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走进青藏高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走进青藏高原学科领域:地理适合年级:初中一年级所需时间:3课时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一、概述本主题为北京市21世纪教材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地理实验本第2册第八章——《中国山区的开发》中关于青藏高原的内容。本主题探究的内容源自教材,又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围绕着“青藏高原”这个主题,从“青藏高原的农牧矿业”“青藏高原的交通”、“青藏高原的旅游业”、“青藏高原的居民生活”四个方面分别设计了小组探究活动。本主题的探究学习有配套的主题网站《走进青藏高原》作支持,主要采用Webquest的形式,教师事先设计好四个活动,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然后制作成电子作品进行汇报。力求在深刻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本主题探究的学习者为北京市古城四中初一某班的学生。该班是网络班,即学生人手一机,且随时都能联上互联网。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平行班较高,网络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学生上网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二、学习目标(任务、成果)(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青藏高原的居民生活方式、藏族的风俗习惯;2.了解青藏高原的农业、牧业和矿业的现状及发展;3.了解青藏高原交通的现状及变化,理解交通(特别是青藏线)对青藏高原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4.了解青藏高原主要的风景旅游点,知道旅游业在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5.了解藏族居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理解变化的原因;6.学会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熟练地使用学科网站群进行交流,资源共享,并制作PPT或者网页来进行汇报、展示。(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上网搜索关于青藏高原的资源,感知青藏高原的方方面面,根据收集到的资源,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汇报的成果。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提高信息素养;3.通过最后的小组汇报,表达自己探究青藏高原某一主题的体会、看法,向全班展示最终的成果,学会与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真正走进青藏高原,感受青藏高原独特的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2.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三、学习策略(情境、模式、方法)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放一首李娜的《青藏高原》,然后师生共议印象中的青藏高原。在学生有了强烈的要了解神秘的青藏高原的欲望后,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主题网站——《走进青藏高原》,同时明确提出学习的方法和任务等。本次自主学习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网络探究、主题汇报的方式。教师事先围绕青藏高原的主题设计四个活动,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分成4个小组(古四的实验班共19人,分成4组后,每组5人,其中有一组为4人)。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当然教师在这过程中要做好指导、协调和管理工作。最后各个小组在班上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汇报时由教师和学生根据评价量表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四、学习资源(材料、工具)1.北京市21世纪教材地理实验本第二册2.为本单元学习而设计的主题网站(具体的设计参见附录四)3.本单元的学习需要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的支持4.与课文配套的挂图等5.参考网址:中国西藏信息中心青藏高原动物数据库中国西藏走进青藏高原《中国西藏地理》网络杂志西部开发(new).htm中学地理网络课堂世纪地理教学图片资料五、学习活动(过程、结构)本主题探究共需3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课时:1.1.播放李娜的歌曲《青藏高原》,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2.师生共议自己印象中的青藏高原(必要时教师可以提示从哪几个大的方面来考虑,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穿插自己的感受,以开拓学生的思维)。3.3.自学主题网站中关于青藏高原概况的内容,然后师生共同总结青藏高原的概况。4.4.由概况激起学生深入了解青藏高原的兴趣;教师向学生说清楚关于第八章的教学安排、学习活动的组织、如何进行小组学习、以及具体的任务,相关的评价方式等等(前期的说明非常重要,要做到让学生都明白具体该怎么做)。5.5.分组,讨论,填表;确定小组任务、组内角色、调查资料、预期成果(具体分工见附表一:小组任务分工表)。第二、三课时:小组汇报(为了便于管理,教师需要和其他老师调一节课,两节课合在一起上)。1.1.教师先讲明汇报的注意事项,包括时间(汇报每组不得超过10分钟,提问与答疑每组不得超过5分钟,教师总结2分钟)。2.2.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同学提问,汇报组回答问题(为公平起见,汇报的顺序可以在上课前由各组的小组长抽签决定)。3.3.教师对每组的表现给予一个总的评价,然后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整个主题的内容再整理一遍,进行一个归纳总结,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以活动过程为线索的学习活动安排*表中SETC·S为中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ofEducationalTechnologyofChinaforStudents)的简称。六、学习建议每一小组的学习建议都在主题网站《走进青藏高原》的主题活动中具体给出了,在此不再赘述。七、学习评价(范例、量规)评价是整个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非常有必要设计合理有效的评价来督促、激励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首先,教师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就应该把整个单元学习所采用的评价方式讲清楚,一些量表可以在具体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就发给学生,这样就使学生做到心里有数。总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组内评价与组间评价相结合。个人成绩=小组成绩+答疑成绩+提问成绩(要求提问与主题相关,且有一定的针对性,回答问题必须有一定的论据,且分析分析较深刻,每提一个或回答一个较高质量的问题得1分,可以由两个同学习活动课程标准SETC·S绩效指标自主学习青藏高原的概述7-9'GEO'1.3.57~9年级A2分组,讨论,填任务分工表7-9'GEO'4.1.2网上自主探究学习7-9'GEO'2.2.37~9年级A2、A3利用平台进行交流与合作7-9'GEO'2.2.47~9年级A4利用PPT在全班进行汇报7-9'GEO'4.1.37~9年级A3利用评价量表进行评价7-9'GEO'1.3.67-9'GEO'4.2学来专门负责,一个记提问的学生,一个记回答问题的学生),同时参照小组互评量表进行调整。小组汇报评价量表和组内互评量表请参照附录二和附录三。八、其他要说明的事项(致谢)此教学设计得到了北京市古城四中地理老师孟宪明老师的大力支持,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马宁博士、林君芬博士的点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九、附录附录一:小组任务分工表组别探究题目组长小组成员分工情况:组长成员1成员2成员3成员4进度安排(请小组讨论后,对将要进行的探究进行一个时间上的规划):预期成果设计(请小组讨论后,对最终的成果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一个初步的设计):推荐资源(请推荐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更好的资源):附录二:小组汇报量化评分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作品的内容(55分)观点明确,设计的方案有一定的创造性15条理清晰10内容无科学性错误10内容完整10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点10作品的制作水平(15分)排版合理4无链接错误3界面美观3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元素(如图片、音频、视频)5汇报者的表现(10分)表情自然2表达清晰2回答问题有针对性4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小组合作学习(20分)小组成员能和谐相处6回答问题时组员间能发挥合作精神7该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给了其他小组帮助7注:此表算出的是小组成员的平均分数,个人分数还得根据小组成员互评量表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调整。附录三:小组成员互评表请根据完成本次任务的合作情况对小组的其他成员打分,在成员对应的表格中填入其他成员的姓名,并在每道题目对应的表格中填写分值(从1分到5分)。编号题目成员1成员2成员3成员41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极2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3他(她)经常鼓励/督促小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合作4他(她)能够按时完成应该做的那份工作和学习任务5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6他(她)对小组的贡献突出7如果还有机会我非常愿意与她(他)再分到一组8对他(她)总体上是喜欢的附录四:《走进青藏高原》主题网站设计走进青藏高原一级栏目网站导航高原概况主题活动评价量规作品展示网站链接二级栏目主要提供网站的导航图高原概述活动概述评价概述第一小组作品提供相关的网站地址链接藏民饮食第一小组:青藏高原的农牧矿产《小组汇报量化评分表》第二小组作品藏族服饰第二小组:见证青藏线《小组成员互评表》第三小组作品藏族节庆第三小组:西藏自助游《学生自评问卷》第四小组作品藏族婚丧第四小组:藏族居民生活新变化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