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公园景观设计说明自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南湖公园景观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本项目南湖公园规划为全市性综合公园,位于敦化市中心城区南部,处于敦化市城市最重要的北山——六顶山景观轴上的中心位置,也是这一轴线上最重要的景观节点。南湖公园建设项目拟占地面积为40.2万平方米,其中天然水面面积5万平方米,西侧半截河为其水源,规划水面面积为8.25万平方米。本设计主旨在于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优势,将周围景观与滨水景观相结合,营造一个休闲生态的公园。自然既是环境给予人的感受,也是引发创意的基础。项目的开发将为地段未来的发展提供标志性的景观风貌。使之成为新城区市民的健身、活动的新热点。同时也是为未来整个地产项目的开发创造无形的财产,在生态、人文、健康的基础之上提供品牌的提升,形成独树一帜的公园风貌。二、设计原则2.1.生态性原则;2.2.地域性原则;2.3.简约性原则;2.4.重点与一般原则;2.5.时代性原则。三、景观设计总体构想3.1景观位置的地貌气候本项目所处地理位置的气候风貌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适宜景观的设置和各类生长于气候冷湿,性耐寒冷,喜阴、喜湿、喜肥、怕旱、怕水淹、怕高温,对土壤适应范围较广特性的灌水,乔木,地被种植。造园设景因而显得顺理成章。3.2景观主题——音乐之声,自然之乐当现代的都市人厌倦了都市忙碌的生活,森林似的建筑,浑浊的空气、嘈杂的噪音和长期紧张的工作节奏所带来的严重心理压力,一切促使一个向往自然、亲和的休闲环境的空间迅速形成。人们希望远离喧嚣,贴近自然,返璞归真,从不断城市化的居住环境中逃离出来,去山林中游憩、去大海边度假,享受纯净的水、空气和优美的风景。2该项目设计主题为音乐之声,自然之乐。以建筑为凝固的音乐,与景观空间的音乐共同谱写一曲动听和谐的交响乐。3.3景观道路设计系统道路系统既考虑功能性的要求,亦注重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路”的道路系统基本以两套系统构筑:“曲路”和“直路”。曲路延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做法,萦绕迂回,曲径通幽,令人不禁浮想联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直路系统是采用带有西方景观设计的思想,结构严谨的设计手法来完成的。3.4空间设计及引导沿院内笔直的大道徐行,绿树环绕,繁花盛景。在音乐文化广场简洁的植物,小品的搭配给人以平静的感受;转过水景,空间收缩,相对集中的绿化呈半围合之势,区域功能私密性强,廊架,景石,喷泉隐于其中吸引人们寻幽探胜。四、景观要点阐述4.1入口途经入口广场,会议厅的北门展现于眼前,两翼绿树成荫、淙淙流水将城市的喧嚣留驻与大院之外;渡过重重绿荫,眼前豁然开朗,入口处的铺装景观与绿化结合构成肃穆,严谨的氛围,将会议厅与景观整体氛围相融合,让自然与建筑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点出了在本案设计中“音乐之声,自然之乐”的设计主题。4.2静思人在什么场景能思考?见流水而思源,登高山而望远,进庙堂而思佛追古。碎石铺成的小径,景石或散点或成组的摆放,半掩半露;银中杨、各种花灌木弥漫开的是带有本土风情的气味,主广场的小型喷泉,池壁由浅至深的马赛克处理可把本身浅薄的清水变化成蓝色渐变的梦幻意境,耳闻徐徐跌落而出哗哗的水声,溶于景内,鸟语花香,“念往昔繁华竟退,叹门外楼头,患恨相绪”。人在不断反省的过程中成长,水令人致远,石令人思古。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通过有意的设计,将人与自然交流的精神境界合并,从而达到“天、地、人”合一。4.3文化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乃至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化是一种精神、是灵魂,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根基的。其地域不仅风光秀丽,而且人杰地灵,众多的本土文化施展才华的同时,也演绎着一段又一段的佳话。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蕴育了众多的典故,本设计充分利用地方的历史氛围,将之与现代生活理念相结合,引古博今,让历史长河徜徉在古3朴的大地上塑造新的家园。4.4脉络众所悉知,人体通过气功修炼至一定程度,便会出现真气循人体内一定的路径轨道运行的现象,功修界便把此真气循行的路径、轨道称作“气脉”,此“气脉”是气功态下的产物。同理,理顺一个环境地块的“路脉”体系,也是需要好好探索、溶通,“修炼”一番的。反之“路脉气流”如果不畅通,不显现,则为杂乱无章的状态。在平面脉络的规划上,以直线与曲线交替变化,穿插交切,争取干线小径的融合贯通及理性,让各条路脉“顺”起来。在立面垂直空间的处理上强调空间之间相互交错与流动,增加了整个设计的通透性。构造出一个大气、舒展、蜿蜒的立面空间。具体言之:“园中,人怎么走,是设计师设计的。人怎么看,是设计师在路上安排的。人到哪里玩,什么时候玩,怎么玩,是设计师用路来确定。设计师可以让人在路上急行、慢游,又可以给游人惊喜和盼望。路的设计,能把握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动态。脚下走的路,牵动着人的心这就是园林造路的艺术,一件整体的作品。”五、生态陆地景观系统生态陆地景观系统就是要设计一个自然的陆地景观植被群落,其外貌决定于群落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层片构造。温带,四季分明,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为表现植物季相提供了有利条件,故在植物配置上充分利用本地植物资源,展现丰富多彩的四季景观。避免一季开花,一季萧瑟,偏枯偏荣的现象,尽量使春色早临,秋色晚去。在配置手法上,春、夏之花,秋之叶、果,冬之枝、干都是很好的素材,或以春华抑或以秋实为主,组织得好可以体现本地鲜明的季相特点,使景观设计空间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从早春到深秋,景观的颜色由浅到深,但总的色相为绿色,在这个颜色的底色上,植物配置的色彩与季相,对草坪空间的景观与艺术效果的影响相当显著。景观设计中的色彩需要组织,要掌握好补色对比、冷色对比、中和色,近似色补色对比的应用,造成的不同景观和意境,如在光照较好的草坪上种植色彩艳丽的花木和花卉,能取得明快的对比效果。树木的色彩体现在叶、花、果、干四个部位,设计时应最先考虑叶色的安排。除少数色叶树外,大多数树木的叶色都呈绿色,但随树种、四季时间的不同而有深、浅、浓、淡之分。据了解,很多落叶树的叶片在阳光透射下会形成光彩闪烁的效果,叶背呈现出嫩黄色显得轻快活泼。落叶树的冬态也可持续较长时间。常绿树叶片浓密厚重,冬天其色彩过于醒目也会造成重点分散而影响整体布局。草坪上配置的植物宜选择花、果艳丽,花期(果期)较长的树种,草花或其它地被植物及石块等,组成一些色彩艳丽、灵活多样的花丛、花境、模纹及小景。在4草坪的边缘或中心,可以疏密相间,曲折有致地配置。在这类植物配置中,草花的栽植要根据草坪的空间形态、地形特点灵活掌握。另外要随季节及时更换品种,保证花开不断。六、四维景观设计绿色总与环境相互伴随,江南的早春最是风景,我想也正是在于一个绿字。然而绿色之营造应考虑其四维特点,即时空之变化。时间上应考虑当地的气候状况。使得绿色(花草树木)有春之绚烂、秋之金黄、顺应天时,景色随四季而变;或可侧重一面,突出一季。空间上须注意的是:墙面的绿化,包括墙面和围墙的垂直绿化,使绿色有空间上的变化,其效果远大于单一的同面积的平地;色叶或常绿以及乔木和灌木等空间布局,使之有高低起伏,远近不同,并要与建筑物轮廓相协调;还应强调的一点是“黄土不见天”的理念,即不要留出哪怕一小块裸地,其往往影响到整个绿色的总体效果,于细微处才能体现大智。七、绿化种植设计7.1绿化种植设计原则7.1.1适地适树原则;7.1.2.植物速生与慢生结合原则;7.1.3突出特色原则;7.1.4经济性原则。7.2草坪为基调的配置本案设计除道路、广场、花坛、色块及建筑外,其余地面均以草坪整体覆盖,使之富有生气,草坪设置是整体植物配置的基调和主体。7.3园路绿地的植物配置园路绿地的植物配置,有观赏性和遮阴两种功能,根据园路的主、次及走向,酌情采用适宜的配置方式。选择樟子松、白桦、金叶榆、银中杨等作为主要树种种植,用以遮挡东、西两侧太阳辐射及为道旁座椅上的路人提供遮荫。同时相应形成高大的绿色竖向背景,间接起到丰富景区植被林冠的作用。整个植物配置以观赏为主,灵活配置,创造丰富的游览景观。如采用樟子松、金叶榆、稠李、紫叶李等作为“障景木”或观赏树,与疏密相间的榆叶梅、连翘、锦带花、紫丁香等花灌木及绣线菊、水蜡等植物相搭配,产生错落有致、参差多变、层次丰富的组团式植物结构。形成步移景异、一步一景式的观赏植物群落,弥补园区面积较大,景观容量大的缺陷。7.4主、次广场相邻绿地的植物配置主、次广场的植物配置以简洁、大方、明快为主,采用水蜡、红瑞木、金叶女贞等组成5大体量的直线形或弧形模纹,烘托入口氛围,加金叶榆为主要景观特色,形成整洁、舒展、通透的景观效果。7.5半封闭景区植物配置景区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是游客主要的休息、交流的户外空间,也是园区植物配置的重点。采用生态式种植,即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自然界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优化组合:用樟子松、银中杨、白桦等高大乔木作为景观树,为建筑物遮荫,同时为人们创造休憩条件。采用低矮落叶灌木和常绿植物,如紫丁香、榆叶梅、连翘、绣线菊等丛植或群植,加以修剪造型,组成不同层次、形态相异并具观赏性的植物景观,在被建筑物遮挡的背阴处,配置玉簪、牵牛花、鸢尾、万寿菊等观色花卉等,再配以适量规模的五色草作为衬托,形成花团锦簇,异彩竞秀的植物景观,格局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观效果。7.6四季花卉本案花卉以五色草为主体,配以适量的宿根品种,如月季、玉簪、鸢尾等。为保证主要景观地带的气氛效果,花卉主要配置在广场、建筑等人流相对集中的地带。由于季节特点,花卉的应用应尽量考虑与低矮植物材料金叶女贞、红瑞木、杜鹃等组成的模纹合理搭配,以丰富观赏层次及弥补季相的缺陷,使数量有限的花卉既满足了观赏的需要又兼具隔音、减尘的作用。色彩缤纷,严谨自然,充分发挥花卉对景观的烘托作用。八、结语愿人们放弃已经形成的自我毁灭的习惯,而将人与自然潜在的和谐表现出来。世界是丰富的,为了满足人类的希望仅仅需要我们通过理解、尊重自然。人是唯一具有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意识的生物。他必须成为生物界的管理员。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必须结合自然。本案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达成最为理想化、更为人情化的互动关系。让我们营造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的、生态的、和谐的桃花源境。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