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中共基本路线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建国后中共政治路线的历史演变及启示摘要: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先后制定并实施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政治路线,文革时期政治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历史演变过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启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制定和实施政治路线的根本指针;中国国情是制定和实施政治路线的基本依据;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是制定和实施政治路线的根本保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制定和实施政治路线的本质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制定和实施政治路线的目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历史演变启示党的政治路线又叫总路线或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为党的全部历史工作而却确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总方针,总政策。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毛泽东指出:“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民主革命的政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条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制定并实施了不同的政治路线。1、过渡时期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而且在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伟大征程。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制订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坚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进行生产关系的改造,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在这条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比较顺利地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其间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但仍不失为一个有着深远意义的历史性胜利。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政治路线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开始提出了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6年的中共八大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任务,是完全正确和及时的。“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2]1957年后,中共开始出现了对形势的错误认识。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普遍愿望,然而它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片面强调高速度、群众运动,夸大主观努力和主观意志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等左的思想急速蔓延起来。尽管此后中央曾多次进行过调整,但“左”的指导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纠正,特别是阶级斗争问题上的错误更没有从根本上认识。3、“文革”时期政治路线随着“左倾”错误的日益严重,1962年9月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中共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问题,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这条基本路线标志着阶级斗争扩大化观点进一步系统化,这条基本路线在实践中的贯彻执行,又进一步导致了阶级斗争左倾错误理论的发展。加上当时中共领导人对国际形势和党内争论作了错误的判断,从而提出一系列错误的理论观点。在此基础上,无产阶级专政下2继续革命的理论和路线随之形成了,其核心内容是:在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权并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还要进行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就是这种革命的最重要方式。历史证明,中共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路线及其指导下的十年“文革”是一个全局性长时期的“左”倾严重错误。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巨大的灾难。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政治路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经过实践检验,这条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在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这个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路线建设的发展演变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正确和错误相交织,成功与失败相伴随。这一历史过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制定和实施政治路线的根本指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不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没有马克思理论的指导是不能成功的。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观中所实现的最伟大变革,是发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于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以及一般精神生活过程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而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这就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博大精深,而归根到底,发展生产力是它的逻辑起点和第一要义。因此,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话来说,就必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的这一基本原理为我们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提供了根本指针。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中共应该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建设社会主义,因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要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3]。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二十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我们经历了由“多快好省”路线而导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及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而导致的“文化大革命”两次大的曲折,给社会主义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把握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这一基本原则。相反,总是把政治的因素尤其是阶级斗争,看成是马克思主义中最重要的东西,并且把是否坚持这样的观点,作为区分姓“马”还是姓“修”的根本标志。在“文革”中,“四人帮”更是荒谬地把发展生产力与资本主义划上了等号。因此,邓小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4]二、中国国情是制定和实施政治路线的基本依据。马克思主义是我们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指导,但是,“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指导我们的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我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多次出现的错误路线,无论是右的还是左的,都是忽视了中国的国情。凡是正确的政治路线,无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新民主主义总路线是中国特色的革命总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路线。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之所以发生“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那样长时间的全局性的错误,一个重要认识根源,就是对我国的基本国情作了不切实际的判断,从而导致在主要矛盾和基本任务上的判断失误。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出发,正确认识了我国的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并提出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3本路线,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上正确的轨道。正如十五大报告所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6]实践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我国的国情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尽管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之间的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但应该看到,我国生产不发达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同时,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现行政治体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突、干部队伍中腐败现象引起的干群矛盾、贫富差距的加大以及地区发展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等,都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的正确解决,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后稳定的大局。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发展结合起来,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那种本本上有的不许改,本本上没有的不许说、不许做的思想,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是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巨大障碍。三、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是制定和实施政治路线的保证。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创造和发展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的事业就要遭受挫折。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它能够为正确政治路线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保证。任何一条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政治路线制定,只有以“一切为了群众”作为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任何正确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都必须符合“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要求,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同时,任何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实施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许多曲折和反复,这种曲折和反复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的过程。总之,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切实贯彻群众路线,才能凝聚起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政治路线,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的制度体现。实施民族集中制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充分调动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党中央领导下,集中全党的正确意见,团结一致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民主集中制贯彻得好不好,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也直接关系到政治路线的得失成败。一方面,执政党只有实行民主集中制,才能集中全党智慧,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另一方面,正确的政治路线,只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来保证,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从1935年的遵义会议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比较注意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共的事业就胜利前进;此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中共的事业就遭受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巨大挫折。历史反复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正确地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党的路线和政策就较少出现偏差,即使出现了也易于纠正。四、坚持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