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三部曲中考命题者钟爱散文,而且散文可以考查的点实在太多,已经使散文成为必考体裁。不管散文题型怎样变化,只要在散文阅读中做到读出作品,读出作者,读出自己,完成这三种境界的逐步提升,考生就可以不变应万变,轻松应对考试。第一读出作品:理解内容,品味语言【要点】理解文章内容可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方法】首先从感知形象入手,一篇散文作品总有表达作者情感的载体——某人或某物,因此感知文章就要从分析形象入手,概括文中形象的特征,形象的特征概括出来了,文章内容概括就迎刃而解了。例:学习《白杨礼赞》,只要抓住华北平原上白杨树的形象进行分析即可。其次感知关键语段入手,有的散文主要信息集中在某一关键语段,只要把这个语段的内容概括清楚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就尽在其中。例:《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第一段通过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次,从感知重点语句入手,一些散文所蕴含的道理往往就集中在某一关键语句上,只要能把该语句的含义分析清楚,文章的主旨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例:《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集中概括了文章的哲理。散文为了能够完美地表情达意,作者会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功夫,选用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词语,尤其是一些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我们只有多留心,多认真品味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提示】此外,散文还会使用一些修辞方法,使用率最高的是比喻、拟人、排比等,首先要判断其语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其次根据每一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准确分析,最后分析其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感知文章内容。第二读出作者:分析主旨,把握情感【要点】要探究散文表现的情感。【方法】首先要熟悉散文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作品风格以及散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等。其次我们要抓住散文的文眼,散文思想感情的表达,有的是显性的句子,我们谓之文眼,有的是隐性的句子,实际上也是文眼,需要我们去概括。文眼往往就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作用。好的散文总是以眼显神。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个眼,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有的文眼在篇首,有的在篇末,有的在篇中,这个文眼好像一根红线连贯全文,把握了这根红线,解决填写感情线索的方框题就不在话下。第三把握散文的感情基调,一篇散文从第一个字开始,就已经定下了一个基调。所以我们对于散文的开头不可以掉以轻心,开头往往为通篇铺下全篇语言的底色。【提示】另外还可以从议论或者抒情的句子中分析揣摩散文的情感,议论抒情句往往是一篇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地方,所以阅读时要细细品味这些句子,读出它们在文章中的特殊意蕴,从中把握文章的情感。第三读出自己:进入散文情境,抒发个人感悟【要点】阅读其实是对作品的再创作,散文阅读时要进入作品情境,与作品中人物对话,将自己的感情与作者去共鸣碰撞,表达自己的观点。中考散文阅读的最后一道题常常是请你根据文中某一有意蕴的话,并结合你个人生活经历谈评价和理解。首先要能判断这些散文中的思想倾向或观点,这些思想倾向或观点往往包含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或对某种生活现象的思考。【方法】认真分析作者的观点或感悟,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感悟是由一些事物或生活现象生发的,这些观点或感悟是否正确呢?一般来说,作者的观点与看法有他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每个作者受生活阅历、个人、认知标准的限制,这些观点与看法有时也明显地带有作者的思想倾向,对于这些同学们要认真地分析与揣摩。根据人们的思维规律以及社会道德标准进行判断,作者的观点或感悟正确与否,还应接受社会道德标准以及人们的思维规律的衡量。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一定要放到大的社会层面来分析,另外还要看作者的观点或看法有没有太绝对,是否所有的人、所有的场合、所有的环境都适合,这些都是同学们思考的切入点与判断的标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标准来判断,对文中的作者的观点与感悟正确与否,你的判断不一定绝对准确,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因为这类题目设计的初衷就是培养同学们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同学们大胆挑战的创新精神。同学们可结合生活阅历与知识水平认真分析,恰当判断,并且要理由充分,能引起人们思想的认同与情感的共鸣。散文阅读一、解读文体散文:散文(prose;essay)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来说,散文可以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二、课标解读1.理清思路2.理解主要内容3.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已的心得5.能提出自已的看法和疑问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7.能有自已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8.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已的评价9.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已的体验10.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三、命题趋向1、强调价值取向,时代感强,人文内涵丰富,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人生,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和深刻的印象;2、在语言上注重其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3、重视对文本的阅读考查,尤其会重视对文章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4、注重探究和运用题,既要求考生能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又要求展开联想,联系个人的生活体验和一定程度的社会生活。四、考点采撷1.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与概括。2.考查对文章脉络、顺序的梳理。3.考查对文章语言的品味。4.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5.考查对关键性句子的理解,6.拓展性、开放式考查。五、迷途寻踪内容篇(1)整体感知类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考察类型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解题钥匙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2)品味语言类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题形式1.解释词语含义。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解题钥匙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三、语言赏析。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3)品评句子类四、理解句子的含义。特殊句子含义的概括1.总领句:在下文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关键要判定总领到哪个或哪些自然段。2.总结句:在上文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关键要判定总结了哪个或哪些些自然段。3.过渡句:前句总结上文,在上文筛选信息;后句开启下文,在下文筛选信息;整合信息4.主旨句:在文章后三分之一处或全文筛选整合议论句。5.修辞句:分析修辞句特点,结合附近上下文议论句,整合信息。(比喻句,比拟句,象征句,双关句……)6.特殊含义句:分析句中关键词,结合附近上下文议论句,整合信息。五、特殊意义的概括(1)概括意义含义:是对某些文段或者全文的意义的概括,往往是总领句、总结句和主旨句。一般说来,作者对这些句子会进行适当地阐发。答题思路:首先必须分析句子本身的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上文或下文或后文或全文论证这些句子的议论句,最后探讨整合其具体含义。(2)哲理意义含义:指文中简练的警句所表达出来的深刻含义。它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显现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答题思路:分析句子的哲理,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句子所在的文段的句子,或前或后,以警句形式整合信息。(3)隐含意义---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含义:作者使用比喻修辞格或象征手法而产生的句子临时义。答题思路:通过分析喻体和本体、象征体与本体的相似之处,探究整合句子隐藏的真实本义。(4)附加意义含义:作者运用双关手法,使句子表面是一个意思,暗中隐藏着一个意思,而后者才是真正想表达的意义。答题思路:分析谐音或谐义,抓住这个句子所在的文段的句子,或前或后,整合信息。结构篇六、散文的线索1、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2、线索的几种形式:以人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事情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某个特定生活片断为线索。3、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七、理解句子的作用。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八:六种特殊句子的作用①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②中心句和点睛句。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④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⑤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九、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奠定感情基调.;(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十、开头的好处1、奠定感情基调,增添某种感情色彩。2、为下文打下铺垫(联系具体内容)。3、总领下文,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5、引用诗句,创设氛围。6、开篇明义,直接揭示中心。7、欲扬先抑,为下文打下铺垫。8、点明题目。9、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十一、结尾的好处1、点明主旨(中心)2、点题目3、深化主旨4、与前文照应(前后呼应、首尾呼应)5、总结全文6、意味深长,发人深省。7、寓意深刻。表现手法篇十二、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1、象征:《海燕》2、衬托:《爱莲说》3、对比:《幽径悲剧》4、借景抒情:《春》5、托物言志:《陋室铭》6、咏物寄情:《石榴》7、寓理于事:《明天不封阳台》8、融情于事:《藤野先生》9、先抑后扬:《白杨礼赞》中的片断10、以小见大:《生命与和平相爱》十三、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语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六、牛刀小试竹思高洪波竹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假如我们判断不错的话,竹文化应是与儒文化相得益彰的一种文化。在竹子身上,儒生们或看到气质、风骨,或看到虚心、谦虚,《岁寒三友图》走这方面最突出的典型,松竹梅从此成为屡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