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解读(党课)镇江市外国语学校一、深刻认识十七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党的十七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关键阶段可以用“六个新”来解释,就是“新世纪新阶段,新情况新起点,新机遇新挑战”。这“六个新”,概括讲就是两个“前所未有”,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二是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有“三个好”。确定了一个好主题。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个主题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以什么为指导思想的问题,怎样“举旗、走路”的问题,以及走向哪里即奋斗目标的问题;作了一个好报告。报告立意高远,气势恢宏,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融会贯通,文字精练。选了一个好班子。是一个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深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中央领导集体。想一想?党的十七大有哪“三好”?好主题好报告好班子二、准确把握十七大报告的主要精神。十七大报告29000多字,共12个部分。内容丰富,可以把它概括为“六个一”:1、一面伟大旗帜。2、一场伟大革命。3、一大战略思想。。4、一个宏伟目标。5、一个总体布局。6、一项伟大工程。1、一面伟大旗帜。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十二大到十七大,共6次代表大会,25年间,每次会议的主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一场伟大革命。这就是改革开放。报告专门用一个部分论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性质目的、重大成就、宝贵经验和根本结论,是整个报告的一个亮点。为什么要改革开放?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3、一大战略思想。这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最富有特色、最富有理论色彩、最具有世界眼光、最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思想。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提炼、概括、系统化,实现了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4、一个宏伟目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人均”两个字份量很重,因为人口在增长,总量增长将要求更高;国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要求和目标更高。这个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而且体现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5、一个总体布局。这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布局,还包括国防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和平外交等。这一布局反映出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第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二,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十七大对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作了六个方面的部署。主要是要把握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内涵、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第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是提出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二是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是提出了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思路和一系列重要措施。第四,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也是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一是提出了“五个有”的目标,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二是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路、新政策和新举措,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6、一项伟大工程。这就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报告明确提出了“一条主线”、“五个重点”的总要求,布置了六个方面的重大任务,提出了许多具体可行的举措,这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必将产生重大作用。想一想:哪“六个一”?1、一面伟大旗帜。2、一场伟大革命。3、一大战略思想。。4、一个宏伟目标。5、一个总体布局。6、一项伟大工程。三、十七大报告新观点、新概括解读(主要12个方面)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们注意到,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2、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拓展为“四位一体”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表述细节的变化,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3、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们注意到,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4、从“四化”拓展为“五化”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上述这“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5、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十七大报告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一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总量”GDP变为“人均”GDP,这是对过去29年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得来的。虽然从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4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4年内连续赶超法、英,跃居第四,但一旦除以人口总量,人均GDP仍然排在靠后位次;而且一味追求GDP总量,容易导致“GDP崇拜”、甚至助长不科学发展。强调“人均”,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的是让百姓尽可能多地分享发展的成果,这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也更高了。6、首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何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按照总书记的阐述,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意味着指导中国发展的理论有了新的变化。7、首提“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创新理论的科学整合。近三万字的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8、“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们注意到,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9、首提“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是指多拓展渠道、多提供机会;“更多”意味着覆盖面更广;“群众”就是咱老百姓;“拥有”就是合理合法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指各方面的财富,涉及到诸多金融理财方式;整句话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让老百姓的财富保值增值,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财富。”报告的这一提法,有利于增加百姓财富,能使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者,这正暗合了报告提出的“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新要求,而财富的增加要靠保值增值,这个新提法体现出了时代的特点。10、首提“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中共党代会的报告里第一次出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字眼。原文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新名词透露了中共“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这拉近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距离。”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起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以人为本”。胡锦涛的表述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并强调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尽管这些主张早前已经提出并被民间广泛传诵,但见诸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还是第一次。11、首次发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十七大报告在文化方面的新亮点有三:一是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二是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提出来;三是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些新论断、新要求的提出,充分表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显示了我们党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决心和信心;展示了我们党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勇于和善于吸收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的开放心态和博大胸怀。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并将之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形成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2、首次单列篇章阐述“民生问题”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人民的“幸福安康”一词,让人感到特别的温暖。在党的大会报告中,过去我们一直是把民生问题作为经济建设问题的一部分来写的,单独列出来写还是第一次。这表明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民生正成为我们党工作的重点。这是中国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显示出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认识更加深刻。在十七大报告中,还有从“可持续”发展到“永续”发展、从“就业”到“创业”、“机遇大于挑战”、“世界繁荣离不开中国”、“票决制”、“党员主体地位”、“文化软实力”、“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群”、“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廉政文化”等等,都是在党代会报告中第一次出现的新名词,新提法、新观点。四、大会对《中国共产党章程》作了哪些修改?(主要4个方面)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