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技术——步态分析基本概念步行:通过双足的交互动作移行机体的人体特征性活动。步态:人类步行的行为特征。步态分析:研究步行规律的检查方法。目的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评定康复疗效提供客观依据。适应症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骨关节疾病与外伤下肢肌力损伤其他疼痛等禁忌症严重的心肺疾患、下肢骨折未愈合、检查不配合者不宜进行步态分析。步行周期步行周期:指行走过程中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时所经过的时间。步行周期站立相支撑相首次着地负荷反应期站立中期站立末期迈步前期迈步初期迈步中期迈步末期时空参数步频: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称为步频,以步数/min表示。正常人平均自然频率约为95-125步/min左右。步速: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称为步行速度,以m/s表示。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速约为1.2m/s左右。时空参数步长: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时两点间的纵向直线距离称为步长,以cm表示。与身高成正比,正常人约为50-80cm。左右步长不一致时反应步态不对称的敏感指标。跨步长:指同一侧足跟前后连续两次着地点间的纵向直线距离。正常人约为100-160cm。时空参数步宽:指左右两足间的横向距离,通常以足跟中点为测量点。步宽越窄,步行的稳定性越差。足偏角:指贯穿一侧足底的中心线与前进方向所称的夹角。步行周期关节运动角度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首次着地(足跟着地)5°旋前30°屈曲0°0°承重反应(足放平)5°旋前30°屈曲0°~15°屈曲0°~15°跖屈站立中期中立位30°屈曲~0°15°~5°屈曲15°跖屈~10°背屈站立末期(足跟离地)5°旋后0°~10°过伸展5°屈曲10°背屈~0°迈步前期(足趾离地)5°旋后10°过伸展~0°5°~35°屈曲0°~20°跖屈迈步初期(加速期)5°旋后0°~20°屈曲35°~60°屈曲20°~10°跖屈迈步中期中立位20°~30°屈曲60°~30°屈曲10°跖屈~0°迈步末期(减速期)5°旋前30°屈曲30°屈曲~0°0°步态分析1.了解病史2.体检肌力、ROM、肌张力、本体感觉以及周围神经检查。3.步态观察总接归纳,分析异常点的产生原因。观察内容步态的总体情况步行节奏、对称性、流畅性、重心偏移、躯干在行走中的趋向性、上肢摆动、辅助器具的使用、行走中的神态等。识别步行周期的时相与分期特点观察身体各部位的情况大致了解各关节及躯干、骨盆、头颈部等在步行周期中不同时期的变化是否正常。观察方法观察角度正面、背面、侧面观察分析表的应用RLA步态分析评定表定量分析时空参数的测定步长、跨步长、步宽、足夹角、步频、步速、步行周期各阶段的时间及比例等。关节运动角度直接测量、成像测量技术肌电行走能力的评定——FIMFIM7分:完全独立——不用辅助设备,在合理的时间内至少能安全的步行50m。6分:有条件独立——可独立步行50m,但需要使用辅助器具;若不能步行至少应独立操作轮椅前进50m,能转弯,可上行30︒斜坡,能在地摊上操作轮椅,能通过门槛。5分:监护或准备——可步行50m,但需要他人监护、提示及做行走前的准备工作,或能独立步行17m达到室内活动的功能水平。FIM4分:最小量帮助——需他人轻轻地用手接触或偶尔帮助。患者至少独立完成75%的50m行进动作。3分:中等量帮助——需他人轻轻地上提患者身体。至少独立完成50%~74%的50m行走动作。2分:最大量帮助——患者至少独立完成25%~49%的50m行走动作。仅需1人帮助。1分:完全帮助——患者仅能完成不足25%的行走动作。需2人的帮助,不能行走17m。常见病理步态的原因疼痛肌无力畸形感觉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常见病理步态臀大肌无力(挺胸凸腹状)躯干在整个站立相始终保持后倾,肩关节后撤常见病理步态臀中肌无力(鸭子步态)上身左右交替摇摆,状如鸭子屈髋肌无力(跛行)蹬离期至迈步相中期,躯干向后、向健侧倾斜常见病理步态股四头肌步态在足跟首次着地期和站立相时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以助膝关节伸展常见病理步态胫前肌无力(跨阈步态)常见病理步态偏瘫步态(画圈步态)上肢:肩、肘、腕及手指关节屈曲、内收下肢:髋关节伸展、内收并内旋,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跖屈、内翻常见病理步态脑瘫步态(剪刀步态)髋内收肌痉挛常见病理步态帕金森病步态(慌张步态)启动困难双支撑期延长躯干前倾髋膝微屈足擦地步长、跨步长缩短难于止步或转弯常见病理步态共济失调步态(醉酒步态)行走时步态不稳,动作夸张且不协调。行走时两上肢外展,两足间距加宽,高抬腿,足落地沉重,不能走直线,呈曲线或“Z”形前进,因重心不易控制,故步态摇晃不稳,状如醉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