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七章++++教学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七章教学研究第一节教师怎样开展教育研究设计一、如何选择研究对象(一)明确相关概念1.总体总体就是教育研究对象的全体。在一项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在教育科研中总体可大可小。2.个体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基本单位叫个体。3.样本样本(也称样组)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样本所包含的个体数量称为样本容量。4.取样抽样(也称取样)是指研究者遵循一定规则,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的研究过程。科学抽样是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要求。如果某项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个别人或数量不多的几个人,就不存在抽样的问题,但是,在教育研究中,多数课题涉及研究对象比较广泛,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总体中所有成员都作为研究对象。抽样可以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通过对这个样本的研究,用样本特征去推断总体特征,用对样本的研究结论,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具有推断意义或普遍意义的结论。采用抽样可以减少研究对象的数量,节省人力、物力和才力,使研究力量集中,研究工作深入细致,提高研究工作效率。(二)选取研究对象中的常见问题1.确定的总体不明确总体就是研究的对象,是研究结论能够解释的范围。因此说,明确抽样的总体范围,是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的起步。我们主要通过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来确定总体的范围。比如,我们研究吉林省40岁以上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就是吉林省40岁以上的高中教师,不包括其它省的教师,也不包括吉林省高中40岁以下年龄段的教师。如果总体范围不是很清楚,在抽样前应对总体作出明确的规定,否则,会对2抽取样本和结果推断造成影响。同时,研究目的决定着总体的范围。从某一总体抽取的样本,经过研究获得结果也只能推广到这一总体中去,研究者的抽样范围应与未来的研究成果推广范围相结合。2.抽取的样本过小如果样本数过小,势必造成抽样误差较大,直接影响样本的代表性,使得许多研究中的样本不能代表总体,不仅不利于统计分析,还影响研究效果。因此,研究者要根据研究实际,科学确定样本的大小,既要满足统计学上的要求,又要考虑实际上收集资料的可能性,并使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样本大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研究的类型、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允许误差的大小、总体的同质性、取样的方法、研究条件等,不能一概而论。3.选用志愿者做被试志愿者构成的样本往往是有偏差的样本,因为志愿本身代表了某种倾向,代表某一类对象的特征。志愿者往往比非志愿者更积极努力,更投入。因此,采用志愿者参与研究时,一定要了解志愿者的背景资料,以及与研究变量有关的特征,并分析这些特征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此确定样本的取舍。4.抽样程序或方法不当抽样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研究活动,抽样的程序包括以下环节:明确要素、界定研究总体、确定抽样单位、寻找抽样框,最后确定抽样的方法和样本容量,抽取合适的样本等。就拿选择适宜的抽样方法为例,如果选择的抽样方法不当,会使抽取的样本没有代表性,进而影响依据样本的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例如,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适用范围是“均匀”的总体,即在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一般指学生)的差别不是太大。如果不是这样,我们还有其他方法可以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抽取的样本对总体有其良好的代表性,进而降低抽样误差。(三)取样的基本要求1.明确规定总体研究目的、任务决定总体的内涵和范围,总体内涵就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全部总和。总体的范围就是将来研究者准备把研究成果推广到的范围。选择研究对象必须与课题目的、任务所规定对象相一致。也就是说,研究者打算将来把研究成果推广到什么样的范围,就应该在哪个范围内抽样。如要对某市初中3生学习动机进行调查研究,总体是某市所有初中生,选择研究对象必须是某市范围内的城市中学、农村中学、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的所有初中学生。这项课题的研究结果只能推广到“某市初中生”这一总体中去。2.抽样的随机性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也就是说使被抽取的任意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在选择上没有联系。这里不存在任何选择的标准,不带有任何有意义的成分,抽样的随机性原则可以避免因研究人员的主观倾向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从而尽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3.抽样的代表性样本要有代表性。抽取的样本要尽可能的代表总体。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研究对象应具备总体对象性质或特点,只有样本具有代表性,才能由样本特征推断总体特征。如对某市初二学生学习负担情况进行调查,不可能对某市所有的初二学生进行逐一调查,可以抽取若干名学生作为样本,通过对这些学生的调查说明某市所有初二学生的学习负担情况。因此,被抽取的这些学生是否具有代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本项调查在抽取样本时要充分考虑男女学生比例、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一般中学和重点中学的不同特点等因素,在考虑周全前提下抽取样本才能具有代表性。4.合理的样本容量样本容量能左右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一般来说,在人力、物力、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样本容量越大,样本代表性就越好。但是,样本容量并不是影响抽样效果的唯一指标。有时样本容量太大,会造成人力、物力、才力和时间上的浪费,不利于研究工作进行,甚至会降低研究过程的严密性,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确定样本容量要考虑研究类型、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研究允许误差大小、总体同质性、研究者主客观条件、抽样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描述研究、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应为总体的10%,除少数情况外,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不能少于100。相关、比较研究的满意样本每组至少30。实验研究确定样本时要考虑条件控制的严密程度。条件控制比较严密的实验研究,被试人数可以相对少一些,如心理学实验,每组15人。条件控制不严密的教育实验,最好是以一个自然教学班为单位,一般不少于30人。4(四)取样的基本方法1.随机抽样也称单纯随机抽样。它是按照随机的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几个单位作为样本,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有同等被抽取的机会。简单随机抽样用的最多的是抽签法:即把总体中每个个体依次编上号码,并把每个号码都写在签上,把所有的签充分混合后,从中抽取一个签,记下号码,然后把已抽取的签放回,再次混合和抽取,反复多次,直到抽取够样本所需数目为止。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简便易行,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是相等的,从理论上讲符合统计检验要求。然而简单随机抽样也有很大局限性,当总体较大,样本容量较小时,用此抽样方法获取的样本代表性差。2.等距抽样等距随机抽样也称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先将总体中每个个体按一定顺序排列编号,再按照相等距离或间隔抽取所需要个体作为样本。计算抽取间隔的公式是K=N/n(K为抽样间隔、N为总体数、n为样本数)。如某项研究要从1000名学生中抽取100名学生作为样本。首先要把1000名学生进行编号;其次计算抽取间隔K==N/n=1000/10=10;在编号从1—10的学生中随机抽取第一个样本单位,如这个号码是6,然后做等距抽样6、16、26、36……直到选够100个样本为止。等距随机抽样实际是变相的简单随机抽样,由于它是在总体范围内有系统进行抽样,可以解决简单随机抽样可能造成的各单位抽取人数比例不均衡问题,减少抽样误差。所以这种方法比较准确、合理、实际应用较广泛,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抽样方法。在使用等距抽样时要考虑总体情况,如果总体存在周期性变化,如男生单号,女生双号,就可能出现样本系统误差,造成抽取的样本只有一种性别。3.分层抽样分层随机抽样也称分类随机抽样。把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单位属性特征)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按照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各层次或各类型在总体中所占比例抽取一定数目的样本。5分层抽样可按下列步骤进行:首先了解总体各种特征差异,按差异分组,计算每一类别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其次根据各组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分配各组中每种类别的人数;最后从总体的不同类别的对象中,按规定人数在各组中随机抽取样本。如对某校500名初一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调查,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80名学生作为样本。首先,要了解500初一学生各种特征差异,按其中一种特征差异分层,如按照学生期末语文阅读成绩分层,可将学生分为四类:优秀(100人)、良好(200人)、中等(150人)、较差(50人)。计算每一类别人数,优秀组占总体的20%,良好组占总体的40%,中等组占总体30%,较差组占总体10%。。根据各组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应该分别在优秀组抽取16人,在良好组抽取32人,在中等组抽取24人,在较差组抽取8人作为样本,由此组成80人的样本组。分层随机抽样兼顾了总体的各个层面、各个类别,可以使样本中各层次人数构成与总体中的人数构成比例相当,由此获得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尤其在知道某些因素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情况下,为了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更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样本。4.整群抽样整体随机抽样是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体作为样本,而不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样本。一个群体一旦被选为样本,群体内的所有个体都包含在样本中。教育研究往往需要按班级进行。而不是按分散的个人进行。使用整体随机抽样,便于研究工作进行,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由于班级整体内部成员具有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样本的代表性,存在样本误差,在统计推理上有一定缺陷。所以,整体随机抽样要结合其他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使用,样本容量足够大,就可以相对减少误差。5.多级抽样多级抽样一般在总体太大,样本只占很小的比率时使用。如全国性调查就需要采取多级抽样方法抽取样本。无须在每个省都抽取样本,可以先在一定区域(某省、市)抽取,在从一定区域中抽取一定学校,再从这些学校中抽取一定数量学生做样本。多级抽样是在总体太大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的抽样方法,它借助一级级的抽6样为最后抽取样本做过渡。多级抽样是一种综合抽样方法,在每个层次抽样过程中,可以使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等方法。6.目的抽样有意抽样也称按目的抽样。研究者按照课题目的、要求和自己意愿抽取样本。在教育研究中,随机抽样并不完全适合所有情况,有些研究由于条件限制不宜采用随机抽样抽取样本。如研究特殊儿童或超长儿童的学习特点,就要以特殊儿童或超长儿童作为抽样对象,这样选出样本在总体常态分布图中往往占偏左或偏右位置,所以称他们为有偏样本。通过有意抽样抽取的样本,其代表性不能在概率基础上讨论,只能在逻辑基础上讨论,并限制研究结果推广范围,无法估计抽样误差。通过以上对抽样中相关概念的解读以及具体方法的介绍,我们会发现,在确定教育研究对象时,抽样标准、方法及样本大小一定要选择适当,它们直接关系到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和结果是否准确。二、怎样拟订研究计划(一)制订研究计划的要求1.回答研究什么通常我们在浏览一份研究计划时,急迫要知晓的是“这个课题要研究什么”?即俗称的“研究内容”有哪些?鉴于研究内容是对课题题目的分解和具体化,即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为此,只有把研究的问题弄清楚了,研究才能开始。关键是要紧扣题目中的核心成分展开,比较容易的办法是将题目里的核心要素分解成若干子要素,比如“提高中学生英语能力的研究”,“英语能力”是核心,要研究的内容从它展开,将英语能力进一步分解成语音、词汇、语法、听、说、读、写、译八项要素,进而确定这八项为主要研究内容,每项还可以7进一步展开,比如:各项要素形成发展规律是什么,教学策略是什么,等等。对研究问题的分解越细致,研究起来就越轻松,越顺利。许多研究开展一段时间就很难往下再深入的原因,一是方法不对路;二是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清楚。没有问题的课题只能是抽象的、空洞的。没有问题,课题也就不成立了。2.回答为什么研究在确立了研究什么问题之后,接踵而至会继续追问:为什么要从事这项研究?因此,研究者必须在研究计划中解释从事这项研究的理由。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阐明研究动机;其次,要说明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揭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三,要列举研究的具体目标。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人常常把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混为一谈来研究课题是不妥的。因为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目标是内容的指向,目标表达往往具有抽象性与概括性;内容是目标的实现,内容表达往往具有具体性与精准性。两者不容混同,更不容本末倒置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