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问题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问题研究姓名:张耐冬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秦艳梅20070501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问题研究作者:张耐冬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商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宋万君浅析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商业经济2004,(4)金融业的经营分为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从国际上看,金融业面临着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混业经营的前提条件是:银行本身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和有效的内控约束机制;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高效;法律框架健全.采用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应从本国金融业的实际出发,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选择.2.学位论文邱静入世过渡期结束后金融业混业经营与中国证券业的发展2006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目前中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经营制度。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一方面话方强国金融机构将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将接受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各项主要原则的约束,对来自境外的金融机构提供与国内金融机构相同的待遇。同时,还将面临国内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矛盾的困扰。因此,中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制度将受到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制度最终将向混业经营制度转变。那么,在转换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问题:如,实现混业经营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如何改善实现混业经营存在的约束条件、混业经营应采取那一种经营模式、混业经营的实施是否会引发金融危机以及如何解决混业经营给金融监管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等等。随着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证券行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几年证券业的持续低迷,证券经营机构的全面亏损实在令人堪忧。因此,如何深化经营机制,选择有效的经营模式,完善混业经营所需要的制度环境和技术条件,使中国的证券业尽快走出困境,同时能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研究思路本文从金融业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理论分析入手,分析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各自的特点和比较优势,并结合西方金融业分与合的发展历史和中国金融业实践,说明了不同的制度环境有着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业经营体制,因此,无论是混业经营还是分业经营作为一种经营体制都有其存在或变迁的历史必然和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随后研究了中国入世后中国金融业所面临的制度环境,即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迫使中国金融业的经营制度实行强制性变迁——由现行的分业经营制度走向混业经营制度。论文进一步研究了在这种制度变迁中受冲击最大的实际上是中国的证券业,因为在混业经营的大环境下,中国证券业不仅要面对国内银行业对证券业的插足,还要面对西方全能银行的进入。因此,论文转入了对中国证券业为迎接混业经营的挑战而存在的约束条件、改进措施、模式选择等问题的专门研究。最后,论文研究了在新的金融经营体制下,金融监管部门如何改变中国现有监管体制,以适应由于混业经营使金融交易结构复杂化而给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和压力。三、主要内容混业经营是相对于分业经营而言的。在金融业中混业经营是指各种金融企业在业务上交叉经营的一种经营体制。狭义上的混业经营是指银行、保险、证券三业之间金融业务的合作与交叉经营。本文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进行混业经营的研究。第一章“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理论基础”由两节组成。首先是从经济学原理的角度分析了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理论依据,进而通过比较优势理论和合作博弈理论的运用阐述了混业经营的经营体制较之于分业经营的经营体制具有的比较优势,阐明了混业经营实际上是多方参与者博弈的过程,即通过建立合作博弈,达到帕累托最优,使各方合作者在付出最低成本的同时获得最大的效用。同时从多方面论证了分业经营论者以分业经营的立论——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角度来将金融危机的爆发归咎于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从经济学原理上说是不能成立的。第二章“金融业分业与混业经营的实践及启示,由五节组成。本章主要从西方金融业的发展历史和中国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实践来考察、分析各国实行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背景、理由、内容和意义。通过分析表明,无论是混业还是分业都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人们从风险的、费用的、效率的、自利的或综合的等等因素考虑而选择了分业或是混业都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理由。同时还说明了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知识、技术的不断积累和更新,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分混业的交替将成为历史的必然,且新出现的分混业也不可能是原有模式的简单重复,历史将赋予其更丰富、更有价值的内涵。第三章“WTO背景下中国证券业发展的趋势——混业经营”由四节组成。首先阐述了服务贸易总协定对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影响以及如何借鉴它国的经验和教训,充分运用《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则保护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其次,从中国入世的承诺以及中国证券业对外开放的进程来分析对入世给中国证券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并探索了在开放条件下如何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应对措施。最后,分析了由于市场环境的改变和中国证券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分业经营的经营体制最终将走向混业经营的经营体制。第四章“中国证券业走向混业经营的约束条件”由六节组成。混业经营的真正实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该具备一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基础。否则,这种经营制度变迁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得不偿失。本章从以下方面,分析了目前中国证券业走向混业经营存在的约束条件:第一节,制度性缺陷约束。由于中国处于新旧体制转换和交替的时期,证券市场的制度设置与制度安排不完善,造成了证券市场运行效率低下、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弱化、证券市场决策制度等缺陷。第二节,上市公司整体价值不高的约束。通过对证券公司财务指标的分析,反映了中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整体价值不高,竞争能力弱的问题。第三节,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约束。通过对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情况、盈利模式、经营模式以及服务模式的分析,得出了中国证券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的重要原因在于证券公司存在盈利模式缺陷的问题。第四节,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缺陷的制约。分析了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的狭窄直接影响了证券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第五节,证券业集中度低的约束。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结构属于低集中度产业,使证券公司数量过多,规模过小,生产分散,带来了证券公司的过度竞争和效率损失。第六节,法律监管制度缺陷的约束。论述了由于中国法律监管制度的缺陷,直接影响到了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进程和金融业的健康发展。第五章“完善证券业混业经营的内外部条件”由三节组成。证券业走向混业经营虽然是必然的趋势,但由于中国的证券业经过了一段赶超式的迅猛发展,堆积了诸多的问题,证券市场效率低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极不合理,证券公司无盈利能力、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能与市场发展的错位等等。论文从以下方面论述了完善和改进阻碍证券业实现混业经营的约束条件。第一,推行制度创新、转换经营机制。从产权理论的分析入手,论述了只有通过制度的创新,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才会从根本上解决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质量不高、盈利能力弱等诸多弊端。第二,优化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应拥有多个不同层次的市场,而各个不同层次对应不同的企业,各有一个不同的筛选机制,使企业有可能递进上市或递退下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结构体系。然而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的证券市场,政策性(非市场)因素对市场影响过大,造成了证券市场的畸形发展,这突出地表现为市场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如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投资者结构和证券市场体系单一等。因此,优化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能从根本上保证证券市场充分发挥资源的配置功能。第三,重构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这里通过对美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比较研究,表明了中国以规模扩张为主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已严重制约了证券公司的发展,为此,重构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成为证券公司走出困境,获取新生的关键。第六章“中国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由三节组成。首先对几种混业经营的模式的特点、产生的背景以及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然后结合中国证券业的具体情况,论述了中国证券业实行混业经营虽然是历史趋势,但在“安全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下,需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以分业为主,允许混业实践,培育混业的成熟环境和条件。第二阶段,在建立以证券公司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基础上,分梯次、多元路径推进混业经营。最后阶段,在内外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最终过渡到完全意义的混业经营模式。第七章“混业经营与中国金融业的监管”由四节组成。首先通过对世界各国的金融业发展和监管变革过程的考察发现,每个实行混业经营的国家都要面临由于混业经营引起的金融交易规模的急剧增大、金融交易方式的日趋复杂,从而加大监管难度,使金融监管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的问题。其次,通过对当前中国金融业发展情况的分析,发现各金融机构为提高竞争力,正通过层出不穷的业务创新来规避或突破分业经营的限制,走向混业经营。因此中国目前分业经营的监管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形成了法律和监管上的真空,并因此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再次,通过借鉴国际金融的监管经验,论述了中国现有监管体制如何从现有的机构监管向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转变,从而建立起一套高效的金融监管体制,为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时,针对金融控股公司已成为中国实行混业经营的主要模式,介绍了西方国家值得借鉴的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监管的先进经验和手段。最后,论述了如何加快完善中国的金融立法、研习WTO有关金融业的法律条款,为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提供法律上的保障。3.期刊论文隋守江.张立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2)我国金融业从目前我国的电子网络技术、金融法律、金融监管体系、银行证券市场制度、金融机构内控制度等方面看,混业经营要求的严格自律制度难以保证.所以,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在我国还要存在一段时间.从国际金融业发展看,混业经营已成为模式.向混业经营转化是国际潮流,也是我国金融业的最终选择,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业会有几年的过渡期,应当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从加强风险控制和增加国内金融业竞争能力着手,做好实施混业经营的准备工作.4.学位论文汪发成关于金融业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问题的研究2002二十世纪末,世界金融业出现了一个新趋势.实行金融分业经营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放宽对金融机构经营范围的限制,允许跨行业混业经营.该文首先对分业经营的始作桶者美国金融业约七十年的分业经营历史进行了回顾.接着分析了从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的原因,分别从金融功能观点角度和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两个角度剖析混业经营现象,比较并总结了两种模式的利弊,并介绍了混业经营的模式和金融监管模式的相应调整.中国是否应当继续实行金融分业体制?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该文后一部分介绍了中国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确立过程,总结了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特征;对中国金融业的现状进行考察,指出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系统性高风险;根据对变革分业经营制度的潜在利润和潜在成本的分析,结合中国金融的现状,指出分业经营体制是与中国金融业现状相适应的模式,中国应当继续坚持分业经营制度,加强金融监管以防范系统性风险,同时加快金融业改革,促进中国金融的健康发展.5.期刊论文姜爱林.JIANGAilin国内学者关于金融业分业经营若干问题研究述评-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8(4)分业经营是银行业经营的一种基本模式.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相关法规不健全、金融领域的监管还缺乏力度,内部约束机制还未真正得以建立,所以1993年前后中国必须实行分业经营.到2003年,中国金融业分业监管体系初步建成.分业经营对于规范中国的金融秩序,降低和化解金融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长远看,分业经营只是一种权宜之计,随着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和监管机构监管水平的提高,在规范经营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应逐步放宽对混业经营的限制.6.期刊论文柯思宇浅谈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1 / 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