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构建研究姓名:张惠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种植业指导教师:张大勇;郭席四2004030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构建研究作者:张惠芳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郑远霞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6)旨在回顾总结基本方案实行以来积累的大量文献资料,对这些文献中的焦点问题,如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责任主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建议等进行整理和总结,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2.学位论文周复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初探2004目前我国农村的养老主要有家庭养老、社会养老、集体养老等方式,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养老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我国农村的非城镇户口人员(包括乡镇企业职工)支付一定的劳动所得,在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取得帮助,享受养老金,以保障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的基本社会政策行为,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以低标准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坚持保险资金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坚持建立个人帐户,采取自助为主、互济为辅、储备积累的保险方法;坚持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保障相结合;坚持农村务农、务工、经商等各类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方向。本文绪论部分介绍了作者选题的原因及现实意义,当前国内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本文的结构及作者的创新点,并介绍了文章研究方法;第二章回顾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试点情况并分析现行模式;第三章对当前我国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第五章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未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采取何种操作模式,其中第四章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可行性,第五章主要是未来模式的选择,从如何建立法律保障体系,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投资、运营、发放等方面设定了未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3.会议论文刘汉屏.李春根生活质量、差异性与非均衡化战略——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制度安排2005党的十六大提出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但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使得近9亿人口的农民能否提高生活质量,过上小康的日子。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核心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形势下,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而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差异性,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要求也不一样,而且这种差异会在比较长的时期存在。从这个差异出发,中国农村不可能在目前建立农村地区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这是由中国的现实国情和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既定路径所决定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现实,来进行分类设计和分步实施,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4.学位论文吴骏在我国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初步研究2007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农民的养老问题能否通过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来解决,对此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在农村地区开始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理论上和认识上的误区,以及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目前处于停滞状态。随着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推进,传统的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人口老龄化使得家庭养老的压力越来越大,迫切要求寻求一种新的养老途径,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农村社会养老问题的紧迫性使得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运用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回顾农村养老方式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社会养老保险概论,介绍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史、内容,并作了简要评价;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首次尝试进行了回顾,对制度缺陷作了分析和阐述;第三部分是对社会保险制度在农村的发展空间进行具体分析,是文章的重点,比较了城市和农村的养老方式,分析了农民收入的特点、土地的保障作用和农村家庭养老的意义,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制度建立的前提条件。第四部分是建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想,提出了具体的原则、主要思路和政策建议,设计了缴费和待遇关联机制。5.期刊论文王芹萼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分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5)随着中国农村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深化,建立建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影响农村养老的各种因素入手,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如何起到平滑消费、缓解贫困的作用.6.学位论文周梅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探析——兼论中国农村新型养老模式2005本文依据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研究的最新成果,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互印证、一般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新模式。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阐述农村社会保障的含义、内容和经济效应,明确了本文的理论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部分,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两个方面考察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现状。第三部分,具体分析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能够长期存在的基础以及家庭养老的现状与困境。第四部分,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困惑中发展的现状。第五部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第六部分,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着力点放在了分析养老保障上。7.学位论文谢丹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2007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城乡,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家庭为核心的生产模式逐渐衰弱,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也开始面临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养老保障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以集体养老为辅的,大多数农民并无国家和集体的养老保障。直到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原有的养老保障制度失去了经济基础,难以维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被提到日程上来。我国从80年代开始,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历次保险制度的改革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来看,农村养老保险内容较少,立法不完善。农村养老保险无法可依,是造成农村养老相对滞后的原因之一。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我国劳动者的养老主要有三种形式:退休、离休、退职。但以上三种形式都与农村养老关系不大,我国现阶段仍然没有任何法律对农村劳动者养老进行具体的规定。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农村在经历了青壮年人口城市化和向小家庭模式的转轨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农村夫妇已广泛接受了只生一个孩子的观念。独生子女户增多,“四二一”家庭模式的逐渐成形,很多子女难以承担供养两家老人的重担。“养儿防老”的传统和现实出现了激烈的碰撞。城市化给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带来了巨大冲击,使得家庭权力结构逐渐分散,子女孝养的功利性增加,家庭养老经济保障变得脆弱。但是基于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农村家庭养老的深厚文化土壤以及国家和政府为农村家庭养老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和具体的物质支持,这些都使农村家庭养老仍有其生存的空间。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原有的家庭养老模式需要进行新的调整。例如:积极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和其他养老保障,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集体养老相结合,更注重老人的内心感受和精神需求。中国农村养老制度己走过了50多年建设历史,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整顿规范的过程。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正处于探求新的管理制度,解决不规范问题的新时期。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使用的仍然是1992年出台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由于社会各个要素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该《方案》在保险对象、交费年龄、交费标准、基金管理、增值渠道、经费来源等问题的设置上,已不能够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我国政府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一些地方对实现农村社会养老的模式进行了探索。然而,在建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路中,我们似乎更强调对城市和农村的区别对待,即建立城乡迥异,且相互隔离的“二元制”社会保障体制。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在这种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下,也呈现出典型的“二元制”结构特征,使得我国的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本质上成为一种非均衡的制度。一方面,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几乎被排斥在正式的社会养老保险之外,很少享受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险;另一方面,占人口30%的城镇居民享有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险,且待遇水平较高。相对于城市正在逐步形成的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而言,我国大部分农村缺乏体系化、制度化的基本养老保障,农村沿袭的仍然是“土地与家庭”的养老保障模式。二、论文的主要内容正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进行了研究,正文分为五个部分,约四万余字,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问题。作者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进行深入的剖析,分析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内涵,并总结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异同,同时总结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功能。第二部分主要对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研究。作者从法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视角对我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首先,从国家角度对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国家必须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上的原因和意义。作者通过列数据的方法论证了现阶段国家有经济能力为农村人口提供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支持。其次,从农民个人角度对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农民个人需要购买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因和意义,以及现阶段农民已经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并且愿意为自己将来的生活提供经济保障。再次,从我国已有的实践上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生活的切实改变。第三部分作者应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立法模式、环境背景以及具体制度与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各国经验对我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启示。第四部分作者对我国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现状、历史路径以及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历史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渊源及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梳理,并总结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五部分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的具体立法设想。通过前四部分的推论,设计出我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立法层次、立法体例、与其他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配合以及具体内容的构想。三、论文的主要观点观点一:我国单纯依靠土地保障和家庭养老的模式,已经难以面对农村老龄化的挑战和农民的养老危机,发展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势在必行。中国已经基本步入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期,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已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由理论变为现实提供了可能。尽快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并且根据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观点二:建立与城市社保相互衔接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和工业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要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就必须建立起与城市社保相衔接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以适应城乡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观点三: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建立分地区、分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