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配套练习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1、放大镜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1、放大镜是一种常用的观察工具,也叫凸透镜。2、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3、哪些工作要经常用到放大镜?用放大镜做什么工作?(网状图)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正确的使用方法:⑴眼、物不动而镜动。⑵眼、镜不动而物动。2、放大镜下的新发现:⑴书上的图像是由彩色点组成的。⑵电视机和显示器上的图像是由红、绿、蓝的色点组成。⑶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三、放大镜的特点。1、特点:透明;中间厚,周围薄。2、名词:直径、凸度、焦点、焦距、放大倍数、视野3、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凸度焦距放大倍数视野细节大短大小多小长小大少4、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中间越厚,周围越薄;透明球体的放大倍数最大。)⑴放大倍数=明视距离/焦距⑵怎样测量:a测焦距b比较放大前后的字数c比较放大的格数d比凸度⑶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作用?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放大镜下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1、昆虫的耳朵:蟋蟀的“耳朵”在足内侧,蝉的在腹部,雄蚊、蚂蚁的在触角上、蟑螂的在尾须上。2、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复眼,复眼是由一个个小眼组成,不同昆虫小眼的个数不同。每个小眼都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有复眼的昆虫看到的是一个物体的拼图。昆虫的视力有限,2但对移动的物体反应十分敏感。3、昆虫的触角:蝴蝶的棒状,蟋蟀的丝状,蚕蛾的羽状,天牛的鞭状。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不同(会画蝴蝶、蚕蛾、蝗虫、天牛的触角);昆虫触角的形状和着生点不同是鉴别昆虫种类的重要特征;昆虫依靠触角分辨气味,嗅觉比人的鼻子还要敏锐。昆虫触角的作用:感触物体,分辨气味,平衡身体。4、昆虫的翅膀: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小鳞片由许多扁平的细毛组成。5、昆虫的口器:咀嚼式,蜻蜓、蝗虫;刺吸式,蚊子、牛虻;舐吸式,苍蝇;虹吸式,蝶和蛾;嚼吸式,蜜蜂。6、昆虫的足:步行足,蟑螂;跳跃足,蝗虫;游泳足,龙虱;挖掘足,蝼蛄;携粉足,蜜蜂。二、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1、会画蚜虫和草蛉。2、观察蚜虫要在10倍的放大镜下才可以看清。3、蚜虫的繁殖:春夏季进行孤雌繁殖;冬季雌雄交配后产卵繁殖。1-3、放大镜下的晶体一、观察美丽的晶体。1、用肉眼直接观察这四种物质是什么样的?(形状、颗粒大小等)2、用放大镜观察这四种物质是什么样的?食盐:白色的立方体。白糖:白色的立方体。味精:白色的柱状体。碱面:白色的细小颗粒。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3、晶体的特征:有比较规则的几何形状。4、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基本上都是晶体,但也有些看起来像却不是晶体,例如:玻璃、沥青、石蜡、塑料、松香、珍珠等。二、制作晶体方法。1、减少水分法。⑴制作一些饱和溶液。⑵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3⑶待水分自然蒸发后就可以观察。2、降低温度法。3、怎样制作一个大的晶体。⑴制作一杯浓的食盐水,过滤后注入到清洁的玻璃杯内。⑵用细线栓一小块食盐晶体,悬吊浸泡在溶液中,静置几天。⑶在杯底出现第一批晶体时,过滤掉杯底的晶体,继续悬吊浸泡。获得的晶体越大,持续的时间越长。1-4、怎样放得更大一、做个简易显微镜。1、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2、怎样做简易显微镜?⑴放大倍数大的放大镜在下面,放大倍数小的在上面,上下移动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为止。⑵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3、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这种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二、显微镜的发展历史。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作的显微镜可以放大近300倍。2、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3、1932年德国科学家制作了第一架电子显微镜,可放大1万倍。4、20世纪90年代的电子显微镜可放大到200万倍。5、1983年,人类又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直接操纵原子或分子。1-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细胞一词的由来。1、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物质,把它命名为细胞。42、这些“小房间”是死的细胞壁。二、观察洋葱上表皮细胞。1、准备:各种材料的名称、作用、使用方法。镊子:撕下洋葱的表皮。美工刀:划“#”清水:浮起标本薄片。载玻片:清水滴在中央。盖玻片:倾斜45°盖上。碘酒:染色。吸水纸:吸取多余的水。2、制片:⑴切⑵掰⑶划⑷浮要求:薄而透明。三、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要求。1、物镜:从低到高。2、镜筒:从低到高。3、旋钮:从粗到微。4、从显微镜观察到的方向和玻片运动的方向相反。四、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细胞核。1-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一、生物细胞的观察。1、叶表皮中的气孔和叶肉中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很重要的部分。2、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和叶的功能有密切关系的一种结构,是植物气体和水蒸气蒸腾的通道,是植物体与环境之间的门户。保卫细胞的张开和闭合,控制气体和水蒸气的进出。叶面施的肥料和喷洒的农药有一部分也从气孔进入。(书上的)双子叶植物的气孔,保卫细胞是半月形的;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是两个哑铃状的。3、叶绿体是绿色植物里含有的绿色扁球状质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主要分布在绿色叶片的叶肉细胞和幼茎的皮层细胞中。每个叶肉细胞中约有20——200个叶绿体,1平方毫米的蓖麻叶中叶绿体多达几十万个。4、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不同的,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红细胞也叫红血球,圆球状,边缘较厚,中间凹陷。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专门负责运输氧和二氧化碳。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可容纳更多的血红蛋白,有利于携带更5多的氧和二氧化碳。口腔上皮细胞就是口腔内壁表面的细胞,起着保护和分泌的功能。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装片时也要用碘酒染色。5、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器官的细胞,也由于不同的组织其形态功能也会不同(例如:叶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6、只有在显微镜发明后,人们发现和认识细胞才成为可能。7、细胞学说的主要功能: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所有的细胞都来自与其他的细胞。二、细胞的作用。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2、生物细胞不仅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生物体内有各种各样的细胞,它们有着严密的分工,它们共同的工作完成生命的所有活动。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一、制作微生物装片。1、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的出现,是在动物和植物之前。人们对微生物的发现和研究,始于显微镜发明之后。2、300多年来,人们已发现和命名的微生物有10万种之多。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后代等。5、草履虫:生活在不流动的、含有很多有机质的淡水里,是一种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长约0.25厘米。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产生灵敏的反应,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当环境变得恶劣的时候,草履虫的细胞表面就会形成一层胞壳。胞壳里的草履虫不吃不动,这叫休眠。草履虫能进行分裂生殖。(横裂)6、变形虫:也是一种原生动物。生活在淡水里,身体也只有一个细胞。细胞的任意一个地方都能突起,这些突起叫做伪足。大多数变形虫对人体无害,但有几种会使人的病。7、硅藻是一种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体内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6二、观察水中的微生物。1、怎样制作微生物装片?⑴取一些池塘或鱼缸里的水。⑵用滴管吸取一滴水样,滴在载玻片上。⑶倾斜着盖上盖玻片。⑷用吸水纸吸取多余的水分,在显微镜上观察。2、怎样抑制装片中微生物的移动?⑴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的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⑵也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3、这几种细胞的共同特征:都是一个细胞构成,构造简单,身体微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1-8、微小世界和我们一、回顾与总结。1、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二、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医药:疫苗、青霉素。2、食品:酿酒——酵母菌;酿醋——醋酸杆菌;面包——酵母菌腐乳——毛霉、青霉、曲霉、酵母菌等。泡菜——乳酸菌;3、农林:改良品种(脱毒甘薯)、杂交技术(杂交水稻)。4、土壤改良:根瘤菌5、生物技术:干扰素、胰岛素、克隆。放大到几倍到几十倍,观察到一些物质的晶体、生物的一些较小的器官和组织。昆虫放大到几百倍,观察到生物的细胞、微生物、极少数的细菌。放大到几百万倍,观察细菌、病毒、物质的极微小粒子。分辨本领为百分之几纳米,直接操纵原子或分子。76、污水和垃圾处理:分解、除臭。7、微电子工业:微型马达。2-1、物质的变化一、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1、我们能直接观察的实际存在的东西是物质。例如:……2、我们能间接观察的实际存在的东西是物质。例如:空气、电、光、火、声音、磁等。3、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二、物质的变化。1、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⑴有的变化快,例如:米变成米饭;墨水写出字迹……⑵有的变化慢,例如:岩石风化成沙子;房屋变旧;铁生锈……⑶有的没有产生新物质,例如:易拉罐压扁、铁丝折弯、折纸等是形状发生变化;压扁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等是体积发生变化;热水变成冷水等是温度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人走出教室是位置和状态发生变化;水变成冰,水蒸气凝结成水等是状态发生变化。⑷有的产生新物质,例如:火柴燃烧;蜡烛燃烧;铁钉生锈等。2、物质变化的区别。⑴有快有慢;⑵有自然变化和人为变化;⑶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⑷有的变化产生新物质,有的变化不产生新物质。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8一、混合沙和豆子1、混合前:观察、留样。2、混合中:混合、搅拌、分离。3、混合后:对比——没有明显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二、观察白糖加热后的变化。1、加热前:观察、预测。2、加热中:固体白糖——熔化——变色——气泡——沸腾——深色(糊味)——燃烧——炭化蜡烛——液化成蜡油——燃烧——二氧化碳——变短3、加热后:对比——明显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会变味的米饭。1、尝一口米饭,没有马上说出味道:2、咀嚼1——2分钟,口中有什么感觉?淀粉酶3、米饭(含有淀粉)————麦芽糖(有甜味)4、咀嚼馒头的外皮1——2分钟,口中有什么感觉?二、米饭、淀粉和碘酒。1、在米饭上滴一滴碘酒,发生什么变化?(蓝色)2、观察淀粉的特征:3、在淀粉上滴一滴碘酒,发生什么变化?(蓝色)淀粉+碘酒蓝色(淀粉包和物)淀粉指示剂三、寻找淀粉的踪迹。含有淀粉的食物:不含淀粉的食物:四、制作密信:制作的原理是——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9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1、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粉末状的细小结晶体。2、白醋的特点:无色、透明、有酸味的液体。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1、操作步骤:⑴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勺白醋,再小心地倒入一勺小苏打,盖上玻璃片,观察杯中的变化。⑵用手摸液体外面玻璃杯的下面,有什么感觉。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⑴产生大量的泡沫。(说明有大量的气体产生。)⑵用手摸液体外面玻璃杯的下面,有点凉。(说明这个反应是吸热反应。)⑶泡沫消失后,杯中的酸味有点淡了。(说明白醋的成分明显减少了。)⑷这种变化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三、产生了什么气体。1、操作步骤:⑴把燃烧带火焰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火焰会立刻熄灭。⑵把玻璃杯中气体倒在蜡烛火焰上,火焰也会立刻熄灭。⑶把澄清石灰水倒入玻璃杯中,轻轻摇晃几下,石灰水会变浑浊。2、实验说明:这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透明的气体,它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使澄清的石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