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要考查作为一个合格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理论基本素养,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德育和师德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班主任工作常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时事政治等,是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考内容。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一、教育与教育学概述(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教育的概念。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3、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4、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教育学的发展阶段。3、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三)教师与教育学1、教育学的价值。2、教师与教育学的学习。二、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经济1、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22、教育的经济功能。(二)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1、社会的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教育的政治功能。(三)教育与社会文化1、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教育的文化功能。(四)教育与社会人口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三、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三)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教育。2、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3、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4、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四、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1、教育目的的概念。2、教育目的的功能。(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几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2、在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教育目的的沿革及其精神实质。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1、我国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3、素质教育的实质。4、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五、教师和学生(一)学生1、学生的本质属性。2、学生的社会性地位。3、当代学生的特点。(二)教师及其专业发展1、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2、教师角色和教师劳动的特点。3、教师的职业素养。4、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阶段和途径。(三)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作用。2、师生关系的构成。3、师生关系的模式。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六、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2、影响学制的因素及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二)学制的形成与发展1、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2、我国学制的产生与发展。3、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趋势。(三)义务教育(四)终身教育七、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一)教育途径概述1、教育途径的定义。2、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二)学校课外活动1、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与意义。2、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3、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4、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三)综合实践活动1、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2、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4、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其开发。八、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一)教育研究概述(二)中小学常用教育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二)教师的专业成长1、从新教师到专家教师。2、专家教师的特点。3、教师的成长及培养。二、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与教育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二)社会化发展与教育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3、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三、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一)学生的认知差异1、认知方式差异。2、认知能力差异。3、认知结构的差异。4、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二)学生的性格差异1、性格的概念。2、性格的个别差异。3、性格差异的鉴定。4、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三)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1、特殊儿童的概念。2、特殊儿童的类型。3、特殊儿童的教育。四、学习与学习理论(一)学习的概述1、学习的定义。2、学习的生物与社会意义。3、学习的分类。(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1、经典条件反射。2、操作条件反射。3、社会学习论。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三)认知主义的学习观1、早期的认知学习研究。2、现代认知学习观。(四)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2、不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分歧。3、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4、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含义。(五)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1、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2、马斯洛与康布斯的学习理论。3、罗杰斯的学习理论。4、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实验。五、广义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3、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二)智慧技能的学习1、知识与技能的关系。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3、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和条件。(三)认知策略的学习1、认知策略的性质。2、认知策略的分类。3、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和特点。4、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六、动作技能的学习(一)动作技能的性质1、动作技能的含义。2、动作技能的分类。3、熟练操作的特征。(二)动作技能的习得与保持1、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2、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3、动作技能的保持。(三)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1、有效的指导与示范。2、练习。3、反馈。七、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一)态度的形成与改变1、态度的含义。2、态度的学习的过程与理论。3、促使态度改变的方法。4、巩固态度的方法。(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1、价值观概述。2、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八、问题解决与迁移(一)问题解决1、问题及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问题解决的策略。5、问题解决与创造。(二)为迁移而教1、学习迁移的概述。2、传统学习迁移理论。3、当代迁移理论及教学含义。4、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九、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概述1、动机与学习动机。2、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3、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4、学习动机的分类。(二)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论。2、需要层次说。3、自我效能感理论。4、成就动机理论。5、成败归因理论。(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1、内部条件。2、外部条件。3、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十、学习测评(一)学习测评概述1、基本概念。2、测量与评价的功能。3、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4、有效测评的必要条件。(二)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技术1、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步骤。2、常见题型的编制技术。十一、教师心理(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二)教师心理常见问题与调适策略第三部分教育政策与法规一、教育法基本理论(一)教育法概述1、教育法的含义。2、教育法的特点:教育法作为一般社会规范和法律所具有的特点,教育法区别其他社会规范和法律的特点。3、教育法的功能:规范功能;标准功能;预示功能;强制功能。(二)教育法律关系1、教育法律关系概述: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教育法律关系的特征;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2、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3、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三)教育法的渊源1、宪法:宪法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规定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2、教育法律。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教育法规。5、自主性教育法规。6、教育行政规章。二、教育法的制定、实施与监督(一)教育法的制定1、教育法制定的含义。2、教育法制定的程序: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教育法律的通过;教育法律的公布。(二)教育法的实施1、教育法实施的含义。2、教育法实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教育法的遵守。4、教育法的适用。5、教育法的效力:教育法的时间效力;教育法的空间效力;教育法对人的效力。(三)教育法的监督1、教育法监督的含义。2、教育法监督的类型: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的监督。三、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一)教育法律责任1、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2、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行为违法教育法律;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3、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二)教育法律救济1、教育法律救济概述: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教育法律救济的特征。2、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仲裁渠道;调解渠道。3、教育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4、教育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含义和特征;教育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教育行政复议的程序。5、教育行政诉讼:教育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教育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教育行政诉讼的管辖;教育行政诉讼的程序。四、学校、教师和学生1、学校:学校的法律地位;学校的权利和义务;学校违法行为与预防;学校安全教育。2、教师:教师的法律地位;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教师制度;教师违法与预防。3、学生:学生的法律地位;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4、学校安全教育。五、教育政策的基本理论(一)教育政策概述1、教育政策的涵义:教育政策的概念;教育政策与相关概念;教育政策的功能。2、教育政策的类型和体系结构。(二)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与监控1、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政策议题的认定;教育政策的制定。2、教育政策的执行: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教育政策执行在教育政策过程中的地位;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基本环节;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基本特征。3、教育政策评估:概念;功能。4、教育政策监控:涵义;功能。六、我国教育政策与法规建设(一)我国教育政策与法规建设回顾(二)我国教育的基本政策与法规解读第四部分德育和师德教育一、德育概述(一)德育的概念与意义1、德育是什么。2、德育的意义。(二)德育的目标与内容1、德育目标。2、德育内容。二、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的概念与构成要素1、德育过程的概念。2、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二)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反复而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三、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一)德育原则1、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2、疏导性原则。3、长善救失原则。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二)德育途径1、各科教学。2、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3、少先队教育。4、家长工作和校外工作。5、心理咨询。(三)德育方法1、说服法。2、陶冶法。3、榜样法。4、锻炼法。5、奖惩法。四、师德与师德规范(一)师德的内涵1、师德是什么。2、师德与教师道德之间的区别。(二)师德规范1、师德规范的基本范畴。2、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及其解析。3、我国师德规范存在的问题。五、师德教育(一)加强师德教育的必要性1、教师职业特性的要求。2、教师劳动特点的要求。3、当代教育变革的要求。4、来自师德现状的要求。(二)师德教育的方式与途径1、职前教育中的师德教育。2、职后教育中的师德教育。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2008年9月1日颁布)第五部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一、课程论基础(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概念。2、课程类型。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4、课程理论流派。(二)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1、课程目标的内涵。2、影响课程目标制定的因素。3、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三)课程资源的类型与开发1、课程资源的内涵与类型。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课程设计1、课程内容的选择。2、课程组织。3、课程设计模式。(五)课程实施1、课程实施的内涵。2、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3、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