导方式有那种类型及特点:民主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融洽专制型:学生表面服从内心反对,师生关系对立放任型: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不接受教师指导5在教育中怎样体现学生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学生是独立人;发展中的人;以学习为主任务教育应尊重学生独立个性;按生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保障学生作为学生的权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6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7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8教师专业有何意义:1教师专业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2教师专业化促进教师职业的深度和广度3教室专业化有助于教师地位的改善9《儿童权利公约》提倡了哪些原则:1儿童最大利益原则2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原则4无歧视原则10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有那些:1生存的权力2受教育的权利3安全的权力11《中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尊敬师长,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12对师范教育怎样认识?从教师专业性发展角度提建议1师范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性的起点和基础,建立在教师专业特性之上,为培养教师专业人才服务2师范教育必须强化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职能把学术性,示范性和服务型结合起来;建构反应教师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课程体系;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建立有效的实习制度13理想形象是什么?用角色理论分析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传统观念中,教师是知识传授者,需懂得比学生多,随着社会发展,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特点教师是学习者;是心灵的培养者;学生学习合作者;教学活动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示范者;是学生朋友14如何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3)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4)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1比较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特点:学科课程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学科课程注重间接经验学习,主张以学习知识为主活动课程较之学科课程,提供更多学习空间和动手机会总体都服从整体课程目标,是学校课程结构不可缺少要素2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1)安排课程表2)分析课程目标3)研究学生学习方式和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3说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定义2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体现国家教育意志;地方课程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校本课程主导价值在于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3之间具有价值互补性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个有机整体4怎样使学校管理成为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保障:提高校长自身素质,改进管理风格,影响实施的有效性改革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构建学校的支持系统。5分析目标评价优缺点优点:操作简单容易见效缺点: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其他方面因素6学校建立与新课程实施适应的管理模式,应注意哪些1新课程计划的特征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2教师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3学校管理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保障4校外环境支持是影响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7泰勒提出的“课程原理”,可概括为那四个阶段: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内容8试述制约课程的社会因素的特点:1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科技革新优点:一有助于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二是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三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提高教学效率缺点:导致学生轻视需要,经验和生活;课内容选择组织上,体现基础时代实用和综合性。注意的问题: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9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经过那几步能完成(1)确定评价对象(2)设计评价标准和指示体系(3)运用评价工具广泛地收集课程系统的信息(4)处理评价资料(5)作出评价结论10基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