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三峡》教学设计--刘传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初中语文《三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根据注释了解课文大意。(2)查找有关三峡的文字图片资料,解决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词(3)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4、教师准备:准备作者的有关资料和三峡的图片、视频等材料,做成课件。教学课题:《三峡》教学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2.引导学生感悟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3.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一、教材分析《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骊道元《水经注》中的名篇。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之情。课文虽然只有一百五十多个字,却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山川草本,峡谷深涧,悬泉瀑布,急流绿湍,高猿怪石,古柏寒林,渔歌民谣,应有尽有。全文描写动静结合,景中融情,情随景生。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写三峡总貌时,重点放在了巍峨绵亘、隔江对峙的群山上。然后写三峡在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虽然课文开头落笔于七百里山势,但是既然出自《水经注》,还是要以写水为主的,所以在写夏、春、冬、秋四季景色时,作者都刻意地描绘了水。写水时先写迅疾凶险的夏水,再写风平浪静的春冬之水,最后写水枯谷空的秋景。夏水暴涨,来势猛烈,惊心动魄。春冬之时,雪白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深潭,森森的古柏,飞流的瀑布,这一切都是那么轻松晓畅,令人心旷神怡。接着文章再起波澜,萧瑟的秋天,三峡林寒涧肃,凄清悲凉。最后以令人荡气回肠的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结。全文各层之间,一起一伏,一张一弛,扣人心弦。教学方法本课课文的虽为文言文,但语言浅显易懂,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美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赛读等等。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在读的过程中达到“理解”,从而流利的“背诵”,使学生经历一个“朗读——理解——背诵”的过程,要读出赞美之情,读出自豪感。二、教学过程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个字吗?峡,何谓峡?两山夹水的地方,说到峡,风光最为旖旎迷人的那当属“三峡”,曾经有外国朋友问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他脱口而出——三峡。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跟着我们的导游——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一起去神游一番,去揭开三峡神秘的面纱(出示三峡图片)。板书课题、出示学习任务。二、检查预习1、给下加点的字注音。郦()道元重岩叠嶂()不见曦月()沿溯阻绝()素湍绿潭()飞漱其间()属引凄异()2、试着将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三、走进三峡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过渡:说三峡的景美,其实郦道元的文字更美,理学大家朱熹说,读书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须读的字字响亮。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一要读准字音看准字形,若有把握不准的字音,可以对照注释上的读音或是借助字典,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二要读准节奏。请一个同学试读,其他同学点评。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百度搜索)三峡录音二读课文,品味三峡的美(1)过渡:文章不厌千回读,但为什么三味书屋里的孩子,读的人声鼎沸,还是觉得索然无味、味同嚼蜡呢?因为不理解其中的意思,看来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除了读我们还要理解其中的意思。现在我就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细读课文,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疏通文义,小组讨论时,采用每人轮流说一句的形式,如果小组讨论中发现有争议的地方用圈注出来,待会我们在全班交流。(时间5分钟)(2)过渡: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我仿佛已经看见思想与思想碰撞的火花了,一起来看前两段。解难释疑1.那这两段写了三峡的什么呢?山、水2.山的特点呢?山的特点:长、多、高峻水的特点:盛大、清澈、迅疾是的,三峡的山是美的,老师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三峡的美,美在……”这个句式造了一句描写山的句子,看了以后,你能不能也仿照老师的样子,用这个句式说一句有关水的句子呢?例:三峡美,美在山。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过渡:山是高峻的,水是盛大、迅疾的,那读山的时候如何读呢?山:静,读的舒缓水:动,快,声音大些,有气势(一泻千里的江水、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让人感到豪气万丈)我们说男孩子要像山一样伟岸,女孩子要像水一样灵动,我们请男孩子读山的部分,请女孩子读水的部分。过渡:除了写山、写夏水之外,还写了三峡的其他季节的景色,一起来看一下,请一个同学口头翻译一下,其他同学补充。1.先看春冬之景,特点?幽美给人一种色彩斑斓、欢快明朗的感受2.如何读?轻松、平缓、稍稍明快点3.再看写了寒秋的景色,特点?肃杀、悲凉、寒气透骨4.如何读?慢、低、哀伤(百度搜索)三峡录音、三读课文,领悟《三峡》的语言美1.著名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曾说:学语文不能“得意忘言”,也就是说,一般人读文章,只注意文章说了什么,而不注意作者是怎么说的我们学习语文既要领会作者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是怎么说的前面的学习,我们更多地是关注他说了哪些美点,而作者是怎么写的,写得是否也很漂亮呢?下面我们合作探究《三峡》在写作上妙在何处请同学们各自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美,写得妙的地方(语句或段落)读出来,并用“《三峡》真妙,妙在你看”的句式简要说明理由提示学法(1)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品味语言(2)可以从表达方式、写景角度等方面欣赏方章独特的写景方法2.小组合作、探究3.全班交流同学们说话的主要内容可能有:(1)《三峡》真妙,妙在结构精巧,你看:全文按总安排内容,先述三峡总体概貌,后分季节绘三峡风光,层次清晰(2)《三峡》真妙,妙在描绘角度变化多姿,你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俯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这是仰视(3)《三峡》真妙,妙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你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这是正面写山的“高”和“连”,“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烘托山的“高”、“连”和“陡”(4)《三峡》真妙,妙在语言凝练,你看:“清荣峻茂”,一字一景,令人回味无穷,妙不可言(5)《三峡》真妙,妙在意境丰富,你想:“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奔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清幽;“高猿长啸”,“哀转久绝”这是凄婉(6)《三峡》真妙,妙在节奏鲜明,你听:整句与散句结合,齐整而不呆板,错落而不凌乱三峡的景色如此的美妙,我们现在无暇亲自去领略,那么就让我们再次诵读它,从中领悟它的美。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达到背诵。(百度搜索)三峡录音三、总结本课学习三峡的山险峻壮丽,三峡的水清澈迅疾,三峡山美水美,然而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三峡仅仅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山,有这么多美丽的水,我们爱三峡,更爱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百度搜索)=201326592&cl=2&lm=-1&nc=1&ie=utf-8&tn=baiduimage&pv=&fm=rs1&word=%E4%B8%89%E5%B3%A1%E7%BE%8E%E6%99%AF板书设计:三峡鹂道元四、拓展延伸: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导游词:五、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想了解更多三峡的近况,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百度视频】如何使用百度(演示视频)补充有关三峡的诗句:(百度搜索)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飞舟已地万重山②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③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④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⑤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浪人物⑦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⑧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教学反思:《三峡》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即使是文言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读起来依然不应该有多大困难。但不管怎么说,它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字解句意的工具性必须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弄懂文言字词的含义,疏通文意。落实字词和文意的理解是阅读文言的基础。同时,这篇文章虽短,但波澜起伏,节奏感强。写山势文气舒缓,写江水暴涨,似异峰突起,文气急促。写冬春之景,文气变得凄清、悲凉,节奏变得沉重凝滞。由于文章张弛有致,跌宕多姿,所以才扣人心弦,紧紧吸引了读者。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突出“读”这一点,采用“朗读——理解——背诵”的教学模式,把三峡的古今知识系统结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