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背景:刚带八年级时,我就感到杨旭是个习惯很差的学生,看他的作业,字迹东倒西歪,了了草草的,没有一个字是很像样的。再听他的班主任说起,他是个懒惰的学生,经常要拖拉或不做作业的。我想,对小旭我该作为后进生转化的对象。描述故事过程:开学后一次我在课堂批作业时,发现小旭上一课的作业只做了一半,还有一些空着,也没有交给老师批。我叫来了他,问他:“上一课的作业怎么没完成呢?不会做的话可以问老师和同学嘛。”他低着头,眨眨眼睛,一声不吭。我也没多去批评他,只是叫他补好就是了。有几次,我发现他和几个学生的回家作业要少做一点,我很仁慈,也只是叫他们补上就是了。结果,这样的现象并没有好转,我就和全班同学约定,以后凡是少做的作业,要罚做3遍。有一天,小旭和另外两名学生的家庭作业少抄了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我当然叫他们要罚抄3遍。中午,另外两名学生罚抄的交来了,可几天过去了,小旭补做的作业还没有交来。我在课堂上郑重地说还有一个同学的上周的作业没交来,他还装模作样地朝左右看了看,最后慢慢地站了起来。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问他是不是想蒙混过关,他说是的。我把3名学生的名单给他看,并严肃地对他说:“老师把你的名字记着,不会忘记的!”那天我盯着他,看着他把罚抄的作业完成了。虽然我回家晚了,但我觉得不能放过了他,否则他的老毛病改不了。以后,他的回家作业基本上按要求完成了。反思:对小旭的教育,我有这样的认识和思考:1、这样的学生习惯很差,是长期养成的,要改变他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老师经常要多一个心眼,对他特别注意,准备和他“打持久战”。2、起先他少做了作业,我只是叫他补上。他会觉得很便宜,以后就仍然少做,老师发现了也不过是补上罢了。罚做是必要的,对这样的学生惩罚也是必要教育手段。老师心太软不利于这样的学生改变不良习惯。3、这样的学生自身懒惰,怕做作业,老师必须对他查得严一点,仔细一点,不能让他有机可乘,漏掉一次,他会觉得自己很侥幸,下次他还会这样。4、发现他少做或不做作业了,老师叫他罚做,一定要死死地盯住他,老师一旦忘记了,让他溜回去了,对纠正他的不良习惯又会增加难度的。坚持盯了他几回,他也会怕的。知法并行教学模式是指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中知识发展过程和对应知识的发展过程所蕴含的科学方法为基础,将知识的发展过程及其所应用的科学方法整理出线索,使“知识线”和“方法线”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展开、并行前进的一种科学方法教育教学模式。在我们的物理课堂中,要从以下方面体现“知法并行”第一:树立牢固的科学方法教育的理念。第二:课堂教学中提倡显性、准确、自然流畅的提出科学方法。第三:一事一议,每做一个实验,建立一个概念,总结一个规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要想到应用的科学方法。典型事例要做到综合分析多种方法。重点方法要反复应用。第四:课堂教学中凸显科学精神,鼓励学生对所学概念和规律提出质疑。对实验反思设疑,改进创新,随时捕捉生成的资源,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知法并行教学模式”是物理学的自然回归,它与任何教学研究课题或模式都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在课堂中,我们通常按评价的时机把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类。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立即给予评价,这种评价的好处是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延时评价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立即给予评价,而是给学生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教师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运用延时评价的益处在于有利于给学生创设充分自主的空间,学生通过自己的反思、对比、鉴别形成自己的认识,能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我们经常用到的是即时评价,而在一些少数情况下,使用延时评价,但不论是即时评价还是延时评价,只要在使用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把握评价的时机,他们都会发挥出独特的效果,促进课堂的有效实施。教师课堂上所做出的“即时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这种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评价要发自于内心,切忌矫揉造作;评价要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符合学生的特点;评价要“到位”,具有针对性;评价要客观,巧用善意的批评;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新颖独特的设想多数出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期,在学生思维启动过程中,别人过早的评价,往往会成为思维展开和深入的抑制因素。而且学生在发展上必须存在着差异,我们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达到目标和要求。延时评价尤其适用于学习的弱势群体,在对他们评价之前,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思维,这样的评价对这些学生而言,比即时评价更有价值和内涵。当在一定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好时,采用延迟性的评价。给学生提供内省的时间,自悟的过程,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当他有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时在给予评价,这样便获得了更好的效果。总结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实验归纳法、理想实验法、逻辑推理法、家说法、图像法、视频法。1.实验归纳法所谓归纳法,是从一些特殊的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是从许多同类的个别事物中找出它们共同点的过程。实验归纳法是在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取得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和归纳,从中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或建立假说,再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规律的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时,常常借助于图像,即把实验所得的数据。2.理想实验法理想实验也叫假想实验,它是一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作用的思维过程,借助于逻辑推理,又辅助以形象变换。它以真实的科学实验为基础,以逻辑法则为依据,用思维来展开实验过程。它具有真实物理实验的一些特点,又不同于实际实验。所以,也可以说理想实验是一种带有浓郁物理学色彩的逻辑推理,是人们在思想上塑造的理想过程。3.逻辑推理法所谓逻辑推理法,就是在已有的定律的基础上,结合一些概念,运用数学知识推证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逻辑推理的过程即理论分析的过程,就是利用已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思维或数学推理,得出新的物理规律。逻辑推导过程经常与实验结合进行。4.假说法假说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假设性的科学解释,它是真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形式和研究方法。当人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一种运用现有的理论无法解释的新事实时,常常提出仅以有限数量的事实和观察为基础的新解释,这就是假说。而当假说被证明正确时,便发展成为理论。假说具有科学性、猜测性、可变性,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5.图像法所谓图像法,就是假设某一物理量Y随另一物理量X而变,从实验和观察中测出一系列与X相对应的Y值后,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标出与各组测量结果对应的点,再用光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曲线不一定要通过每个点,但是要使曲线尽可能靠近各个点)构成图像,然后分析图像找出规律;或者与己经知道数学关系式的图像对比,得出定量的函数关系。假想模型法:用实际不存在的形象描述客观存在的物质叫假想模型法,在物理学中,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想象的线叫做光线.在引入“光线”时,可想象夜晚的时候,用手电照出1道光线,让学生说出像直线,射线,还是线段,逐步引导,得出用带箭头的射线来表示光线第一、要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对于那些好动的学生,上课时,教师就寻其闪光点,鼓励他们赞扬他们,让他们有自信,认为自己能行,逐渐地让他们变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对于这样的学生,决不放弃。让学生获得到与自己期望相当的学习结果,满足学生对学习寄予的期望,同时,经常督促、辅导和鼓励他们,让他们用心听课,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与同学交流探讨学习问题,让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逐渐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良好习惯。第二、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阅读、探究阅读,大胆质疑,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因就是学生。因此,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找难点,记疑点;做笔记,重分析,进一步引发思考。让学生去体验学习过程学习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启迪思维,逐渐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第三、开展课堂检测评价。课堂检测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小组检测,全班交流,又可以小组互测,也可以师生共同参与,师抽生测。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教学活动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堂检测评价。提高学生对课堂评价的认同感,进一步产生集体荣誉感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第四、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开展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观察现象、思考问题、推断结论结论,让他们切身体会知识的价值与运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这种亲身体验的学习,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增强其责任感,从而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调控中运用各种策略,使学生做到愿学、乐学、善学,那么课堂教学就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学习机械效率有较强的实用性。大纲对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定位较底,让学生正确理解机械效率的涵义,降低机械效率计算的难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在本课内容的教学实施中,对学生知识的综合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有用功、额外功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建立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在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讨论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讲求效率事半功倍的处事方式,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鉴于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虽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思维还明显的依赖于直观形象的材料,加上自然科学又以实验为基础,而机械效率与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非深奥的概念,在教学中只要能尽量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的作用,动手、动脑,就能提高学习效益,故本节课宜采用直观式加启发式教学,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教师加以分析引导,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成因,讨论解决的办法,并运用多媒体节约课内时间,尽可能提供更多的生活实例,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听完余文森教授《有效教学——先学后教的典型个案》这一讲座后,我觉得先学后教作为教学理论的创新,其“创新”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把学生看成是教学的真正主体(主人)——学生观重建二、就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关系而言,变“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三、就教与学、教法与学法的关系而言,变“先教后学、以教定学”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四、就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变“个体独立学习”为“小组合作学习”。学完几个典型个案后,我深受启发,感悟很多。我觉得,课改的问题就是观念更新的问题。眼界决定观念,观念决定发展,发展决定生存。新课程改革打破了原有学校之间的平衡,因为标准不一样了,要求不一样了,换句话说,就是原有学校的排序无效,重新洗牌,谁能够在观念上尽早地接受它并实践它,谁就能在新的排队过程中站在前列。新课程改革,对于薄弱学校来说,无疑是一次机遇。洋思抓住了,成功了。洋思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总结为八个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看、练)(兵教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把教堂变成学堂,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点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新课标下,传统的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作为教育者,主要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辅导者、评价者。教师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去学;学生学会了,教学任务才完成了。教师只是学生学习快车道上的“引桥”和“路标”,其作用就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