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苗岭的早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1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苗岭的早晨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音乐学段:初中年级九年级相关领域感受与鉴赏教材书名:音乐九年级下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8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兰春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13520280829实施者兰春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13520280829指导者闫建中丰台区教育分院13381072303课件制作者兰春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13520280829其他参与者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苗岭的早晨》是一首根据苗族飞歌创作的乐曲,本课以这首作品作为载体,通过赏析这首乐曲,让学生初步了解苗族飞歌,大致掌握其旋律基本特点,在本次课后,无论何时何地,能听辨出飞歌,达到音乐学习的迁移和运用。因此本课从开始至结束,飞歌的旋律成为贯穿整节课教与学的主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对飞歌产生一定兴趣,愿意关注了解它,并扩散为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关注。(二)理论依据本次课以《音乐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课标》中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欣赏教学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倾听固然音乐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但也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欣赏教学要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弘扬民族音乐,音乐课应将我国的优秀的传统音乐与社会生活化的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欣赏,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珍视民族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2011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2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学习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学习效果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本课本着鼓励性原则,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艺术创造空间和氛围,在对学生音乐成就的评价结果的描述多使用赞赏性、激励性的用语,激发和培养对音乐兴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迁移就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事例。正迁移就是把适当的编码系统应用于新的事例。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的认知.......或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今后的欣赏作品时遇到的问题。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次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三单元《边寨之歌》。本单元的内容均为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其中《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是一首苗族飞歌,《苗岭的早晨》是运用飞歌的旋律作为音乐素材,创作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苗族飞歌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苗歌,是民歌艺术中的珍品。它一般为降VI级的徵调式,旋律基本比较固定,以535开始,第一句向上滑行,伴有一个高音的甩音,第二句滑向降3,旋律向下进行。最为独特的就是色彩音降3,是十二平均律中没有的音,在钢琴上并不存在,这些就是飞歌独特的旋法,是飞歌的标志。学生通过教材中的这两首作品的学习,能认识和初步了解苗族飞歌,感受苗族人民的生活风情。教材中《苗岭的早晨》选用的是钢琴伴奏小提琴独奏版本,三部曲式,乐曲开始飞歌旋律,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山峦起伏的苗岭晨景之中;第二部分是乐曲的主体,由几个取材于引子的音调加以发展、互成对比又互有联系的方整乐段组成。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入自由的散板,再现了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于这个再现有很大压缩,因而起尾声作用,与第一部分前后呼应,再次重现了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整首作品展现了苗岭清新迷人的清晨和清晨生机勃勃的苗岭。这首小提琴独奏曲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乐曲改编而成,原创作者是著名作曲家白诚仁,他于1974年根据苗族飞歌旋律创作的一首口笛曲《苗岭的早晨》。(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三年级欣赏过《苗岭的早晨》口笛演奏的版本,当时达到能听速度2011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3快慢,情绪欢快还是优美抒情的程度,少部分学生对作品还有一点印象。初三学生在中学阶段又经过两年多的音乐学习,具备一定的视唱识谱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感知能力;对于贵州省,已有空间概念,由于在地理课中有过学习,对苗族的地理环境有所了解,但对苗族音乐知之甚少;大多数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有一定的学习热情。(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教法:情景创设法:教师演唱《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作为铺垫,将学生带入苗族的音乐情景之中,学生此时并不知道自己在慢慢进入这个情景。随后从雷公山入手,引入贵州苗岭,在空间上将学生带进苗岭。向学生展示围绕苗族音乐的相关图片,包括唱飞歌、芦笙舞、芒筒等图片,并欣赏一小段视频,之后的教学就在苗族音乐的情景中展开。旋律主线法:飞歌的旋律是整首作品的灵魂,本节课开头就单刀直入,教师直接唱一首苗族飞歌,学生在初步感受后,唱谱寻找出歌曲构成音、色彩音和调式,之后的一次次的模唱体验活动中,学生将飞歌基本固定的旋律刻进脑海之中。飞歌旋律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内容和活动,学生从不知道→初步体验飞歌→知道飞歌的特点→在音乐作品学习、体验→从若干音乐作品中能听辩飞歌→用飞歌固定的基本旋律,填词演唱,达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学法:自主探究的方法:学生在模唱、聆听等活动中,听辩、寻找旋律中最具飞歌标志的地方,形成印象和记忆。模唱练习法: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多次模唱飞歌旋律,不断加深记忆。体验对比的方法:在作品中对各音乐要素进行比较,体验感受作品情绪和音乐描绘上的变化。(四)技术准备1、为歌曲《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编配钢琴伴奏。2、运用“作曲大师”——作曲软件制作《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歌谱、《苗岭的早晨》主题旋律乐谱。用Overture4.0作曲软件制作《苗岭的早晨》小提琴部分旋律,并导出mid,在教学中播放mid,自弹钢琴伴奏部分,帮助学生感受小提琴和钢琴是如何表现出苗岭的秀美。3、运用WindowsMovieMaker2..6制作《苗岭的早晨》影片,在学生再次完整聆2011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4听时播放。4、制作ppt,整合为多媒体课件。(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教学前期状况:教师本人比较喜爱少数民族音乐,但对苗族飞歌不是很了解,对《苗岭的早晨》这首作品听过,但没有仔细进行过音乐分析。学生对苗族音乐知之甚少,基本不知苗族飞歌。但初三学生经过九年的音乐学习,有一定分析音乐的能力,知识面也比较宽,有一定学习热情。问题与对策:在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来初步了解飞歌,感受音乐描绘秀美的苗岭和苗家人幸福的生活,并能对飞歌产生记忆,能从各族民歌中听辨出来,有一定难度,为了达成目标,我采取以下对策。1、教师学唱飞歌,从本单元另一首苗族飞歌《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入手,将这首歌曲用来辅助《苗岭的早晨》教学。2、制作mid音乐,教师现场钢琴伴奏,引导学生感受小提琴与钢琴相辅相成地表现苗岭迷人的晨景和苗家人愉悦的心情。3、收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歌,让学生听辨,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4、一节课时间、容量有限,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后,在学生对飞歌产生兴趣之后,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查阅,了解更多有关飞歌的知识和资讯,下次课交流。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从不知道苗族的飞歌到认识飞歌,在学习中逐渐喜欢苗族的飞歌,愿意了解关注我们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感情。(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唱谱、听辩的音乐体验活动中,了解苗族飞歌的构成音、色彩音降3和调式,并记住飞歌的基本固定旋律。2、采用学唱《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模唱《苗岭的早晨》主题旋律,对比两首作品的旋律,进一步熟悉飞歌。3、制作小提琴旋律的mid进行播放,现场钢琴伴奏,引导学生感受钢琴与小提琴相辅相成地表现清晨苗岭的朦胧秀美和苗家人的幸福愉快。(三)“知识与技能”目标2011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51、初步了解苗族飞歌旋律的构成音、色彩音和调式;熟悉陈钢和认识白诚仁两位作曲家。2、能较准确地唱苗族飞歌旋律,唱出滑音、甩音,并产生音乐记忆。3、能从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以及钢琴伴奏中,感受分析音乐作品描绘的苗岭美景和苗家人的幸福愉悦。4、能从彝、侗、壮、苗族民歌中准确听辨苗族飞歌,用飞歌固定的基本旋律,填词演唱。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苗岭的早晨》A部、B部主题旋律的音乐分析(二)教学难点:苗族飞歌旋律特点的把握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示意图2011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6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创设情境走进苗岭1、自弹自唱歌曲《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提问:大家觉得这首歌曲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演唱?像是哪个民族的民歌?2、组织学生回答。3、出示谱例,带学生学唱歌词。4、带学生唱谱,引导学生找出旋律的构成音、色彩音降3和歌曲调式。5、带学生再唱歌词。6、从雷公山引入贵州苗岭,简介苗族飞歌。7、出示相关图片,讲解,认识苗族的民族乐器芦笙、芒筒,感受苗岭风光。1、聆听老师演唱,感受歌曲演唱的环境和独特的韵味。2、回答问题。3、学唱歌曲。4、唱谱,寻找构成音和色彩音降3,判断歌曲调式。5、再唱歌曲。6、听老师讲解,知道苗族的飞歌。7、初步认识解苗族乐器、感受苗岭秀美的风光。本环节的设计是从一首苗族民歌《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入手。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感受歌曲浓郁的民族色彩。在学唱过程中找出歌曲的构成音和色彩音,小三度音程是苗族飞歌中最具色彩的独特音程。学生运用民族五声调式的学习经验,可判断歌曲调式为徵调式,也是温故而知新。学唱《雷公山》是学生初步感受苗族飞歌韵味,为后面阶段学习埋下伏笔。再由雷公山引入贵州苗岭。使学生在空间上有一定的概念。图片的选择也围绕音乐的需要进行选择,学生能感受到苗族的人文环境和独特的音乐气息。1、钢琴即兴伴奏2、无3、钢琴伴奏4、演示ppt板书5、钢琴伴奏6、演示ppt7、演示ppt,播放视频。14分钟晨曦初露新课讲解1、不告知学生作品标题,请学生聆听思考:a、音乐描绘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b、音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c、全曲分为几部分?2、组织学生回答问题。3、明示作品标题——《苗岭的早晨》。1、聆听全曲,思考问题。2、回答问题。3、确定作品标题。学生在不知作品标题的情况下,从音乐独特的飞歌旋律、和音乐意境中,大致可判断作品描绘的地点和时间。也是对前一环节中飞歌学习的巩固和检验。本环节也是初步聆听作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在聆听的同时,带着问题思考,1、演示ppt,播放音频。2、板书3、演示ppt7分钟2011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7飞歌悠扬新课讲解飞歌悠扬4、介绍作者陈钢、白诚仁。4、再次熟悉陈钢,认识白诚仁。是欣赏习惯的培养。4、演示ppt分段赏析1、A部分:①出示A部分飞歌部分乐谱,画旋律线,带学生唱谱。②提示学生找构成音,并注意色彩音降3,告知学生,这就是飞歌固定的基本旋律。③播放小提琴旋律的mid,用钢琴伴奏,引导学生感受钢琴与小提琴相辅相成地表现清晨苗岭的朦胧秀美。④引导学生聆听飞歌后面的鸟鸣声,并小结A部分的节奏特点以及速度和情绪。⑤引导学生用一个字小结A部音乐:“景”2、B部分:①播放B部分第一片段,鼓励学生随音乐律动,感受音乐情绪。②提问:这段音乐与A部分的飞歌有没有联系?带学生唱谱。③组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节奏、速度和情绪的变化。④播放mid,用钢琴伴奏,引导学生感受钢琴的伴奏很好地烘托苗家人欢快的心情。⑤播放第二片段,提示学生感受小提琴音色、速度的变化,引导学生想象音乐的情景。⑥用芦笙吹奏,帮助学生感受小提琴模仿芦笙的音色,和音乐粗犷的风①唱谱,通过旋律线的走向,感受飞歌特点。②找出旋律构成音,尤其注意色彩音降3。记忆飞歌固定基本旋律。③听老师弹奏,感受钢琴清淡的琶音伴奏,与小提琴的飞歌旋律共同塑造了白雾蒙蒙、晨曦初露的苗岭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