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党的历史探索与重要启示-拷贝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探索与重要启示张传能提纲•一、课程说明•二、29年探索的脉络•1.曲折•2.成就•三、几点启示29年探索的脉络•新中国的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1956年)•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曲折探索(1956-1966)•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1966-1976)•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1978)一、探索的良好开端——以苏为鉴,提出“自己的一套”(一)探索任务提出的原因●不满意照抄照搬苏联经验,决心独立探索自己的路国内原因•三大改造接近完成,中国社会即将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向中共领导人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从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使中共中央在领导经济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实践基础建国头八年,因为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1962年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苏共二十大破除了迷信极大地解放了全党思想1956年2月24日夜,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的错误。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1956年4月4日毛泽东在讨论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1956年9月中共八大会场(二)八大前后取得的主要探索成果(从56年上半年到57年夏天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前)•1、作出了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中共八大:“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制定了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1956年6月,中共中央在纠正经济建设方面的急躁冒进错误时,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中共八大肯定了这一方针1957年1月,陈云提出了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要保持财政收支、物资供应和银行信贷三大平衡的思想。毛泽东则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重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3、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若干思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的要求•中共八大确定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因地制宜,因事制宜”这一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原则•中共八届三中全会还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商业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的三个文件,作出了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力的一些具体规定4、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中共八大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强调了充分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政党建设以及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个人崇拜的重要意义•制定了中共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明确提出国家政治生活应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周恩来提出了“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的思想•刘少奇论述了如何防止国家领导人员变成特殊阶层的问题5、提出了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1956年1月,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会上代表中央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密切合作,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毛泽东也在会上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单靠老粗是不行的。中国应该有大批的知识分子。他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水平而奋斗•毛泽东在4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时期的探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还有•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关于可以保留一部分私人所有制的论述,•关于加强和改善农业生产合作社内部经营管理问题的指示,•关于学习外国经验•加强、扩大与国外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思想•关于民族工作的理论与政策•处理台湾问题、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等■八大前后探索的几个特点●不成熟性●不坚定性●存在分歧二、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探索遭受严重挫折(一)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及其后果从1957年夏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到1960年底“大跃进”运动结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第一次严重的失误“右派”言论:“党天下”/“轮流坐庄”/“政治设计院”“平反委员会”/“根本的办法是改变社会制度”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后果之一:改变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八大”文件中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基本解决,是因为当时资产阶级服服贴贴,问题没有充分暴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问题,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问题,当时都看得很不清楚。经过这次大鸣大放,资产阶级要造反,问题就看清了。因此应该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1957年10月毛泽东在八届三中全会各组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5月召开,正式肯定了这一观点,并将这一主要矛盾存在的时间拉长为“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大会还接受了毛泽东以政治思想为划分阶级的标准而提出的中国社会还存在两个剥削阶级的观点,认为“一个是反对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右派,被打倒了的地主买办阶级和其他反动派”;“另一个是正在逐步地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它的知识分子•上述错误分析和判断,成了中国共产党在以后相当长时间内屡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重要理论根源针对1956年经济工作中的急躁冒进倾向,周恩来等人提出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并在刘少奇的支持下,在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之二:成为批评“反冒进”发动“大跃进”一个重要诱因不要提反冒进这个名词,这是政治问题。……是保护热情、鼓励干劲、乘风破浪,还是泼冷水泄气?最怕的是六亿人民没有劲,一泄气不得了。右派的进攻,把一些同志抛到和右派差不多的边缘,只剩了50米。政治局要研究为什么写反冒进那篇社论。那篇东西,引了我的几句话,既要反对右倾保守,又要反对急躁冒进,实际上重点是反冒进,是尖锐地针对我。——毛泽东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上的讲话(二)从“反‘反冒进’”到“大跃进”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的通过,标志着以“超英赶美”为目标的“大跃进”运动正式发动。经过4个月的突击,到1958年12月19日,终于提前12天超额完成了钢产量翻番任务,全年钢产量为1108万吨。但实际上,真正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其余都是含硫量很高的高硫铁,根本不能用。•总的说来,“大跃进”运动是毛泽东等领导人在缺乏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情况下,企图用过去行之有效的群众运动的方式,把经济建设迅速搞上去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它带有浓厚的主观唯意志论和经验主义的色彩,它除了搞出一些主观蛮干的“创见”之外,最终也未能摆脱旧的经济模式1958年8月,北戴河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会议之后,全国农村在没有经过任何试验的情况下,一哄而起,只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尝试:人民公社化运动贫富拉平“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无偿调拨初期人民公社的最大弊病人民公社带有浓厚的平均主义和军事共产主义色彩:基本特点被说成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比原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扩大了十倍以至几十倍。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各合作社的财产全部合并,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实行以吃饭不要钱为主要内容的部分供给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被收归社有•在城市从对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实行了限制、改造以至取缔的严格措施。接着搞起了城市人民公社,参加人民公社的城市人口一度多达5500多万人。•在建立人民公社的过程中,还出现了混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混淆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缩小以至取消商品交换、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和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等错误理论与实践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质•企图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依靠人为地提高和扩大公有制,缩小商品交换和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来迅速达到建成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目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和巨大损失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954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第30次会议上的讲话发动“大跃进”的客观动因实力政策,实力地位,世界上没有不搞实力的。……手中没有一把米,叫鸡都不来。我们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就是钢铁不够。要继续跃进……十年搞一亿吨,上天。——毛泽东与李富春、薄一波的谈话社会主义究竟怎么搞?过去几十年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理想、不大好的经验,总的来说是“左”。我们都想把事情搞得好一点,快一点,心情太急了,1958年的“大跃进”就是心情过急。心情是好的,愿望是好的,但心一急,出的主意就容易违反客观规律。——邓小平1985年8月29日会见日本社会党访华团时的讲话(四)初步纠“左”的中断与庐山会议后的继续“大跃进”初步纠“左”(1958年11月-1959年7月)“胡琴不要拉得太紧”“不要务虚名,而得实祸”划清“两个界限”纠正“两种倾向”庐山会议“反右倾”的严重后果:●政治上,阶级斗争引入党内高层●经济上,打断了纠“左”的进程,造成了更大的经济损失三、五年调整与严重分歧:探索中“左”的错误的再度发展1960年10月起,全国农村发生的严重危机不断反映到毛泽东那里,引起了他的极大震惊。面对迫在眉睫的危机:●1960年11月,中央下发《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着手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严重“左”的偏差。●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放弃了“大跃进”发展战略。“今年搞一个实事求是年好不好?建国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对实际情况不大摸底了,大概是官做大了。我这个人就是官做大了,从前在江西那样的调查研究,现在做得很少了。今年要做一点,这个会开完,我想去一个地方,做点调查研究工作。”——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拿我来说,经济建设中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别人比我懂,少奇同志比我懂,恩来同志比我懂,小平同志比我懂。陈云同志,特别是他,懂得较多。)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我注意得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问题,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毛泽东等在“七千人大会”上西楼会议后“伤筋动骨”的调整●大力精简职工减少城市人口●进一步压缩基本建设规模●从物力财力各方面加强农业严重分歧与“左”的错误的再度发展第一,如何看待经济困难(“黑暗风”)“三面红旗,我们现在都不取消,都继续保持,继续为三面红旗而奋斗。现在,有些问题还看得不那么清楚,但是再经过五年、十年以后,我们再来总结经验,那时就可以更进一步地作出结论。”——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口头讲话第二,如何看待包产到户(“单干风”)(7月17日)他向我谈了,他要保荐包产到户,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管理办法。那时候,我给他提出了几个问题。我一提出一个问题,他就不答复,他讲他的。我又提出,他又不答复我的问题。所以,我跟他谈了一个半钟头的话,就受了他一个半钟头的训。不是什么谈话,是受他的训。——1962年9月25日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