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报告1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报告2课题背景最早的合作经济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以法国傅立叶(Charlesfourier)和英国欧文(RobertOwen)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合作思想。1995年9月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国际合作社联盟100周年代表大会上产生并通过了国际公认的合作原则,其内容包括以下7项:1、自愿和开放的社员原则;2、社员民主管理原则;3、社员经济参与原则;4、自主和自立的原则;5、教育培训和信息原则;6、合作社间的合作原则;7、关心社区的原则。由此可知,合作经济是合作者自愿结合、民主管理并提供互助服务的一种非盈利性的经济形势,目的不在于获取利润,而主要在于为合作组织成员提供服务。合作金融组织的产生与发展并不一定局限在农村,只要有相对的弱势群体和适宜的环境,就出现适合的合作金融组织。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仍相对滞后,农民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还远远没有被满足,因此我国合作金融组织更多在相对更落后和封闭的农村地区设立和运营。当前我国农村的总体发展距离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进程中的薄弱环节。而且在三农金融领域,多年来农民“融资难”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最早受制于金融网点的稀缺,农村居民难以接触到金融产品和服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类金融机构的下沉,当前在一些农村地区甚至出现金融产品和服务供大于求的现象,但仍然无法满足很多农民的融资需求,全国范围农业贷款比例始终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并且占总贷款比重持续下降。与商业金融在农村的应用模式不同,合作金融在农村的早期试点中有一部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运营良好,发展可以持续,这类合作互助金融引起政府和市场关注,并在政策引导下开始大量试点,发展迅速。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和合作金融应用案例的研究,分析合作金融当前的问题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报告3目录1、合作金融发源与我国合作金融发展背景……………………………41.1、合作金融发源………………………………………………………………41.2、合作金融的基本原则和特征………………………………………………51.3、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背景………………………………………………72、银监部门批设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案例分析…………………………82.1、发展概况……………………………………………………………………82.2、S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业务案例分析…………………………103、由农业部推动并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合作案例分析……153.1、发展概况……………………………………………………………………153.2、S县资金互助合作社案例分析……………………………………………164、扶贫系统开展的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案例分析…………………194.1、发展概况……………………………………………………………………194.2、W县村级互助资金服务中心试点村案例分析…………………………205、其他典型案例分析……………………………………………………275.1、Y市某农协合作金融案例分析……………………………………………275.2、W村老年资金互助会案例分析…………………………………………306、总结……………………………………………………………………336.1、目前常见问题与面临的挑战………………………………………………336.2、未来发展趋势………………………………………………………………34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报告41、合作金融发源与我国合作金融发展背景1.1、合作金融发源合作金融组织最早诞生于欧洲,对于合作金融的研究欧洲的起步较早,19世纪就有了这方面的专著问世。我们在研究合作金融之前,系统的了解合作经济或制度会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合作金融内涵。1最早的合作经济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以法国傅立叶(Charlesfourier)和英国欧文(RobertOwen)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合作思想。在傅立叶的理想社会中,人们通过协作来共同劳动、生活,人们的才能和爱好得到自由和全面发展,全体人民都将获得自己的幸福,在这种和谐社会中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被傅立叶称为“法郎吉”的生产消费协作组织,实际上是一种合作社组织,这种组织具有“共同生产、愉快劳动、公平分配”的特点;在傅立叶的思想基础之上,欧文提出了建立合作公社的思想,与傅立叶的法郎吉承认财产私有制不同,欧文的合作公社根据联合劳动、联合消费、联合拥有财产和特权平均原则建立起来,消灭了财产私有制度。虽然欧文的协作社思想以及未来社会的构想是建立在纯理性空想的基础上,但其中也包含了许多合理、积极的因素,他对私有制度弊病的批判、消除三大差别的思想,提倡合作公社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行平等的按需分配等,都是其空想体系中的积极因素。欧文提出的诸如管理制度方面、分配制度方面以及劳动组织方面的合作公社原则很多都被我们目前所熟知的合作制度所采用。除此之外,欧洲还产生了基督教社会主义合作经济思想、国家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合作思想。基督教社会主义合作经济思想的代表人物为威廉·金(WilliamKing),他认为合作社是推翻资本主义以及破除工资制度的有力武器,其目的不仅在于限制或避免中间商人的榨取,增加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阶级的权力,而且在于改造整个社会的经济组织。劳动、资本、知识是合作社的三大要素,其中劳动是合作的基础,劳动阶级通过举办合作社,集劳动成果为资本,而缺乏知识是劳动者合作社运动的障碍,劳动者需要接受教育,以取得合作的知识并促进合作事业的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合作思想主要代表人物为路易·博朗(LouisBlanc)和拉萨尔(FerdinandLassall),他们认为劳动者之间的合作社可以很好客服资本集中的趋势,解放受压迫的劳动者,但因为劳动者仅仅拥有劳动的能力,缺乏对抗资1王曙光农村金融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09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报告5本的能力,所以需要国家进行一定干预。在国家社会主义合作社中,国家对合作经济的干预只能做力所能及的扶持和引导,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进行强制,合作的形式、范围、程度、运行方式都应该由其成员共同决定。2马克思主义的合作经济思想将合作社看成是向完全的共产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因为按照马克思的社会所有制理论,工人作为联合体来实现“他们自己的劳动增值”的合作工厂,是社会所有制企业,而不是私人所有制企业。战后到上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流行的合作金融理论主要包括以社会性为基础的传统型合作金融理论、以集体性为基础的整合型合作金融理论(合作金融组织是经营性企业与公共组织的结合体,社员完全依赖于合作组织,合作社由专家经营管理)和以个体性为基础的市场型合作金融理论(合作金融组织是新古典经济学假设条件下的一个企业组织,社员不依赖合作社,合作社由专家经营管理)。随着合作性金融组织逐步具有了商业性功能,上个世纪70年代后两种理论逐渐占了上风;90年代之后合作性金融组织的社会性功能逐渐退化使得市场型合作金融理论更具有说服力。3信用合作社是合作金融的基本形式,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欧洲,20世纪初扩散到欧洲以外的地区,包括一些亚洲和美洲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信用合作社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加快发展并日趋普及。但是,信用合作社作为一种面向农村经济和城镇中低收入群体及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机构在各国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1.2、合作金融的基本原则和特征1995年9月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国际合作社联盟100周年代表大会上产生并通过了国际公认的合作原则,其内容包括以下7项:1、自愿和开放的社员原则;2、社员民主管理原则;3、社员经济参与原则;4、自主和自立的原则;2汪海粟,19963岳意定.西方对农村金融组织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启示J.金融与保险,2003,(4):186-187.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报告65、教育培训和信息原则;6、合作社间的合作原则;7、关心社区的原则。由此可知,合作经济是合作者自愿结合、民主管理并提供互助服务的一种非盈利性的经济形势,目的不在于获取利润,而主要在于为合作组织成员提供服务。与商业金融、政策金融相对应,合作金融更多体现的是互助目的和社会效益。我国对合作金融的定义主要体现在《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中对农村信用社的定义: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作金融的主要特征可以反映在以下几方面:1、信息成本低:一般情况下,资金供需双方往往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难以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达成交易,需要依靠金融中介机构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从而提升了相关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合作金融则不同,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合作金融是运行一个较为封闭的社区,其参与者之间联系更为紧密,如地理或人际关系上更加密切,从而使得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大为改观;2、管理成本低:一方面在于合作金融组织结构较为简单,加之熟人社会的形成,使得内部沟通和管理成本较低,另一方面在于合作组织的宗旨是为社员服务,而非商业机构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因此人工费用支出方面成本偏低;3、金融服务供给成本低:以融资利率为例,农村合作金融资金供给成本比其他金融机构更低,存贷利差小,更适合弱势群体市场。4、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较为支持:合作金融组织本身虽无法获得超高的收益,但对于提高低收入者的基本收入、提高生产效率、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等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往往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国内外的经验显示,合作金融组织的参与者大多是金融活动中的弱者,无法充分享受商业金融的服务,同时又有对资金进行融通的需求,合作金融由于其拥有比商业金融更低的经营成本,而且具备金融服务可得性的优势,从而成为这部分人群进行金融活动的重要选择。合作金融组织的产生与发展并不一定局限在农村,只要有相对的弱势群体和适宜的环境,就出现适合的合作金融组织。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仍相对滞后,农民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还远远没有被满足,因此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报告7我国合作金融组织更多在相对更落后和封闭的农村地区设立和运营。1.3、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领域的发展,历年的一号文件均通过政策层面的指导促进农村的发展。收入方面,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2363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约15%,增速远超我国GDP增速,且近年来始终维持在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之上;消费方面,在当前第三次消费升级的影响之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增长迅速,2016年达到10130元人民币。生产经营方面,随着土地确权的推进和政策层面的不断推动,土地流转规模日益增加,规模化经营得到很大的发展,截止2016年6月,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6亿亩,超过了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超过270多万家,并且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占据农业生产的核心地位。不过当前我国农村的总体发展距离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进程中的薄弱环节。而且在三农金融领域,多年来农民“融资难”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最早受制于金融网点的稀缺,农村居民难以接触到金融产品和服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类金融机构的下沉,当前在一些农村地区甚至出现金融产品和服务供大于求的现象,但仍然无法满足很多农民的融资需求,全国范围农业贷款比例始终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并且占总贷款比重持续下降。具体举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快速推进,逐渐构建了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轴心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但是,农业银行在商业化的推动下,距离农业和农民越来越远;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多样化严重不足,根本不能对接农户和农村微小型企业,为其提供信贷服务;农村信用社在组织形式上存在多种问题且今年来向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变的趋势明显。其结果是农村地区真正来自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供给十分有限,且农民想要获得这部分信贷资源需要花费较高的资金成本及时间成本,大量量少数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农村地区业务风险高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