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香山的红叶教材简析本文是叶君健的一篇散文,文章以清新的笔触描写了香山红叶的可爱与美丽。课文语言朴实简练,含义深长,描写流畅,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文章通过对香山红叶与众不同之美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红叶的爱,对生活的爱。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既能受到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又可以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丰富语言积累。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自主阅读,快乐阅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尊重学生独特的读书感受,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目标1.通过读课文,理解香山红叶与众不同的美,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3.认识“萧”字,正确书写“联、艳”等10个生字,背诵最后1个自然段。教学重、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品味文章细腻的语言,想象北京香山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课前了解香山、黄栌树的信息。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深秋,秋风萧瑟,草木凋零,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向香山,他们去看什么?让我们先来欣赏几张香山风光的图片。(解说词:香山红叶,历史悠久,金代的“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是最早的描写香山红叶的诗句。1986年香山红叶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香山红叶作为首都北京的一张旅游名片,其品牌深入人心,已成为北京最浓的秋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香山红叶与众不同的美。(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三、自学提示: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2.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3、读课文,说一说:香山红叶在你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五、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读书想象,在细读中品味美(一)寻红叶之美。1.默读1、2自然段,思考:香山的秋天因何而与众不同?2.同学们到小组内读书,合作交流。3.各组推荐代表交流,其他同学评议并补充:香山的秋天因红叶而与众不同,因为普通的树叶在秋天令人感到凄凉,而香山的红叶却是秋天一到,天气变凉了,再经几次霜,树叶就变了颜色,起初变得有点发黄,然后由黄逐渐变红,远远看去像一朵朵盛开的红花。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先指名有感情朗读,再男女声分读,男生读第1自然段,女生读第2自然段,欣赏文中对比的写法,在对比中体会美,内化美,加强对学生语感的训练。(借助多媒体手段,播放普通树叶和香山红叶的图片,营造朗读氛围,增强朗读的效果。)(二)品红叶之美。1.指名读3、4自然段,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因为香山红叶美。)2.在读读课文,动笔画下给你美的享受的语句。预设(1)学生汇报3自然段,品味美。“他们会发现,第一个星期天到这里来时,山上还是林绿荫深;第二个星期来时,这里却忽然变得喜笑颜开,处处是‘红花’一片了。别的地方已经有点凄凉萧瑟,而这里却正好是艳阳天——色调比较浓的一种艳阳天。”A.引导学生抓住“喜笑颜开”体会拟人写法的精妙;抓住“艳阳天”“凄凉萧瑟”的对比写法体会黄栌叶变红之后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享受。B.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读描写“红花”的句子,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C.在学生读的基础上,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后再读。(2)学生汇报第4自然段,品味美。“它究竟占了多大面积,无人估计得出,因为它无边无际,一眼看不尽。他比樱花更红,比桃花更密,在一定的距离外看去,它大红锦簇,哪里的春天也比不上它热闹。”A.引导学生抓住“无边无际”“密”“大红锦簇”“热闹”等词语品味作者用朴实简练的语言为我们描绘的一幅美丽灵动的画卷。B.文中用了大量的引号,你能说一说这些引号有什么作用吗?C.多媒体出示香山红叶的美景,在美景的熏陶中,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体验。鼓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D.这段文字美,你们读得更美。你们想不想再读一读,让我们齐读这句话。(3)学生汇报对“深绿色的松叶倒要红花来扶”这句话的理解。A.从这句话中学生体会到浓淡相宜的美。B.闭上眼睛,想象“绿叶红花扶”的景色。C.浓淡相宜的美丽无形中创造出了一个奇特的“秋天里的春天”,给人一种清新明丽的感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有感情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学生带着独特的感受深入地读,读出香山红叶之美,读出对香山红叶的赞美之情。读演结合,在回顾中升华美1.看来香山红叶的美景已经印在你们的脑海里了,倘若你们能把这种美读出来,更会让人难以忘怀。同学们,你们愿意把这一幅幅灵动的美留在课堂上吗?在音乐声中,全体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全文。2.外宾在秋天来到了北京,他要去看一看北京的美景,你打算怎样吸引外宾到香山一游。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六、深化总结,拓展延伸1.动笔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节课我们游览了独特的香山,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动笔写下来。(学生再次进入情境,感悟文字,体现读写的结合。)2.欣赏小诗,拓展延伸。(1)学习了《香山的红叶》这篇课文之后,你们想到了哪首诗?一齐背下来: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请同学们课外搜集一些描写红叶的诗或优美句段,继续品味红叶独特的美。板书设计3香山的红叶与众不同凄凉萧瑟——艳阳天第2课时积累内化:1.由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2.在笔记本上摘录文章中最能吸引你想象的句子。迁移练习:1.识字写字2.读句子,体会引号的作用(小黑板出示)。3.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句,体会这些词语运用的妙处。他们会发现,第一个星期天到这里来时,山上还是();第二个星期来时,这里却忽然变得(),处处是“红花”一片了。红叶和青松,在这个特殊场合()出来的一种()的美,无形中创造了一个奇特的“()”。实践活动:1.课文文字优美,配上合适的音乐尝试配乐朗诵。2.课外再搜集一些描写红叶的优美句段。4夹竹桃教材简析《夹竹桃》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用美丽、生动、淳朴的语言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全文流淌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欣赏这篇课文,既可以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又可以从中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和审美的陶冶。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强烈感情的重点词句,在读中咀嚼品味,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感受植物之美。4.学会本课要求会认的“洽、熏”等6个生字,认识“参、差”2个多音字,会写“洽、宛”等11个生字。教学重、难点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教学准备教学图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2课时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夹竹桃图片,结合对夹竹桃叶如竹、花像桃的特点,揭题并指导读准课题:夹(jiā)竹桃。【在优美的视觉画面中,在老师优美动情的语言感染下,创设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三、自学提示: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查找工具书,结合上下文初步理解。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每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在初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五、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细读文本,交流感悟(一)读中探究。1.指名读课文的1、7自然段。教师提问:既然“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为什么季老先生却“爱上了夹竹桃”?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学生默读、思考,圈画相关的语句,教师巡视。)【让学生带着心中急于知道的问题展开自读,重在提高感知的导向性。】(二)交流感悟。交流“季老先生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这一问题,根据学生回答,讲读相应的内容。1.花色抓住重点感悟妙处(1)指名读课文第2、3自然段。(2)(课件出示红色、白色两盆花)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火和雪是不相容的。可是你看,(课件出示:两盆花融洽地开在一起)看到这种景象,你又有什么感觉?(相机板书:奇妙有趣)(3)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种奇妙有趣读出来吗?(读时,指导学生注意“不相容”与“融洽”两个词,读出自己的感悟。)(指名读,齐读。)过渡:夹竹桃奇妙有趣的花色让季老先生喜欢,那他还喜欢夹竹桃的什么呢?我们继续交流。【扣“容”“融”二字,理解这不仅是彼此容得下,更是彼此都融入了对方,呈现相互辉映之趣,这便是“奇妙有趣”之内蕴。】2.花期合作探究感悟韧性(1)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画出表现夹竹桃韧性的词句。(2)合作交流:预设:“一声不响”可以看出夹竹桃的默默奉献。“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看出夹竹桃顽强的生命力。“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无日不迎风弄姿。”看出夹竹桃的顽强。“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看出夹竹桃的始终如一和坚持不懈。(3)相机出示两个双重否定句,合作探究,理解它们的作用。(4)指导读好这两个双重否定句,读出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赞叹之情。过渡: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唯有夹竹桃始终如一。它的花期之长,没有任何一种季节性的花朵能与之相比,所以季老先生这样赞叹道:(课件出示,学生齐读)“这一点韧性,同庭院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5)默读第4自然段:这段都写了什么?一百多字,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是写夹竹桃的,季老先生是不是写跑题了?(理解这一段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6)在对比和朗读中突出夹竹桃的特点和韧性:春天,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花开得花团锦簇,但很快就凋谢了,而——(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夏天,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四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等开得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可是很快就黯然失色了,而——(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等到玉簪花和菊花在秋风中怒放的时候,它依然——(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7)在朗读中进一步感悟夹竹桃的韧性。无论从春到夏,从夏到秋;无论艳阳高照,还是暴雨倾盆,夹竹桃——(课件出示)“无日不迎风弄姿。”“无不奉陪。”所以,我们这样赞叹它——(课件出示)“这一点韧性,同庭院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奉献以及它顽强的生命力,都让我们感动,那让我们读出发自内心的赞叹——(课件出示)“这一点韧性,同庭院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过渡: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长,韧性可贵,学到这里,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夹竹桃?其实,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那么,它还有哪些妙处让季老先生如此喜爱它呢?【第4自然段中对万紫千红花季的描写,只为了比衬夹竹桃谦逊、生命力强、花期长的可贵韧性。只有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并对这个参照物有一定的理解,我们才能更深刻地去领悟到夹竹桃具有多么可贵的韧性!最重要的是这是学生受到思想启迪的依托。在几次反复地对比引读中,提升学生对夹竹桃花韧性的认识。】3.花影激发想象感受文美(1)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季老先生为什么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2)创设情境,理解“叶影参差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