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中精品试题六年级教材,在编写上(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延续体现课程性质和总体目标: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教学内容在五年级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与延伸,六年级上册由四个单元构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中的新问题第二单元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第三单元外面的世界怎么样第四单元我们的生活不一样)第一单元《成长中的新问题》。六年级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人们常把少年期称为人生的过渡期。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西方有些心理学家称之为危机期。我们的课程和教材就要伴随他们健康地度过少年期的生活,引导他们以正确的观点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解决了成长中的新问题,走进第二单元《我和祖国一起成长》。从身边的变化中,感受社会的发展,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认识现实社会,以时代小主人的身份参与社会、关注社会,了解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完成了对祖国的了解和学习之后,我们走出国门,引领学生踏入了更广阔的世界,进入第三单元《外面的世界这么样》。去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埃及、希腊,分享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开放的国际意识。最后,我们将和学生一起去找寻我国不同地区生活差异的原因,了解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知道世界三大人种都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感受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让学生拥有理解、尊重、宽容、平等的品德。这就是最2后一个单元《我们的生活不一样》。第一单元成长中的新问题第一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我的课余生活不和烟酒交朋友害人的邪教。主题1:我的课余生活这个主题要让学生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使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快乐而有意义。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本主题围绕3个话题进行学习:编织我的课余生活玩的学问就让我们来玩一玩1、话题1编织我的课余生活(P1—P4)【一】、交流生活,诱发情感1、通过照片、录象展示学校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2、追问:在学校组织的这些活动中,哪项活动对你印象特别深?勾起学生幸福的回忆。3、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平时你还参加哪些活动呢?(课间、放学后、节假日、寒暑假;家庭里的,小区中的,社会上的;单独参与的,与同学、老师、家长合作参与的)【二】成果展示,抒发情感过渡: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课前,老师了解到,同学们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找到了快乐,而且还增长了才干,掌握了技能技巧,有的还达到了专业水准。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你在活动中有哪些收获,取得了哪些成果,这成果是怎么得来的?1、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2、成果展示,分享快乐3*展示种类:体育类、文艺类、社会实践类、收藏类……*展示内容:照片、证书、作品、奖章、“露一手”*展示形式:同学推荐、自告奋勇、自由交流。3、同学们的现场展示,老师真是又敬佩又羡慕。同时,老师更要向你们表示感谢,是你们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带来了笑声。现在你能否用一、二句话来谈谈你在活动过程中最深的感受?(视野开阔了,能力提高了,知识增长了,心情放飞了,身体强健了,彼此间的情谊加深了)【三】设计方案,改进生活设计假日行动方案,使假日过得既愉快又有意义。2、话题2玩的学问(P4、P5)【一】探讨困惑丰富的课余生活,能促进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学们的兴趣爱好特长。但参加这些活动要花时间,要投入精力,所以老师想了解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你们曾经遇到过哪些困难,烦恼,现在解决了吗?通过讨论、交流、采访,归纳总结: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主次关系;父母干扰比较在的,要学会与父母沟通,用事实说话,争取父母的支持。【二】防患导行同学们,前面我们展示的、交流的都是健康的、有益的课余活动,应该积极参加。那么,哪些是不正当的,或者说目前还不适合我们小学生参加的,同学们搞清楚了没有?有哪些呢?我们该怎么防患呢?交流(上网吧、参与斗欧、赌博、生日比气派、同学间请客……)小结:我们还要加强防患意识,因为社会比较复杂,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法之徒为了金钱和私利,经常策划一些诱惑,引诱青少年上当,所以同学们在自己提高警惕的同时,还要相互提醒,抵制诱惑,敢于拒绝一切不正当的要求,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要玩出品位!43、话题3就让我们来玩一玩(P5、P6、P7)【一】爸爸妈妈小时候玩什么课余活动,我们提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其实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就在我们身边。课前老师要求大家去采访爸爸妈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课余活动,我们也来交流交流好吗?师生交流(挑花线、抛沙包、学编织、打弹珠、跳方格……)【二】就让我们来玩一玩从父辈们的游戏中,体会玩的快乐,明白快乐其实很简单。【三】制作玩具,创造新游戏主题2:不和烟酒交朋友本主题包含以下3个话题:吸烟的危害为酗酒者醒醒酒(不沉溺于网络游戏)远离毒品)1、话题1吸烟的危害(P8—P14)分三个版块进行教学:第一版块香烟烧掉什么从课前调查、搜集中,用具体数据、真实事例来证实香烟烧掉的是健康、生命、环境卫生(公共场所:修养、礼貌)。第二版块组建心理医生专家团,为走进误区的同龄人开心理处方。教参上的教学设计是让一部分学生扮演走进吸烟误区的学生,我觉得这样不是很好,有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媒体出示漫画式的人物,再配上录音,把这5种心理误区呈现出来。第三版块我们的禁烟行动交流帮助别人戒烟的经历。为香烟包装盒设计吸烟危害健康的广告语。征集戒烟创意和设想。2、话题2为酗酒者醒醒酒(不沉溺于网络游戏)53、话题3远离毒品(P16—P18)【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媒体出示罂粟花美丽的画面)对于罂粟花,你了解多少?这美丽的罂粟花蕴藏着对人类的巨大灾难。花并没毒,真正有毒的是低垂蒴果中的白色汁液,它是成为罪恶的白色粉末的源头。这白色的粉末让我们的生活中,隐藏了一个比吸烟、酗酒、沉溺网吧更可怕的恶魔,那就是——吸毒。当前,世界性毒品泛滥日益猖獗,给社会、经济和治安带来严重危害。遏制毒品泛滥,开展反毒斗争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任务。让我们行动起来,向“白色恶魔”挑战吧!【二】、讲述真实故事,冲击心灵毒品,被公认为“白色瘟疫”,正疯狂伸出罪恶的魔掌残害人类!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家破人亡,更有甚者染上这个“白色恶魔”,最后横尸街头。同学们,你搜集到了哪些真实故事,能给大家讲一讲吗?【三】、倾听忏悔,绝不上当1、毒品既然如此可怕,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沾染毒品?他们是怎样染上了毒瘾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吸毒者的自白吧《毒品使他家破人亡》。听了殷汉林的忏悔后,你觉得他们是怎样染上毒瘾的呢?2、出示毒贩和吸毒者引诱青少年的五大毒招3、破解毒招【四】、自主选择,向毒品宣战作为青少年,我们该怎样用实际行动向这可恶的毒品宣战呢?(创作一幅反毒、禁毒宣传画;和小伙伴合作,设计一项反毒、禁毒的宣传活动)主题3:害人的邪教本主题通过对“法轮功”受害者——刘思影同学遭遇的了解,使学生认识6到“法轮功”及世界上一些邪教罪恶行径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使学生认识邪教的真实面目,并以实际行动反对邪教、抵制邪教,成为身心健康的时代小主人。这个主题围绕2个话题展开:是谁害了她我们一起来反邪教1、话题1:是谁害了她(P19—P22)【一】通过《天堂的诱惑》,了解刘思影同学悲惨遭遇,激发学生对“法轮功”的痛恨。为了让学生受到更强烈的心灵震撼,在教学时还可以补充大学生陈果自焚的事例:出示陈果自焚前的照片陈果,一个大眼睛,眉清目秀的漂亮女孩,一个极具音乐天赋的艺术之星。她弹得一手好琵琶,文化课也很优秀。十二岁时曾去新加坡参加过演出,而且在国内也多次获奖。1999年,陈果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猜想她的近况出示陈果自焚后的照片这位躺在病床上的重残病人就是陈果。她烧伤面积近百分之八十,头、面部四度烧伤。现在,她的生活不能自理,也永远不可能再弹奏她那心爱的琵琶了。是谁让我们的同龄人永远地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是谁让大姐姐陈果再也不可能弹奏心爱的琵琶?激起学生对“法轮功”的痛恨。这么美丽的生命为何要自焚呢?陈果的惨剧,激起了她的一群同龄人、同是艺术学院大学生的痛惜和愤慨。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99级的同学给陈果写了一封信,痛斥了“法轮功”的惨无人道和践踏生命,也希望陈果摆脱邪教的阴影,尽快振作起来。我们也可以把这封信引进课堂。当然教材上《刘思影,我们牵挂你》也是一个很感人的材料。【二】初知世界各种邪教组织。1、结合搜集的资料及21页的新闻链接,填表。7邪教组织罪行2、小结:“法轮功”、“人民圣殿教”、“大卫教派”、“奥姆真理教”,这些邪教打着美丽的名称,利用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念,残害生命,扰乱治安,对抗政府,危害社会。邪教的罪行罄竹难书,相信同学们不会被邪教漂亮的外衣所蒙骗。我想,很多同学都会向身边的人宣传“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让我们共同来保护我们美好的生活。2、话题2我们一起来反邪教(P23—P25)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可以开展以下活动:撰写反邪教倡议书、设计反邪教漫画、制作反邪教小报等,并把这些成果送往各个社区进行宣传。第二单元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第二单元也是由三个主题构成:4、身边的变化5、感受村民选举6、隔海相望主题4身边的变化(购物票证知多少我们家的责任田春天的故事)这一主题的中的3个话题我们可以整合成2个话题。教材中《我们家的责任田》讲的是农村改革开放的故事,《春天的故事》讲的是改革开放给城市带来的发展。不管是农村的翻天覆地,还是城市的日新月异,都是改革开放政策给祖8国带来的新面貌。再说《我们家的责任田》这个话题离城镇孩子的现实生活太遥远,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把2、3两个话题整合为一个话题《春天的故事》。1、话题1、购物票证知多少(P26—P28)【一】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也许难于相信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凭票购物的生活。所以课前让孩子们搜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关票证,向长辈采访那时的生活,并将采访的内容记录下来。【二】课堂上通过资料的再现,认识各种票证。在引导学生观察票证的文字“凭票购买,遗失不补”、“节日专供,过期无效”。思考:目睹着这么多琳琅满目的票证,你有什么话想说?(生活很不方便。)【三】交流采访故事,进一步感受当时人们生活的不便。【四】讨论:为什么那个年代人们购买日常用品要用票证?讨论的内容不要过深,让学生初步了解计划经济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生活需要的。【五】凭票购物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票证见证了人们生活的发展变化,课后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去搜集搜集,并把它们保存下来。2、话题2春天的故事(P32—P35)【一】媒体呈现农村、城市新貌,感受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二】简单介绍农村承包责任制、珠江三角洲、沿海城市开放。【三】音乐欣赏《春天的故事》,感受自己身边的变化,结合课前调查作交流。9【四】今昔对比,说说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在《春天的故事》优美的旋律中结束本课学习。主题5感受村民选举——感受民主选举(P36—P45)在整个备课过程中,这一主题是最让我感到束手无策的。它是成人生活领域中的一个内容,学生怎么能感受到村民选举呢?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结合学生的当前生活,我把主题5确定为感受民主选举。围绕这两个话题开展活动:民主选举班干部、走访居民委员会(村委会)。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生活、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做社会小主人。民主选举班干部,选举之前通过自学课文了解选举办法和程序。选举时严格按程序进行。选举结束后,要做好活动评价。走访居委会或村委会或街道办事处,同一社区的学生组成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