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三年语文五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以“风景名胜”为主题、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主体课文《趵突泉》《香港之夜》和“快乐读书屋”《古诗三首》《花果山》,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多娇,读后会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能说会写”安排了口语交际“说四季景色”和习作“周围也有好景物”。“语文七色光”共编排了四项语文学习活动。《趵突泉》《香港之夜》《古诗三首》均是名作,在接受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要体会语言的精美。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3.抓重点词句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可以自主读文,读懂表面的、浅显的意思,但是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理解的不够透彻。尤其是本单元的课文多是借景抒情的,字里行间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学生是很难体会的。所以要通过朗读、抓重点词句指导学生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目标1.认识27个生字,学会25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4.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的语言美,积累优美句段。5.积累成语,口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6.积累基础知识,完成相关练习。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教学时间主题课文(4课时)快乐读书屋(2课时)能说会写(3课时)语文七色光(1课时)总课时数周课时数授课时间课题9.趵突泉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依次描绘了趵突泉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重点是对三股大泉和小泉景色的描写。细致的观察、形象的描述以及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个人真切的感受,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通过让学生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学习和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教学重点了解趵突泉的特点,感受独特的美。学情分析学生没有去过趵突泉,因此可在课前播放一些关于趵突泉的课件或展示图片,使学生通过观看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对趵突泉的想象。再让学生通过读文,在头脑中想象趵突泉的美,从而使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语言的生动、准确和优美。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趵突泉的特点,感受趵突泉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会写本课12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预习设计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说一说趵突泉的大泉和小泉有什么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出示“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去领略趵突泉的神韵所在。板书课题:趵突泉解释“趵”:跳跃;[水]往上涌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1.小组合作读文,互相正音。2.说说这是一眼这样的泉。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这是一眼的泉”。并找出相关语句交流一下。三、学案导标,自主学习1.小组合作学习:趵突泉的大泉和小泉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描绘它们的?在文章中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小组内交流。2.有感情地读一读。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1.“出了济南的西门……,幽静极了。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2.“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理解“妩媚”的意思。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作者为什么这么说?3.“泉池中央偏西……好像永远不知疲倦。”理解“翻滚”,想象大泉的样子。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指导读:4.出示句子“要是冬天来玩更好……引入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想象朗读,理解冬天的大泉的美和神秘。5.小泉涌出的水有什么特点?(多姿多态)运用句式“有的……有的……有的……”说说小泉的特点。6.有感情朗读,感受小泉的美。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第二课时预习设计1.有感情朗读课文《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圈画文后田字格和双线格中的汉字,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并给“济”“假”“倒”注音并组词一、积累内化田字格1.自选词语,诵读并写在词语小车里。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二、指导背诵:一边想象一边背诵。学习生字1.卡片出示,开火车认读并组词、造句。2.指导书写(1)将字按结构分类。(2)重点指导:“幽”注意写匀称。“昼”“匀”“追”注意结构。3.学生书写生字三、拓展延伸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写一写读完课文后的感受。板书设计总课时数周课时数授课时间课题10.香港之夜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3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理解“渺茫、幻景”等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悟香港之夜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语言美。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悟香港之夜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语言美。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教学时间2课时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不准的生字或句子反复读几遍。2.画出课文中描写香港夜晚景色特点的词句3.说说香港的夜晚美吗?美在什么地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同学们,你们知道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吗?(板书:香港)指导“港”字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随同语言大师巴金先生去领略那迷人的香港之夜吧(补充板书)。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1.小组内分段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说说自己对文中所描写的香港之夜的感受,书中哪句话能够概括香港之夜的特点。三、学案导标,自主学习1.香港之夜到底美在哪里,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找到相关的词句画下来,并把你找到的词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2.小组内朗读自己画的句子,互相欣赏。四、展示交流,品读感悟1.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点拨下列句子:(1)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2)但是,当我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山”的时候,我仿佛又听到了无数的灯光的私语。(3)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像它们在追逐,在说话。(4)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车色的交响乐曲。指名读,在学生朗读时,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香港之夜的美丽。2.欣赏香港的风光图片,读一读第五、六自然段,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香港之夜的美。(自由练读——指名读)3.请同学们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把你不懂的地方画下来。通过小组讨论来探究提出的问题。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1.搜集有关香港的照片、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更多有关香港的知识。2.假如你是一名小导游,你能编写一段导游词向游客介绍一下香港之夜吗?试着向家长介绍一下。第二课时预习设计:1.有感情朗读课文。2.圈画文后田字格和双线格中的汉字,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并给“混”“杆”“转”注音并组词。3.搜集到的有关香港的照片、图片、文字等资料。4.编写导游词。一、检查作业,整体导入。1.交流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香港的照片、图片、文字等资料。2.把你编写的导游词向“游客”们介绍一下。二、整体把握,理清顺序,学习写法。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学习这种“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三、积累内化1.抄写自学词语。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港”字的右下方是横折横而不是横折勾;“渐”字中间的“车”的最后一笔是提;注意“颗”和“棵”在用法上的区别。在写“爽”字时注意第十笔要写成竖撇。五、作业:学唱《东方之珠》这首歌板书设计10、香港之夜香港的也很美,你不可不看。天黑海黑山上街上灯星的山建筑物上总课时数周课时数授课时间课题快乐读书屋五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能借过力注释和每首诗读懂古诗,说出每首诗的大意。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3.体会作者热爱大好河山,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教学时间1课时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三首古诗。2.结合注释说说三首诗的意思。3.试着背诵三首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背诵古诗。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2.引出新课,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小组内互读古诗、正音。2.交流诗意。三、学习《望洞庭》1.学生自读《望洞庭》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2.检查生字词:正音:和hèhéhuóhuò潭、君是前鼻音。“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3.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别人帮助的。4.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5.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了解到诗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静我们来好好读一读,看看怎样能把它读好。(注意重音、停顿)中间可以指导学生,正因为作者对于洞庭山水的热爱,所以笔下的洞庭是那么美丽。6.通过学习,相信同学对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现实中的洞庭山水7.这样的美景,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诗文名篇。出示:杜甫《登岳阳楼》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让大家读一读,背一背。四、学习《题西林壁》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读《题西林壁》3.齐读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5.质疑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6.抓字眼,明大意(1)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3)把握朗读重音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4)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不认识,看不清。缘:因为。题:书写。(5)讨论句意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6)指名说全诗意思7.想意境,悟诗情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五、学习《华山》1.创设情境引出新课2.自学检查(1)自读古诗,画出读不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句。(2)引导朗读,体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意思。3.熟读成诵(1)在熟读的基本上,引导学生背诵下来。(2)、检查识字。4.课外拓展: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山水诗,背一背并积累下来。板书设计《望洞庭》洞庭湖《题西林壁》庐山热爱祖国河山《华山》华山赞美大自然总课时数周课时数授课时间课题快乐读书屋花果山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认识本课10个生字。3.了解花果山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花果山景色的美丽与神奇。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景,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吧,知道那里面最神通广大的是谁吗?(生答:孙悟空)。那你们一定知道孙悟空住过的花果山了。那儿的景色很美,确实是一个福地洞天。,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同走进人间仙境《花果山》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2.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3.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主要写了花果山的什么特点?4.交流反馈,师生讨论。(美丽、神奇)三、细读质疑,合作探究。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懂的地方。2.讨论交流,共同探究。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花果山美丽神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