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5)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简介第二讲2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05)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2.高性能混凝土技术3.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4.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5.钢结构技术6.安装工程应用技术7.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8.建筑防水新技术9.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10.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3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桩基新技术1.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1.2长螺旋水下灌注成桩技术1.2地基处理技术1.2.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1.2.2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1.2.3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1.2.4强夯法处理大块石高填方地基1.2.5爆破挤淤法技术1.2.6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41.3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1.3.1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1.3.2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1.3.3组合内支撑技术1.3.4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1.3.5冻结排桩法进行特大型深基坑施工技术1.3.6高边坡防护技术1.4地下空间施工技术1.4.1暗挖法1.4.2逆作法1.4.3盾构法1.4.4非开挖埋管技术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52.高性能混凝土技术2.1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2.2自密实混凝土技术2.3混凝土耐久性技术2.4清水混凝土技术2.5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2.6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63.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3.1高效钢筋应用技术3.1.1HRB400级钢筋的应用技术3.2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3.2.1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3.2.2HRB400钢筋焊接网3.2.3焊接箍筋笼3.3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3.4预应力施工技术3.4.1无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3.4.2有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3.4.3拉索施工技术74.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4.1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4.2早拆模板成套技术4.3液压自动爬模技术4.4新型脚手架应用技术4.4.1碗扣式脚手架应用技术4.4.2爬升脚手架应用技术4.4.3市政桥梁脚手架施工技术4.4.4外挂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应用技术85.钢结构技术5.1钢结构CAD设计与CAM制造技术5.2钢结构施工安装技术5.2.1厚钢板焊接技术5.2.2钢结构安装施工仿真技术5.2.3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型钢构件的滑移施工技术5.2.4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跨度钢结构的整体顶升与提升施工技术5.3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5.4预应力钢结构技术5.5住宅结构技术5.6高强度钢材的应用技术5.7钢结构的防火防腐技术96.安装工程应用技术6.1管道制作(通风、给水管道)连接与安装技术6.1.1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6.1.2给水管道卡压连接技术6.2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6.3电缆安装成套技术6.3.1电缆敷设与冷缩、热缩电缆头制作技术106.4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6.4.1通信网络系统6.4.2计算机网络系统6.4.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6.4.4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6.4.5安全防范系统6.4.6综合布线系统6.4.7智能化系统集成6.4.8住宅(小区)智能化6.4.9电源防雷与接地系统6.安装工程应用技术116.5大型设备整体安装技术(整体提升吊装技术)6.5.1直立单桅杆整体提升桥式起重机技术6.5.2直立双桅杆滑移法吊装大型设备技术6.5.3龙门(A字)桅杆扳立大型设备(构件)技术6.5.4无锚点推吊大型设备技术6.5.5气顶升组装大型扁平罐顶盖技术6.5.6液压顶升拱顶罐倒装法6.5.7超高空斜承索吊运设备技术6.5.8集群液压千斤顶整体提升(滑移)大型设备与构件技术6.6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测与评估6.6.1系统检测6.6.2系统评估6.安装工程应用技术127.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7.1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7.1.1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7.1.2节能型门窗应用技术7.1.3节能型建筑检测与评估技术7.2新型空调和采暖技术7.2.1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技术7.2.2供热采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7.3预拌砂浆技术138.建筑防水新技术8.1新型防水卷材应用技术8.1.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用技术8.1.2自粘型橡胶沥青防水卷材8.1.3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包括合成橡胶类防水卷材和合成树脂类防水片(卷)材8.2建筑防水涂料8.3建筑密封材料8.4刚性防水砂浆8.5防渗堵漏技术149.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9.1施工过程测量技术9.1.1施工控制网建立技术9.1.2施工放样技术9.1.3地下工程自动导向测量技术9.2特殊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9.2.1深基坑工程监测和控制9.2.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9.2.3大跨度结构施工过程中受力与变形监测和控制1510.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10.1工具类技术10.2管理信息化技术10.3信息化标准技术16结束17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桩基新技术1.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主要技术内容在钢筋笼上安装预埋注浆管和注浆阀,在成桩后一定时间内实施桩侧和桩底后注浆,一是加固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二是对桩底和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通过渗入(粗粒土)劈裂(细粒土)和压密注浆(非饱和松散土)起到加固作用,从而增强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在优化工艺参数的条件下,可使单桩承载力提高40%~120%,粗粒土增幅高于细粒土,软土增幅最小,桩侧桩底复式注浆高于桩底注浆;桩基沉降减小30%左右。18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桩基新技术1.1.2长螺旋水下灌注成桩技术主要技术内容长螺旋水下成桩技术是采用长螺旋钻机钻孔至设计标高,利用混凝土泵将混凝土从钻头底压出,边压灌混凝土边提钻直至成桩,然后利用专门振动装置将钢筋笼一次插入桩体,形成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后插钢筋笼应与压灌混凝土宜连续进行。与普通水下灌注桩施工工艺相比,长螺旋水下成桩施工,由于不需要泥浆护壁,无泥皮,无沉渣,无泥浆污染,施工速度快,造价低。19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2地基处理技术1.2.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主要技术内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合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简称CFG),通过在基础和桩顶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使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应选择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具有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地基变形小等待点,并具有较大的使用范围。20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2地基处理技术1.2.2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主要技术内容夯实水泥土桩是用人工或机械成孔,选用相对单一的土质材料,与水泥按一定配比,在孔外充分拌和均匀制成水泥土混合料,分层向孔内回填并强力夯实,制成均匀的水泥土桩。通过在基础和桩顶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使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复合地基。由于夯实中形成的高密度及水泥土本身的强度,与搅拌水泥土桩相比,夯实水泥土桩桩体强度较高。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具有桩身强度均匀、施工速度快、不受场地的影响、造价低、无污染等特点。21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2地基处理技术1.2.3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主要技术内容真空预压法是在需要加固的软粘土地基内设置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然后在地面铺设砂垫层,其上覆盖不透气的密封膜使与大气隔绝,通过埋设于砂垫层中的吸水管道,用真空装置进行抽气,将膜内空气排出,因而在膜内外产生一个气压差,这部分气压差即变成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地基随着等向应力的增加而固结。抽真空前,土中的有效应力等于土的自重应力,抽真空后,土体完成固结时,真空压力完全转化为有效应力。22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3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1.3.1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主要技术内容复合土钉墙是20世纪90年代研究开发成功的一项深基坑支护新技术。它是由普通土钉墙与一种或若干种单项轻型支护技术(如预应力锚杆、竖向钢管、微型桩等)或截水技术(深层搅拌桩、旋喷桩等)有机组合成的支护截水体系,分为加强型土钉墙,截水型土钉墙,截水加强型土钉墙三大类。复合土钉墙具有支护能力强,兼备支护、截水等性能,技术先进,施工简便,适用范围广,经济合理的特点。是综合性能突出的深基坑支护新技术。23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3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1.3.2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主要技术内容将拉力传递到稳定的岩层或土体的锚固体系。锚杆的一端与岩土体或结构物相连,另一端锚固在岩土体层内,并对其加预应力,以承受岩土压力、水压力、抗浮、抗倾覆等所产生的结构拉力,用以维护岩土体或结构物的稳定。它通常包括杆体(由钢绞线、钢筋、特殊钢管等筋材组成)、灌浆体、锚具、套管和可能使用的联接器。预应力锚杆施工包括:钻孔、预应力钢筋制作安放、灌浆、外锚头制作及张拉与锁定。24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3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1.3.3组合内支撑技术主要技术内容组合内支撑技术是建筑基坑支护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在混凝土内支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内支撑结构体系,主要利用组合式钢结构构件截面灵活可变、加工方便等优点,其具有以下特点:a.适用性广,可在各种地质情况和复杂周边环境下使用;b.施工速度快;支撑形式多样;c.计算理论成熟;d.可拆卸重复利用,节省投资。25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3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1.3.4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SMW)主要技术内容在水泥土搅拌桩的基础上,在水泥土硬凝之前,将型钢插入墙中,形成型钢与水泥土的复合墙体。(Ⅰ型是在水泥土墙中插入断面较大H型;Ⅱ型是在水泥土墙内外两侧应力较大的区域插入断面较小的工字钢或钢管等型钢)这种支护结构同时具有抵抗侧向土压力和阻止地下水渗漏的功能,主要用于深基坑支护。262.高性能混凝土技术2.1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主要技术内容混凝土裂缝已成为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如何防治混凝土裂缝是工程技术人员迫切希望解决的技术难题。然而防治混凝土裂缝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设计、材料、施工中每一个技术环节。本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的构造措施、混凝土原材料(水泥、掺合料、细骨料、粗骨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对抗裂性能影响因数、抗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以及施工中的一些技术措施(后浇带、养护与温控)等。272.高性能混凝土技术2.2自密实混凝土技术主要技术内容混凝土在自重的作用下,不采取任何密实成型措施,能充满整个模腔而不留下任何空隙的匀质的混凝土称之为自密实混凝土。本技术提供的主要技术内容:①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②自密实混凝土设计要点,即流动性、充填性、抗离析性以及保塑性;③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82.高性能混凝土技术2.3混凝土耐久性技术主要技术内容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最重要的技术措施就是采用高抗氯离子渗透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护筋性能。采用常规材料、常规工艺可以在常温下配制出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和抗冻融能力都较强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的关键在于选用与水泥相匹配的高效减水剂,在水胶比不大于0.35的条件下,使用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粉等矿物掺和料替代部分水泥作胶凝材料。从而使混凝土变得更加致密,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采用低水胶比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292.高性能混凝土技术2.4清水混凝土技术清水混凝土是指结构混凝土硬化后不再对其表面进行任何装饰,以混凝土本色直接作为建筑物的外饰面。以清水混凝土作为装饰面,对美观、色差、表面气泡等方面都有很高要求,因此在混凝土配制、生产、施工、养护等方面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技术内容:①混凝土配制----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离析、不泌水。②混凝土模板----合理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