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教育的概念: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生物起源说(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起源说)。作为独立有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我国在夏朝就有了学校。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育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原始性、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古代教育(奴隶和封建社会教育);现代教育(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特征: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强、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原则;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夸美纽斯的《大学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他认为老师是天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3、科学教育学阶段(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是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是传统教育的代表)4、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现代教育的代表)5、教育学的分化与拓展阶段(1901年王国维翻译了立花铣三朗的《教育学》,是中国人最早了解到的教育学)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1、教育学的问题领域不断拓展2、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的价值:1、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作为科学的认识方式的教育学能够有效地解释教育问题3、作为学科知识体系或课程的教育学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教师与教育学的学习:1、把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2、将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起来3、把专业理论学习与经验交流和专题讨论结合起来4、把专业阅读与教育写作结合起来。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1、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制约教育目的4、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学样的课程设置与内容4、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2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社会的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序。3、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通过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3、教育通过形成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教育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2、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4、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1、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生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3、教育是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发展概述: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个人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2、外铄论3、实践主体论。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高尔登《遗传的天才》,美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4、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洛克《教育漫话》“儿童犹如一块白板”的“教育万能论”;华生的“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培养他们成艺术家或强盗”的“环境决定论”;)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2、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方向、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并不是万能的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2、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教育: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有违身心发展的规律。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与教育:把握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与“最佳期”。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原则。教育目的的概念:社会对所要造就的社会人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性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几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论(卢梭为代表),社会本位论(柏拉图为代表),3在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直接指向个体的发展,但个体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2、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是统一的,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表现出来。3、人既需要社会化,又需要个性化,即必须社会化,又必然个性化。我国教育目的的沿革及其精神实质: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10年至2020年教育目标。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我国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1教育自身的问题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2、知识总量的急剧增长,知识发展速度的空前加快,3、对教育认识的深化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即教育目的迥然相异。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应试教育则立足于“选拔人”来培养人,它的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选拔教育,即这种教育只着眼县城培养少数学习好的,有升学希望的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教育根本目的的教育主张。素质教育的内容: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社会性地位:青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青少年儿童享有合法权利(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当代学生的特点:1、身体素质得到改善,生理成熟提前2、注重个人发展,追求自我完善3、自我意识较强,价值观念呈多样化4、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5、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6、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积极与不良影响同时增多7、学业竞争加剧,心理问题增多8、平等意识增强,富有宽容精神。教师角色和老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常规角色(父母的替代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楷模、集体的领导者、法官与裁判、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教师角色的更新转换(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交往者和合作者、终身学习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劳动的特点: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劳动方式的示范性、劳动手段的创造性、劳动效果的隐含性、教师劳动时空的广延性、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统一的工作方式。教师的职业素养:1、专业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2、专业能力(教育技巧、教学能力、教研能力)3、专业精神素养(专业道德、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人格和专业自我)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阶段和途径:途径:师范教育、新老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费斯勤的教师生涯循环论8个阶段、司德菲教师生涯发展模式5个阶段、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作用: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关系。作用: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序完成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2、良好的师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的模式: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表现在: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途径与方法:1、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2、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在课外活动中建立和丰富的起来3、校外活动是师生关系形成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教育途径的定义:是教育者为传授教育内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进行又向活动所经历的渠道的总称。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1、教学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形式进行人类经验的传授,使教学活动有着良好的秩序和节奏,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2、教学将传授的内容经科学的选择,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编成教材,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3、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行的。4、教学能够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意义:概念:学校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由学校或校外教育机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实施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特点: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过程上的实践性;意义:P63共8条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思想政治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科学技术活动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和周密的计划性2、坚持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增加活动的吸引力3、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4、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5、充分发挥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组织领导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三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其开发: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生质、任务、培养目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