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教案(2013届)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班级:091班实习生:许嘉栋学号:09260135实习学校: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习课程:高中生物实习学校教师:(签名)高师指导教师:(签名)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1日浙江师范大学制教学内容(章节)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一)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班级二(19)、二(2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简述细胞周期;2.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区别各时期细胞分裂图;3.概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规律。(二)过程与方法绘制各时期细胞简图。(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命的运动性,形成事物发展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唯物辩证观。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和有丝分裂的过程。(二)教学难点: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DNA数量的变化。教具:自制的染色体模型(吸管、吸铁石)教学方法:模型演示、讲授法教学进程:(一)导入新知【讲述】我们身边的人是各色各样的,有高的矮的,有胖的瘦的。但众所周知,我们每一个人发育的起点却是一样的,请大家大声地告诉我是什么?【回答】受精卵。【设疑】研究表明,成年期的人体大约有100万亿个细胞。受精卵如何从一个细胞发育成具有如此庞大细胞数目的个体呢,在发育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媒体展示】《人的胚胎发育》【讲述】细胞数目的增多是因为什么发生了什么过程?【思考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分裂”。【设疑】细胞个数的增加是分裂的结果,也就是发生了细胞的增殖。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同类型的细胞,比如: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血细胞等等,它们的出现又是因为什么呢?【引导】是因为发生了细胞的分化。分化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分化的内容我们会在下一节的内容中继续讲解。【设疑】细胞可以分裂、分化,它的寿命难道是无限的吗?【思考回答】是有限的。【讲述】人体细胞在一般情况下,能够分裂50-60次。如果超过这个限度,正常细胞就成为癌细胞了。因此,细胞也伴随着衰老和死亡。【小结】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死亡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些都是我们这章要学习的内容。我们首先来学习细胞的增殖。(板书)(二)构建新知1.细胞增殖的方式【讲述】大家知不知道,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主要哪几种?【思考】可以在书本中找到答案: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讲述】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增殖体细胞的主要方式,减数分裂与真核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有关。我们这节课学习有丝分裂的具体内容。2.细胞周期【讲述】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知道了受精卵要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要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细胞诞生之后,有的分化,而有的继续保持分裂状态,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叫“细胞周期”。(板书)【引导】我这里要强调一点,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我们的体内就有这样的细胞。举几个例子:(1)我们人体皮肤的最外层是角质层,是表皮细胞历经了衰老和死亡过程的产物,容易脱落形成皮屑。表皮细胞不断衰老死亡,形成角质,最后脱落。但是大家的皮肤有没有变薄?没有吧。那是因为在角质层的下面有一层生发层细胞,它的代谢活动非常旺盛,持续分裂,增生的细胞逐渐向表层推移,形成表皮的各层细胞,不断地补充衰老死亡的表皮细胞。(2)还有,我们身体内每天约有一百亿个红细胞衰老死亡。红细胞的功能之一是运输氧、二氧化碳、葡萄糖等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质。每天都有如此庞大数目的红细胞死亡,我们为什么还可以依旧健康地学习、生活呢?在人体的骨髓中有造血干细胞,它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可分化生成红细胞,来补充死亡的细胞,从而保证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此外,还有其他干细胞、癌细胞、植物茎尖分生组织细胞以及形成层细胞等,都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它们才具有细胞周期。【媒体展示】细胞周期图。【讲述】现在请大家结合这幅细胞周期示意图,来理解它的概念。G1期、S期、G2期合起来就是分裂间期,M期就是分裂期。从图中所示的起点开始,先经历分裂间期,再经历分裂期,环绕一周回到起点,整个过程就是细胞周期(板书)。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完成上一次分裂后,又进行下一次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如此周而复始。这就好比大家在运动会中参加长跑,从起点出发环绕操场跑一周又回到起点,才能算完整的一圈。这类似于我们刚才所说的一个细胞周期的过程。【看表格】接下来请大家观察“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表”,从表格中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引导学生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方面进行总结。)【思考、回答】从两方面进行回答。【小结】不同细胞的周期时间不同;分裂间期占的时间很长,分裂期占的时间短。【设疑】为什么分裂间期的时间这么长,在每个时期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大家可以在书本上找到答案。【回答】学生回答。【追问】在分裂间期,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回答】发生在S期的DNA复制。(引导学生回答)(板书)【小结】因为DNA中储存的遗传信息控制着细胞的所有活动,并且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因此,它的复制,对于细胞的分裂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在S期之前的G1期,主要合成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更多的是一些酶,为DNA的复制提供物质基础。蛋白质的大量合成必定伴随着核糖体的增生。S期之后的G2期合成有丝分裂过程中需要的蛋白质。(板书)总之,细胞在分裂间期进行了一系列活跃的复杂代谢变化,为分裂期做好了准备。因此这个时期的时间很长。【设疑】如果观察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组织,处于哪个阶段的细胞会更多些?【回答】细胞间期。因为该时期所占的时间长。【练习】接下来我们来做几道关于细胞周期的习题。【讲述】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细胞在分裂间期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物质准备,现在我们来看看,从图片上可以发现什么。【媒体展示】植物细胞间期开始和间期结束的细胞图片。【引导】这是植物细胞,在间期开始和间期结束的两张图片。大家先说说用箭头标出来的结构的名称。【标识】在图片上标出核仁、核膜、染色质三种结构。【提问】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区别?【回答】染色质上本来只有一条细丝,经过间期后,变成了两条。【追问】好,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回答】说出是DNA和蛋白质。【小结】我们都知道,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质是DNA的载体。一条染色质上的细丝由一条变成了两条,说明染色质发生了进行了复制,DNA也完成了复制。DNA的数目加倍了,染色体的数目有没有变化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染色质的结构。【模型演示】用自制的模型(吸管代表染色质的细丝,吸铁石代表着丝粒)给学生讲解染色质的结构。【讲述】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染色质的结构中有一个圆粒,我们将它称为着丝粒。复制后的两条细丝相互联结在着丝粒上面。有几个着丝粒,就有几条染色质。这两条细丝共同构成了一个染色质,因此染色质的数目并没有加倍。我们将这两条细丝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它们包含的遗传信息一般上是相同的。但是在染色质复制以前,是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的。至于DNA分子的数目判定非常简单,对于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质来讲,DNA数目=单体数目,对于没有单体的染色质,DNA数目=染色质数目。【模型演示】用自制的模型演示染色质形态的变化,标出染色体、单体和DNA数量的变化。(板书)3.有丝分裂【引导】细胞在间期完成了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为接下来的分裂期做好了物质准备。复制好的DNA是如何随细胞分裂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呢?下面我们进入分裂期的学习。(1)前期【讲述】整个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总体上,细胞的分裂期包括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人们为了便于描述,通常将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板书)。我们以植物细胞为例,先来观察细胞在前期发生了哪些变化。【媒体展示】前期的flash。前期开始和结束的图片。【引导】大家仔细观察两幅图片,结合刚才的视频,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在前期发生了那些变化。【思考、回答】引导学生描述变化。【小结】染色体出现(指出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成分相同,只是螺旋程度不同),纺锤丝出现,附着在着丝粒上面。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核膜核仁解体(有利于染色体的运动和均分,完成核分裂)。【模型演示】用自制的模型演示染色质形态的变化,标出染色体、单体和DNA数量的变化。(板书)。【讲述】我们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前期的变化“膜仁消失现两体”。并且略做解释。【过渡】纺锤体的出现有什么作用呢,它的出现与染色体的均分有什么联系呢?且看接下来的中期。(2)中期【媒体展示】中期的flash。前期开始和结束的图片。【引导】大家仔细观察两幅图片,结合刚才的视频,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在中期发生了那些变化。【小结】染色体继续缩短变粗,染色体的着丝粒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都整齐地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如果把细胞比作地球,这个面就相当于地球的赤道面。在细胞中我们将它称为“赤道板”(在副板书的位置书写,便于和后面的细胞板作对比)。它仅仅是一个位置的概念,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时期的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和研究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模型演示】用自制的模型演示染色质形态的变化,标出染色体、单体和DNA数量(板书)。【讲述】这个时期的特点也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大家自己试着归纳。【讲述】形定数晰赤道齐。(板书)(3)后期【引导】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接下来进入后期的学习。【媒体展示】后期的flash。后期开始和结束的图片。【观察、回答】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变化。【小结】染色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两个单体分离,成为两个独立的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两极移动。这时,原来的一组染色体已经变成完全相同的两组。【模型演示】用自制的模型演示染色质形态的变化,标出染色体、单体和DNA数量(板书)。【讲述】请大家也用几个字归纳这个时期的特点。【小结】粒裂体增均两极。(4)末期【讲述】后期结束后,紧接着进入末期,末期出现哪些变化呢?请观察讨论。【媒体展示】中期的flash。后期开始和结束的图片。【观察、回答】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变化。【小结】分离的两套染色体距离进一步加大,染色体伸展,重新呈现染色质的状态。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再次出现,产生两个子细胞核。核分裂顺利完成。接着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隔板”,我们将这个结构称为“细胞板”(副板书)。它是真实存在的结构。讲解形成过程。出现聚集成发展成赤道面→→囊泡→→细胞板→→细胞壁最终细胞板形成了细胞壁,将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胞质分裂也完成了。有丝分裂的过程到此结束。【模型演示】用自制的模型演示染色质形态的变化,标出染色体、单体和DNA数量(板书)。【讲述】请大家也用几个字归纳这个时期的特点。【小结】两消两现重开始。【媒体演示】最后请大家观看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三)形成性练习给出各时期的图片,让同学们指出分别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什么时期。板书设计:课后分析自我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使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更加直观,活跃课堂的气氛,我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用吸铁石和吸管自制了染色体(质)模型。在课堂上用自制的模型演示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质)形态和数目变化,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达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走动太过频繁,显得不是很自然。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副板书的位置,将课堂上一些需要关注但是容易遗忘的知识点呈现在上面,可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这一点我需要加强。实习同学评议:走动有些频繁,在课堂上没有不是很自然,发挥得不够完全,希望下次可以更加坦然地面对课堂,调整好状态,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的过程中去,更好地展现自己。实习学校教师意见:课堂流程比较流畅,知识点的讲解基本到位。对于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判定的方法,只是口头上向大家讲述还是不够的,应该在副板书的位置上再次呈现,加深同学们的印象。高师指导教师意见:投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