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村镇建设重点因素的分析*唐增增1�程�鹏21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武汉430071�2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武汉430079�摘要从概念入手,介绍数字村镇的建设内容;并从硬性指标、技术、人员、资金4方面剖析村镇数字化建设的要素,并利用作业相关图法,分析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明确政府主导、规划先行是数字村镇建设因素的重中之重;结合系统工程的思想,初步探讨数字村镇的建设策略。�关键词数字村镇�概念�要素�策略随着数字农业与农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数字化建设已经延伸到了村镇基层。!数字村镇∀作为一个整体被广泛使用,是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1]行动在基层的切实落实,弥补县乡与农户之间存在的严重断层,即所谓的信息!最后一公里∀,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1�数字村镇的概念和建设内容��数字村镇依托3S技术,采用统一的信息规范与标准,将村镇的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要素数字化,实现村镇各种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和高度集成共享,构建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村镇信息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以及与村民生产生活有关的应用系统,向村镇基层单位和村民提供村镇管理、农业生产、公共事业、特色产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增值或专门化信息服务。数字村镇建设的框架体系见图1。��数字村镇的目标为借助于!三网合一∀,采用数字化手段将农村原有的互联网、程控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合并建成村镇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党务、村务管理数字化,突破农村基层干部原有的工作方式,将政策文件送到农户家里。在数字村镇信息网络平台的内网图1�数字村镇建设的框架体系中设立党建工作、社会经济与人文数据库,将数字信息平台设置为党务、村务管理平台,村委干部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信息化办公,用数字化手段管理党务、村务。通过网络来传达文件、发放通知,进行村务与政务的公开,提高办公效率、降低管理费用,也使群众自觉地加入到村委管理之中。∃实现农村党员教育信息化,突破农村现阶段教育培训的原有模式,把干部和技术人员!请∀到农户家中。在外网中建立农业技能和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系统,在千万家村民家中设置网络终端,村民在家中就可以方便地接受技术培训。%实现信息发布网络化,突破传播信息、普及科技知识的原有途径,实现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首先是把市场办到农民家里。数字村镇网络,一方面,可以对外发布本地农产品销售信息,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从而实现增产增收;另一方面,农户可收看到自己需要的各种科技、市场等信息,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外地市场行情。另外,围绕农村政策、科技信息、卫生保健、法律服务、文明新风等方面在外网开设公共事业服务系统,普及法律、宣传卫生保健、医疗保险知识等。并利用文娱资源库,传播健康积极的影视书籍。��我国数字村镇的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起步较晚,起点低,命题的破解有赖于重点的剖析。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软硬兼施方显成效。2�村镇数字化建设的要素��数字村镇的建设一旦落实到执行层面,就是动态运行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正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不应有先后轻重之分。一味地单独追求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会因过于极端而无法实现数字村镇的整体效果。相对于技术和资金的保障作用来说,基础设施以及人员的培训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本节将围绕表1来剖析数字村镇建设的要素:表1�数字村镇建设的要素要素7:政府主导规划先行硬指标要素1:基础设施完善要素2:信息资源建设要素3:技术支持人要素4:建设!数字村镇∀的人才队伍要素5:使用!数字村镇∀的村镇居民要素6:资金保障基础设施:从铺路到通车�2008年1月7日信息产业部发布报告称,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行政村通电话比重达99.5%,97%以上的乡镇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92%的乡镇开通了宽带。村村!通∀宽带为数字村镇建设铺上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但同时也应认识到,村村通宽带只是村镇数字化的基础,村村!用∀宽带才是实现村镇数字化的关键。通宽带如果是!铺路∀,那用宽带就好比!通车∀。!铺路∀仅仅是开始,!有路无车∀如何实现!通车从通宽带到用宽带,面临的是网络终端设备缺乏的难题。2007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140元,一台电脑平均价格为3000多元,占一名普通农民一年收入的72%,让农民自费买电脑显然不现实。正如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村镇数字化建设必须不断加大农村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村镇数字化的先决条件,然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由于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投入大、回收期长、风险高∀的弱点,保证和推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归根结底是谁牵头出资、融资渠道、出资的可持续性等现实问题。2.1.2�信息资源建设:保障车有优质货载�有车无货,路仍然无法发挥作用。针对村镇发展需要所建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作为信息高速公路搭载的货物,其数量基本上能保障车有货载。众多网络体系已经建立,覆盖了农民教育培训、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综合信息,但存在着多头建设、分散管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造成信息开放性与共享程度低,许多网站人为设置障碍,部分内容只有注册用户才能浏览。��另外,村镇数字化建设的成果网站大多缺乏高质量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内容泛泛,一家有家家有;综合性的信息多,专业性的信息少;简单堆砌的信息多,精心加工的信息少;交叉重复多,特色信息少;目录数据库多,全文数据库少;在内容上宣传本地、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农民生产、真正适用的信息少;直观反映的信息多,有分析、协助村镇管理决策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少。同时,信息采集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指标体系不健全,采集方法不科学,采集点少,覆盖面窄;自用数据库多,公用共享库少,尚不能实现联网检索。这既增加了农民查询信息资源的难度,也使农民对信息的可靠性、权威性和利用价值产生质疑。2.2�技术支持2.2.1�技术标准制定的滞后性�村镇数字化是一项既依赖于信息技术又与信息应用直接关联的复杂系统工程。协调技术和应用之间的关系,保证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很关键的条件是数字化的相关技术标准。我国村镇数字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而从一开始就存在多样化与标准化的矛盾:#信息采集标准化程度低,对村镇信息体系内部各种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与规范,影响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信息体系建设中存储、传输、共享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标准和规范尚未制定。尤其是数据库建设中技术指标设计不统一,致使应用系统开发上出现了重复建设和浪费,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结构不相同,结果就造成了数据之间不能互访,在客观上形成了众多分散的、异构的、相互封闭的!信息孤岛∀。包括!三网∀在内的网络汇聚及融合、前后向兼容平滑演进都受到了影响。��因地制宜地开展村镇数字化建设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不是技术开发缺乏统一标准的理由。没有标准化,就不能真正实现互联互通,村镇数字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跨学科、跨领域,体现在信息技术标准的制订上,也出现了村镇数字化建设参与部门分别制订相同类型标准的情况。因此,数字村镇技术标准化工作需要统一步调,保证技术标准制订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步和协调。2.2.2�创新成果有限�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被反复强调。!十五∀期间,信息产业部组织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部分CPU芯片和Linux操作系统,在此基础上引导有关企业开发了专供农村使用的!农民电脑力求实用、适用、物美价廉,深受农民欢迎。目前我国村镇数字化建设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信息技术的重大应用需求旺盛,然而在技术方法、软件产品、标准规范等方面缺乏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或集成创新性成果。示范村镇的数字化建设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利用技术为公益事业服务,同样也有利于创新成果的产生,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印度[3]。我国目前最迫切的问题不是如何树立创新意识,而是找出技术创新的难点,并竭力克服。��要提高村镇数字化技术的创新能力,不仅仅是提高创新能力水平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支撑,更要考虑政策导向问题。现在我国的村镇数字化项目缺乏一个中长期的构思,在未来若干年,我们倘若想从村镇数字化中获得什么,目标如何设定,实现这个目标有哪些步骤、措施,需要哪些技术支撑,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其政策体系没有一个整体框架。在总体目标含糊不清的情况下,热衷于不厌其烦地逐一审批项目,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导致技术研发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效益性也大打折扣。2.3�人员2.3.1�人才队伍:短缺薄弱�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现有村镇数字化建设中信息人才总量相对较少,高层次的信息人才紧缺,而且信息人才分布也不均,越是基层和应用推广,信息人才短缺问题就越突出。信息服务系统的确能够培训一大批信息人员,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信息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整体水平可想而知。随着村镇数字化进入成果应用阶段,基层信息人员独立解决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市场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等问题的能力将经受考验;村镇数字化不仅要培养出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而且要留住这些人才,为人才提供发挥才干的条件和平台,实非等闲之事。这是困扰村镇数字化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2.3.2�农民信息素养:意识和能力协同培养�2007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乡村为7.3年,乡村粗文盲率为9.48%[4]。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信息素质不能适应建设数字化村镇的需要。大多数农民对信息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认识,82%的农民获取信息渠道还需要公益性的信息服务体系和村镇政府引导。培养农民信息意识的难度可想而知。��在村镇数字化建设中,要全方位地引导改善示范村镇的农民信息意识,同时也要从崭新的角度来辨认和分析这些变化。��我国农村部分乡镇和行政村都配备了计算机和相关网络设备,遍及到村的农村信息服务站有些也已建立,甚至专门为农产品信息流通而设计的网站或者信息服务机构已经建立,但是能够长期使用信息终端设备、效果较好的占总数的37%[5]。广大农民切身体会到了数字化的作用,希望通过数字化去改变目前的生存和经营模式,但是苦于使用能力有限,无法真正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好处。在强化农民信息意识的同时,对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意识∀培训也到了同步并举的时期。��培养农民的信息素质,有赖于农村信息服务组织。调查研究发现,真正面向农民,针对农民需求开展各种信息服务的组织不健全,提供的信息服务质量不高。县、乡两级政府主办的信息服务组织,没有牢固树立起为农民服务的思想,服务方式和内容不能够适应农民的需要;农村个体信息服务组织还没有发展起来;农民互助形式的信息服务组织比较少;农村集体公共信息服务薄弱[6]。2.4�资金保障��村镇数字化需要考虑投入产出,解决成本的承担和收益的分配问题。对于这种投资巨大的国家级工程,资金源是一个需要从长计议的大课题。我国村镇数字化都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推动实施的,政府充当投资建设的主角无可厚非。由于农村地区面积大、范围广,财力相对薄弱,而村镇数字化建设所需资金庞大、持续时间很长、建设条件千差万别,单独依靠政府长期投资也是不明智的。因此,在不断增加国家、地方财政对村镇数字化建设投资力度的同时,还要积极解除制度性障碍,制定相关利益分配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村镇数字化建设,拓宽建设资金来源、降低建设成本。总之,村镇数字化建设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是推不动的,只靠政府的资金注入是不可持续的[7]。��政府对村镇数字化财政投入的巨大是不争的事实,大量的资金如何分配?宏观上看,区域分配!强者恒强,弱者积弱∀的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村镇数字化成效显著的地区借助已有优势获取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大部分地区村镇数字化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许多地方的村镇数字化工作难以开展;具体建设中,资金分配也不合理,重硬件购买,轻软件、忽视培训环节和咨询服务。同时,在项目建设中出现了项目承担单位与示范村镇在资金分配比例上的矛盾。总之,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为村镇数字化提供资金保障,并且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资金的分配涉及到各方的利益,须从长计议。2.5�政府主导,规划先行��数字村镇建设的重点因素很多,笔者利用作业相关图法(作业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