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世界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养老金支出额不断增加,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已经有不少国家制定了退休年龄的调整方案,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而为我国调整退休年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其实,早在四年前延迟退休年龄的说法就已经提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议事日程,当时提出这一提议的主要原因是基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巨大,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有效缓解“白色浪潮”带来的压力。但是在当时这一政策并未得到实行,表明它的实施基础尚不具备。2008年11月6日召开的第3届中国劳动论坛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何平所长表示:相关部门正在等待时机成熟时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最大可能性是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2004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酝酿出台延长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政策;2005年的“两会”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方潮贵提交了一份《关于改革退休制度的建议》,建议新参加工作的女工应统一到60周岁才退休;2006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重提延长退休,建议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3岁左右等等。但是,目前为止,这些建议与方案均未得到实施。可以看到,从公共政策与社会环境的角度,我们政府与民众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实践与心理准备。而从理论研究的领域来看,延长退休年龄的课题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被学者提出并日益受到重视,但该政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难免有一个非常全面而具有可行性的结论,很大程度上,我国对于延长退休年龄的理论研究,可以说仍然处于探索之中。尽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于2010年9月15日提出“暂时不会调整退休年龄”,但研究我国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实施的可行性,未雨绸缪,仍是一个紧迫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课题。然而,“延长退休年龄”迟迟未有定论,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饱受诟病的养老金“双轨制”的存在,日前的“养老金并轨”正式宣告“双轨制”的结束,由此可见,延迟退休年龄似乎已经开始突破重重阻力,到了势在必行的关键时期。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称,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等待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在2030年前,职工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明确了顶层设计中,延迟退休政策渐行渐进。2013年11月20日下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国新办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延长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但将采用“渐进式”。2014年3月9日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人社部会在2020年前,将延长退休年龄的方案推出来,此方案是渐进式的退休年龄办法。2015年12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报告建议,延迟退休可分“两步走”: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对于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报告建议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从2033年开始每3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完成。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是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按照此前人社部给出的时间表,该方案将在2016年向公众征求意见,2017年正式出台。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目前方案仍在抓紧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包括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人口,预期寿命以及社会保障制度进展情况等多种因素。目前,我们正在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会适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列发展问题迫使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制造业用工成本上升、产能过剩、技术含量缺乏竞争力、采购价格上涨、人均效能低等问题困扰着大部分行业企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发达国家历经全球经济危机的洗礼,重新认识到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实施制造业回归计划,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被誉为“德国制造”的基石、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郑春蓉,2015)。产业升级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全要素生产率,所以演变方向体现了对劳动者人力资本的更高要求(蔡昉,2013)。无论是传统制造业的减能增效,还是先进制造业的培育兴起,尤其是中国智造下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体现在人力资本的需求和积累方面。制造业发展不仅需要创新技术人才,还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需要人力资本的大量积累。人力资本问题一直都是经济学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新一轮发展需要各个领域、各个层级的人才以其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来支撑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近年来,伴随着“民工荒”和“就业难”等问题,关于制造业发展和人才供需的探讨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但是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且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更为关注人力资本的总量、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等,对制造业人力资本关注较少,企业的人力资本自己、文凭导向的用人和评价机制、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协同等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深入探讨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现状,把握特点,及早发现制造业人力资本的未来需求并进行布局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正在这一背景下,本位聚焦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优化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为政府制定政策、企业重视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自“十二五”规划执行以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虽然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稳步推进,但迄今为止,制造业的总体态势及在国际产业链的相对位置还未发生“颠覆性”的质变。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所在,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和基础性作用决定了加快制造业发展是我国产业升级的方向及产业政策的着力点,而转型升级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依靠低劳动成本发展起来的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正在不断弱化。我国已进入工业化进程的后半期,即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在这个时期内顺利完成战略转型,我国有望迅速跨入高收入发达国家之列,相反,则可能面临着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生产率水平的直接体现,是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实现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的基石,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具备高度发达的制造业。为此,任何一个大国为了国家的发展和安全,都将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上升到国家战略来对待,从当今世界来看,是否具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制造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可以肯定的说,2050年以前,我国仍然会把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核心产业,然而,处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核心、高端、基础”的关键技术、关键元器件的关键部件方面仍然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十分突出,还存在着机构性矛盾,严重制约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升级近几年来,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养老金支付总额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各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缓解这一压力,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了延长退休年龄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但延长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对不同阶层的劳动者影响不同,进而对不同产业影响差异较大,实施过程中也举步维艰。同时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生育率降低、人均寿命延长使得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步增加,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逐步下降,现行的社会养老制度,尤其是体现代际转移特征的DB和NDC制度,将由于代际赡养能力的减弱,逐渐失去保障力度。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临近和未来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延迟退休成了必然之举。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之一,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成为了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的重要任务。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逐步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当前,按照人社部的计划,我国2017年将出台延迟退休方案,2022年将正式实施延迟退休,按照“小步慢走,渐进到位”的原则,每年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同时提前预告社会公众,给公众以心理预期,而第一批退休者延迟退休的期限或将在3至4个月之间。延迟退休政策的逐步出台,将使得我国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人力资本机构和特征以及相关制度支撑发生重大变化,并通过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间的差异体现出来。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生产率水平的直接体现,是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制造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制造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转型的基础,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其次,制造业更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部门,不仅能通过自身强大的吸纳能力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够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然而我国制造业发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成长缓慢,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严重不足,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等,要更好的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的不断改善。从上述分析来看,合理有效的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优化人力资本配置,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有利于增加制造业投入产出数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