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研究姓名:董天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温小霓20090101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研究作者:董天波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王珏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研究2006外包,简单说就是“资源外取”。商业银行业务外包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合同或契约将自身业务或某一业务流程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公司或某一项业务的擅长者来做,从而达到拓展业务领域、提高业务效率、重组业务流程的目的。银行业早在70年代就涉足外包领域,但没有呈现出像最近几年这样迅猛的发展态势。国外银行业务外包的涉及领域非常广,除传统的IT领域外,正逐步向一些核心业务领域过渡,如人力资源、贷款处理等。外包在我国也有实践,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非常谨慎的。本文通过理论剖析和定性分析,对商业银行业务外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出发阐述外包产生和发展的依据。首先从威廉姆森的启发性模型开始分析业务外包在现实经济中存在的必然性,得出只要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外包的存在就是可能的。接着对威廉姆森的启发性模型进行拓展,得出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市场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加强的情况下,外包的存在成为必然。然后从威廉姆森的决定交易成本的三个维度(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出发分析外包决策,得出商业银行大量业务都具有较高的资产专用性,这样银行的大部分业务就只能在外包与内部治理当中进行选择,这时银行就要根据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来确定是外包还是内部治理。至此商业银行业务外包产生的理论依据分析结束。接着从核心能力理论出发分析商业银行业务外包发展的依据。核心能力理论将企业的资源划分为三个层级:内部资源、外包资源和市场资源。同时得出基于核心能力的外包涵义为:由于核心能力能够产生超过企业一般收益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于是一般排除在外包的范围之外,由于企业附属能力的战略非重要性以及资产存量会在现有领域形成沉没成本,企业应该选择外包战略来形成这部分能力。接着从分析商业银行核心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商业银行核心能力的业务外包模型。最后得出商业银行要获得长足发展就需要进行银行再造,而银行再造的目的就是要塑造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塑造核心竞争力必然要将价值不高的业务外包出去,节省银行的管理费用,集中精力处理关键问题。于是银行业务外包随着国际银行业的再造和核心能力的塑造迅速发展起来了。第二部分阐述商业银行外包模式选择和发展动因。首先,从目前众多的业务外包模式中归纳出了三种常见模式,分别为:一一对应型、强强联合型和中心依附型。对每一种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践中的成功案例。提出我国外包模式的选择应该从业务性质、银行规模、成本对比和外包环境这四个方面出发进行选择。然后在第二部分中分析了外包发展的动因,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主要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和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内因主要有:集中有限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获得内部所不具备的外部资源,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最广泛的业务流程中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分散银行经营管理和产品开发中的风险;商业银行满足监管要求的一个有效策略。第三部分是商业银行具体外包业务分析。首先谈到的是国际银行业业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从信息技术外包(ITO)到业务流程外包(BPO)一直到知识处理外包(KPO),外包形式的发展演绎着银行业近三十年来经历的巨大变化和挑战。最近几年离岸外包盛行,大多数银行都在低成本地区拥有自己的离岸外包中心。然后谈到我国目前外包的发展状况,从股份制银行到政策性银行到国有商业银行,均涉足业务外包。从IT技术外包到人事用工、信用卡销售、理财业务宣传、市场开拓、贷前调查、贷后检查等业务均有涉及。最后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具体步骤:首先考虑外包的业务类型应该是那些相对简单而又标准化的操作,同时又对整个银行业务的价值增值贡献相对较少的。其次考虑的业务类型是银行的非核心业务,这类业务的特点是与客户低接触、已经标准化或日趋标准化。第三类业务类型是指那些属于支持性的核心业务,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或者需要某些很强的技术支持,而银行目前尚不具备这种强大的技术支持能力。文章最后分析商业银行业务外包面临的风险和防范。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业务外包面临的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环境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战略风险、信用风险和其他风险(系统风险、退出战略风险和获得信息风险等)。在分析业务外包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外包时需要采取的策略:明确外包战略;慎重选择外包服务商;合同要反映所有与外包有关的实质性内容;制定明晰、完整的外包风险控制计划;建立操作性强的应急方案。2.期刊论文邢东涛商业银行IT业务外包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商业银行业务外包是商业银行把一般性的IT业务或者服务的辅助环节交给外部机构去做,以便将自身核心能力集中关注于战略环节.对中小银行而言,业务外包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交易和操作风险,减少与信用风险相联系的资本要求,而且能将部分人力资源从日常维护管理中解放出来,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需要.银行业务外包问题已逐步进入我国银行实践,准确把握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对于商业银行以及监管当局都极为重要.着重分析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和业务外包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外包业务的管理建议.3.学位论文徐彬彬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监管制度研究2008商业银行业务外包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鉴于业务外包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各种风险,以及给银行监管机构带来的诸多不便,各国银行监管机构都对商业银行业务外包制定了监管制度,对商业银行和服务商之间的外包业务进行监管。而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监管制度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监管制度的滞后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应当积极完善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监管制度。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内涵、风险及国外主要国家的监管制度,进而对我国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出建议。论文第一部分阐述了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定义,分析了外包中的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进而总结归纳了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分类,包括银行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其中内部风险包括战略风险、人力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信誉风险和信用风险,而外部风险包括国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外包商的风险。由于存在各种风险,银行监管当局需要对业务外包实施监管。论文第二部分阐述了世界各国对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监管制度,并作了一定的对比分析,其中美国的外包监管制度比较全面。在此基础上,文章论述了监管机构对外包的监管内容,包括监管当局的监管权限、受监管的外包业务范围、以及对商业银行和外包服务商的监管。其中,论文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措施作了具体论述,主要有:(1)明确银行的责任和义务;(2)评估外包战略;(3)评估服务商的选择;(4)检查外包合同;(5)消费者隐私权保护;(6)检查持续关系。论文也简要阐述了针对服务商的监管措施。另外,对离岸外包的特殊风险和相应的监管措施也做了一定的讨论。论文第三部分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现状,并指出现存监管制度中的不足,如外包法律法规不健全,仅仅一部《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不仅监管的范围狭窄,而且指引性规定过于原则化,不具有可操作性;针对外包服务商也欠缺资信审查制度和信用评级机制,导致服务商质量良莠不齐,商业银行难以选择,增加了外包风险;在个人数据保护和消费者金融隐私保护方面,我国的法律制度也有待完善。针对监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论文对完善我国银行业务外包监管制度,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措施建议,包括:(1)完善对外包服务商的监管,建立外包服务商的进入和评级机制;(2)发布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管理办法或指引性文件,明确受监管业务范围、列举外包风险、指引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加强对银行资料和消费者隐私信息的保护等;(3)完善与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相关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资料保护和消费者隐私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以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关于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分析了外包法律关系,总结了外包风险种类和引起原因,对国外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监管法律制度做出了对比分析,对其监管制度内容进行了较详细地介绍,进而对我国相关监管制度的建设提出了较详细的建议。4.期刊论文邹睿蓉.张弩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现状及展望-中国商贸2009,(11)西方发达银行开始战略性、大规模地进行业务外包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重新定位自己的竞争优势,根据业务需求、资源条件和管理能力,选择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外包模式.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未来发展模式将使银行效率提高,服务成本降低,因此各家银行都在积极制定有效的业务外包战略.5.学位论文杨娟基于网络经营和业务外包的商业银行虚拟经营研究2006当今,“虚拟经营”这四个字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不经意间,就从人们的谈话中听到这个词。“虚拟经营”是一种适应风云变幻的21世纪的经营模式,它以知识经济为载体,以契约的智力和技术智力的方式来组织和体现生产,通过对外部资源的整合以实现企业的快速增长,具有柔性化、分散化、个性化的特点。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根据金融产品的特性,虚拟经营在商业银行这一经济生活中的特殊企业的经营模式中也应占有一席之地。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论文内容、行文思路和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虚拟经营、网络银行以及业务外包的研究情况,阐明了本文相关的理论依据;第二章是本文主要写作内容的一个铺垫,简要介绍了虚拟经营的内涵,并从时空和业务功能两个概念上的虚拟阐述了商业银行虚拟经营的两种模式——网络银行和业务外包;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商业银行虚拟经营模式之一——网络银行。本节以简要介绍网络银行的内涵、网络银行的基本经营模式、网络银行的特点入手,之后着重探讨了网络银行所依托的经济学理论和基于网络银行经营特点而产生的经营风险。并简要描述了我国目前商业银行采取网络经营的现状,结合前面所涉及的内容从成本优势和效率优势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网络经营模式的意义。商业银行虚拟经营模式之二——业务外包。本节的分析模式采取的是和上节是对等的方式。首先简要的介绍了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含义和外包的业务选择,其中业务外包的业务选择是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重要分析部分,之后从五个经济理论出发奠定了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理论基础,并就商业银行业务外包中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进行了分析。最后一部分是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的介绍,其一是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其二是依托前面所有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外包的优势。最后一章是本文的结束语,针对前面两种模式所存在的风险分析提出了其在以后发展过程中的几点建议,展望我国商业银行虚拟经营的未来。6.期刊论文陈如清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业务外包的困境及对策-华南金融电脑2007,15(4)在当前我国金融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形势下,信息化业务外包已成发展趋势,这也是商业银行智慧型的一种战略选择.本文通过分析了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实施信息化业务外包面临的困境,为信息化业务外包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7.学位论文陶莉深圳发展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业务外包的套牢风险研究2008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银行业数据大集中趋势的出现,灾难恢复已经成为银行数据大集中后规避风险的主要方式。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商已成为不少商业银行的选择,然而,在信息系统灾难恢复业务外包中同样存在很多风险,因契约不完全所导致的套牢风险就是风险之一。我国银行还只是刚刚涉足这一领域,很少有这方面的讨论。因此,对信息系统灾难恢复业务外包的套牢风险的研究变成十分迫切的课题。本文选择深圳发展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业务外包作为研究对象,见微知著。结合深圳发展银行外包的实际,发现因契约不完全所导致的套牢风险增加了深圳发展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业务外包过程中所产生交易成本,导致灾难恢复业务外包绩效低下,势必阻碍灾难恢复业务外包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我国已经加入W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