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及其理论课程概述1、论题领域:①城市运行的问题;②城市尺度的问题;③场所质量的问题;④人造环境的问题;⑤公共领域的问题;⑥文化特征的问题。城市设计的背景:城市已经成了经营性场所,经济运作决定城市的存亡,政治体制决定运作方式,以此为基础的城市生长模式显然不会考虑城市空间的质量。①城市:经济运作的一个载体,第一要素是发展;②交通的问题:城市可无限大,人却不变;③广场属性:天安门广场(政治)与意大利广场的对比;④热岛效应:城市微环境上的影响;⑤公权私权:地块景观的所有;⑥传统继承:夫子庙例子,看起来现代,但有传统的影子,与之协调。·地块容量:用地性质、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交通条件;·感知认同:空间尺度、活动内容;·空间认知:场所的几何属性、场所周边的环境、时间和空间的互动;·物理环境:场所的光线、场所的温度、场所的气流、场所的声环境;·场所全数:可否接近、可否进入、可否使用;·文化认同:历史因素、符号因素。学科: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构成:静力学和人文科学——空间和形式的动态形态学——政府和编制人员状况:三维(封闭体系)——四维(开放体系)——国家的政体与经济关注点:材料+能源+设计理论——建筑+环境空间+社会学理论——各项法规体系目标:对外界封闭+物体保护——与社会交流与互动——为了落实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力行为特征:设计参数:人工控制的环境——城市土地市场动态——超前的社会资本动态2、课程内容城市设计基础知识:①城市设计进展历程(城市设计的历史脉络)②城市形态与生成要素(基于城市运行的需求)③城市形态与物理环境(基于环境健康的需求)④城市形态与空间认知(基于认知习惯的需求)考⑤城市形态与公共空间(基于社会活动的需求)⑥城市形态的表述方法(城市形态与形态学)考城市设计基本技能:①城市设计分析——文本(城市设计文本分析方法)考②城市设计分析——数据(城市设计数据分析方法)考③城市路网组织(街区与街廓的划分原理)考④城市肌理组织(城市建筑类型及场地设计)考⑤技术术语(名词与数据)考⑥阶段设置(城市设计的类型)考⑦成果表达(成果表达的技巧)⑧实践操作3、课程构架(略)4、参考书目(略)课程二历史背景1、城市设计的历史意义①中国传统城市的空间分配观念“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周礼·考工记“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城市空间分配模式由政体的观念决定,该模式必须体现等级清楚、体系清晰、易于控制,政体管控的城市必须按规制进行规划。②欧洲传统城市理想城市的模式·提姆加德作为特拉让皇帝的军事殖民地,是于公元100年沿欧雷斯的北坡而建立的。城区拥有正方形围墙和垂直方向的设计,以及两条穿越城市的交叉道路,是美妙绝伦的罗马式城市建筑设计。提姆加德城是典型的罗马建筑,城外有围墙,但没有加强防御设施。巨大的城市广场占据了较低的中心地带,附近有一处拥有3500个作为的露天剧场、4处主要浴室、一处图书馆和朱庇特神殿。城市里其他建筑包括一些坚固的房屋和商店,广大而随意分布着的郊区建筑。这些建筑物的大部分只留下基础和廊柱。也有一部分保存得相当完整。它是当时罗马设计最完美的城堡,城内商铺、客栈云集,技工们在自家店铺上出售手工品,城堡中心建有广场,歌剧院则位于城南。城市的主导空间是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中世纪时期以教堂为核心,文艺复兴时期以教堂、市民广场共同组成。中世纪的城市形态以自然生长为主要特征,因地制宜。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以规划为主,有星状和方格网状共同形成。城市公共空间布局充分考虑视觉焦点的作用。③现代城市设计的缘起·拿破仑——“巴黎规划”(1851-1869)——城市改造、更新、美化·巴塞罗那——城市扩张、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可持续经济运作·1902花园城解决大城市的问题——分流式·1922现代城解决大城市的问题——集中式·1933光明城解决大城市的问题——分功能区划(雅典宪章)·1977以人为本,流动、生长、系统论,公众参与——探索方法(马丘比丘宪章)2、城市设计理论脉络·美化城市:城市景观、城市标志·城市网络与城市运作:人口、健康、发展·花园城:城乡结合模式解决大城市问题·广亩城:以消解城市解决大城市问题·光明城:具有功能分区的集中式大城市·城市不是一棵树、城市空间认知问题3、城市设计理论类别·基于视觉感知(量化倾向)·基于功能主义(空间句法,土地使用强度与交通路网)经济与交通:场所——功能——交换文化与产业:场所——事件——功能景观与历史:场所——意向——功能空间生产:场所——空间——经济·基于社会学基于社会学的城市设计理论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论证了城市人们对城市的使用更在意的不是建筑,而是建筑之间的空间,强调了以建筑之间的空间作为设计对象。以建筑之间的空间作为设计对象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以空间的形状作为主题,或以空间的内容作为主题。基于社会学的城市设计关注的是内容,即空间中的活动。就活动而言:强调活动内容的混合特色,不限定功能分区(活动的种类);为区别纯粹私密空间(家庭)和公共空间(聚会)该理论滋生出一个新的概念——ThirdPlace,即可促进人们随意交流的社会空间。·基于认知科学有空地并不一定有空间,有空间并不一定是场所。是否构成场所取决于空间的城市位置、界面提供的内容以及个体对环境的反映,即:对环境的认知。随着认知科学的进步,发现同样形式的场所具有不同的可识别性;对场所共性的认知和群体记忆有着很大的关系,其次也与群体的文化土壤和受教育的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人造场景并非无意义(政治、经济),既有事件和生产事件都会对构建场所起作用。·基于城市形态学城市形态学范畴的研究主要探索城市肌理形态(Pattern)的形成的原因与变化的规律。对于城市设计而言,分析和探讨城市激励形态的构成机制是进行下一步城市设计的基础。该理论关键的图示表述是:图与底的关系图4、城市设计理论简述·城市空间分配(Cerda)——从开始到现在城市设计一直在讨论它的基本目的,其中城市美学被作为它的主要任务之一。·城市空间艺术(Sitte)·城市空间认知(林奇)——城市意象·城市公共空间(雅克布)课程三城市形态与空间认知1、结构与空间·尺度人们并不能完全直观地认知世界,因此“比例尺”作为工具起到了帮助人们“准直观”的观察客观世界。如果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人们已经习惯用将其缩小比例的方法来讨论,然而,作为整体来讨论的城市被人们使用时,它和人类的关系又回到了1:1。·视角实际上人们对城市的认知从来没法真正的以宏观、微观分离的方式进行,两种视角并置一直是人们真正用来理解城市的方法。尤其是当人们试图作用于城市时,两种视角并置理解城市成了唯一有效的手段。·认知在KevinLynch之前,很少有人质疑用比例地图研究城市的成果,因此城市设计或城市规划的工作界面主要是城市的平面图。具体地说,用一种比例尺的界面,决定另一种比例尺的界面,无人怀疑其中可能的问题。2、线性空间·线性空间的构成要素尽管线性空间定义源自其平面形态,但是线性空间的关键要素在于构成空间的垂直界面。因此:①道路并不意味着构成线性空间;②道路的有形边界对构成线性空间起到了重要作用;③街墙是构成街道空间的重要因素,街墙的形态主导了街道空间的形态;④街道的断面是线性空间的要素之二;⑤街道断面的连续与否决定了线性空间的特质。街墙是街道空间的重要元素,作为街墙的建筑没有材料与风格的限定,街墙建筑须收到位置和整体质感的限定。·线性空间的质量元素线性空间界面要能够支持空间中的活动;线性空间应该有对景;线性空间的光影质量;线性空间的层次感;·线性空间的界面尺度(宽度不同的巷道可视高度是不同的)·空间内容与空间活动(不同的人对界面的不同需求)3、场所空间·场所空间的基本形态现代建筑、形态、体态,区别于老城老建筑带来的外部空间感受和不同的尺度经验·场所空间的尺度要素广场的尺度直接和人的尺度相关;广场的长宽比和活动的种类及活动内容相关广场周边建筑高度与广场宽度的比例与广场的光影区的多寡及活动相关·场所空间的活动环境线性空间不止是流动的空间,驻足停留产生的效益类似于成功的广场效果4、叙事空间·城市空间的叙事性·城市空间的记注方法公共空间的串联及盲点的消除·法国皇家苑囿的叙事性·中国江南私家园林叙事性人文主义,步移景异道路与空间,取决于围合道路的垂直面,限定建筑,与马路平行的有效界面课程四城市形态与生成要素1、地块与区位要素·城市的区位环境·区块的地理要素——居住、休闲、工作·事件的动力因素交通集散地、集中居住区、政府所在地、旅游服务区2、地块与交通因素·地块容量与交通环境路网体系和交通组织策略决定了地块的交通环境,而地块的交通环境决定了地块的容量。·立体交通策略改善交通环境可以增加土地的使用效率,城市里的立体交通策略不仅仅是解决城市通行能力的问题,而且往往也是提高土地使用强度的重要方法。·空间句法理论·空间句法理论可以讨论:道路的可达性和路网的密度,前者和地块的使用强度相关,后者不仅与使用强度相关而且和商业向好的程度相关。3、地块与人文因素·城市传统街区①城市肌理②空间体验③丰富的视角·封闭式住宅区·单位大院空间4、地块与建筑容量·单一功能地块·复合功能地块·多地块综合使用由于复合功能需要一定建设量的支撑,因此所占的城市地块都比较大,这样又产生了地块内部需要二次交通组织的问题。地块内部二次交通组织形成的交通流给城市预设的交通流带来意外的阻碍。因此,城市的高容量多功能综合区多发展立体交通来组织地块之间的联系,将地块内部的交通流通过多个层级疏解到城市的交通网络之中。课程五城市形态与物理环境问题的源起·个体、结构、表皮、形式——源自抵御外部不适环境,创造人工环境。·在自然环境作为建筑外部环境时,“抵御”成为一个专项技术和建筑设计分离。·当城市环境作为建筑外部环境时,建筑师不得不在另一个尺度范围内思考人工外部环境问题,承担起建筑环境的责任。1、形态与物理环境·问题与意义城市设计形态学与热工性能——层考虑到城市微气候——城市设计与城市气候·研究领域声环境——交通噪音、环境噪音光环境——日照范围、光的热效能、光污染热环境——气温、材料吸热、材料反射、热岛效应气流环境——气流导向、风环境·操作范围2、形态与环境研究·日照研究城市建筑的位置和距离利用已知的阴影区位置,求得阴影区叠加率最大化,使得城市公共空间阳光面最大化。两种研究思路:①优化程序,②合理简化模型。·气温与热效热岛效应针对于湿热地区而非干热地区,参考量:下垫面、天空裸露度联系气候区进行研究·气流与污染高层对于其周边的气流产生的影响3、形态与环境测评a.thermalcomfort——温舒适(冷热)b.windcomfort——风舒适(风速)c.visualcomfort——视舒适(内容)d.acousticcomfort——声舒适(声属性)4、形态与环境操作·居住区总平面生成设计·城市形态优化·街道空间设计城市空间问题由单纯视觉问题转向整体舒适度的问题,关于它的科学研究在其他学科中已经开始。源自传统城市美学的设计理念虽然仍然有效,但是已经不再能够拯救城市空间。政治与经济(量)——空间美学经验(质)——物质环境心态(质)就城市空间美学而言,只有科学地论证和总结,才能真正转化为知识反哺设计实践,为此称为当今研究课题之一。课程七城市空间与形态1、有机形态·特征具有清晰的形态特征以时间为轴自然生长而成以时间为轴形态结构不断地变化多形态特征共存并可以转译·成因地形限定总体结构形态——平面形状和高度变化土地利用功能和权属限定了城市结构的中观形态——肌理形态社会活动影响了土地的分配和利用公共政策和个体经济行为影响了城市肌理的内部组成(重提南京大单位注射城市交通问题)·形式语言研究基于形态类型学的研究基于地理学的研究基于建筑类型学的研究基于具体功能类型的研究2、格网形态·内涵控制手段——规划的目的在于控制,即有序认知技术·划分聚居模式土地出让方格网:最常见、功效最高的城市路网,路网的基本尺寸与其所对应的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