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与银行稳定性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与银行稳定性研究姓名:王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朱孟楠20080301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与银行稳定性研究作者:王波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贺建清.HEJian-qing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08,24(3)2005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取代了过去的流动性不足,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对银行流动性过剩这一广为受到关注的新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首先,简述流动性过剩的含义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具体表现和流动性过剩的不利影响.其次,重点分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指出持续的贸易顺差和当前我国的货币机制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最后从微观、宏观层面和金融监管当局角度提出破解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具体举措.2.学位论文徐路露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研究200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增长率位居世界前列。但就在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就在我们走出通货紧缩后,似乎又遇到了通货膨胀的难题。各种资产价格过快上涨,银行存贷款差额不断增大,流动性过剩——一个新的名词摆在了我们面前。从2005年开始,在国内展开了一场关于流动性过剩的大讨论,何为流动性过剩,其出现的原因在哪里,它的产生对我国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去治理它,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急需解决。本文对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流动性过剩的表现、成因、影响以及对策等方面的研究做了文献综述,在对流动性过剩概念进行分析定位的基础上,剖析了流动性过剩的主要表现、形成原因和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流动性过剩的建议。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流动性过剩概念的界定和表现形式的分析。这部分重点讨论了流动性过剩的含义。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流动性过剩的解读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首先引入了国外几位学者对流动性过剩的定义,接着梳理了国内学者从银行体系、货币供给、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等不同层面对流动性过剩的诠释,最后着重阐述了曾康霖教授在《流动性过剩研究的新视角》一文中对流动性过剩含义的理解。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本文的角度出发,给出了流动性过剩的定义,即:当商业银行持有的资金超过了维持必要流动性所需的资金,并为此承担较高资金成本时,就出现了流动性过剩问题。也即是流动性供给超过了流动性需求。其其直接表现为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本部分还通过具体数据和图表对流动性过剩的具体表现做了详细阐述,主要有以下几点:流动性过剩的第一表现是存贷差与存贷比的扩大。从1995年到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差出现了不断增长的态势,到2006年末,存贷差已经达到了10.97万亿元。如此大的数字说明了大量的资金存在于银行体系内部,无法转化成贷款投放到实体经济中去;其次,流动性过剩表现为M1、M2增速差距的持续拉大。根据货币供给结构理论,整个社会的货币量按照流动性分成M0、M1、M2和M3。其中,M1体现了货币存量的重要流动性特征,M2能较好地体现出货币存量总额的变化特点。因此,通过对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和M1、M2增速的比较可以有效的反映出货币存量流动性的变化特点及趋势。从2000年开始,M1、M2的增速差距就呈“喇叭口”的状态发展,流动性过剩的形势愈加发展。但从2006年末开始,M1、M2之间的“喇叭口”现象开始转为“倒喇叭口”,这一现象表明,货币正迅速从银行体系中释放,并加快在社会上流通运转,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存在;再次,超额准备金的居高不下也反映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影响银行流动性大小的直接因素就是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大小,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既可以发放贷款增加资产,又可以支付存款减少负债。银行出于对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考虑,会在央行有一定的超额准备金,但出于对收益的追求,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应适当。而我国从2005年开始,超额准备金的数额就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在超额准备金率下调的情况下,其数量依然稳步上升;最后,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还表现在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量的增大。在目前货币市场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倒挂的情况下,银行间市场的交易仍然十分活跃,这无疑说明银行的资金非常充裕。第二部分从流动性过剩对经济、对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自身三个方面,阐述了流动性过剩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影响。本部分首先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经济的影响。过多的流动性由于缺乏分流的渠道,不断涌向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造成了股市交易量的大增,股市持续走强,股指不断创新高;同时房地产价格也一路飙升,股市与房市泡沫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流动性过剩的存在,也使得我国物价上涨过快,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增大。其次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该小节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1、货币政策在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上的困境;2、流动性过剩抑制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力;3、流动性过剩加大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再次,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自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削弱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加大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并且使银行陷入了更多的两难选择。第三部分是对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分析。首先从国际因素来看,我们认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产生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大环境下必然发生的。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反映了当前国与国之间在贸易上联系日益紧密、资本在国际上的流动更加自由化。在这样的前提下,在美元不断贬值、美国贸易逆差不断增大、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下,使得大量的资金从境外流入我国,流动性过剩更加明显;其次是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从我国1994年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双顺差”,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鼓励生产型的财税政策,“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进口替代型的产业政策,鼓励引进外资的贸易政策以及当前我国的内需不足使企业大量出口产品,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这直接导致了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激增,成为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国内因素来看,既有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也有商业银行以外的原因,外部原因包括了:居民储蓄超常规增长、金融市场欠发达,居民和企业的投资渠道狭窄、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是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内在原因、企业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工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银行贷款空间,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有: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提高、不良贷款的剥离与核销力度的加大、商业银行内部缺乏强有力的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动力机制、还有商业银行自身运用资金上的问题。在本部分的最后,综合上述分析,考虑到世界流动性充裕的经济形势在短时间内难以扭转、国际收支的平衡和“双顺差”的调节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外我国现存经济结构不平衡的转变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并且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将是一个长期持久性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对改善流动性过剩提出的一些建议和对策。文章认为,改善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必须改变双顺差格局,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增加外汇运用方式,从根本上减轻央行货币供给压力。这一小节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管理改革,重点是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改革结售汇制度;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双顺差”,对经常项目下的顺差,我们要充分采取降低出口退税、调整加工贸易政策,重点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等措施进行调节;对资本项目下的顺差,应继续深化“走出去”战略;三是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外汇运用方式。第二,继续发挥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第三,采取财政政策改善我国经济结构,减轻流动性过剩。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主要工具,货币政策的特点在于其总量调节,而实现结构优化是财政政策的优势。最后还提出了其他的一些调控手段,包括: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实行存贷利率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步伐,健全和完善金融市场结构、商业银行应加快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应对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难题。3.期刊论文冯彩.王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负效应及共同治理-现代经济探讨2008,(3)流动过剩分为宏观层面流动性过剩和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该文研究了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程度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商业银行自身层面以及双顺差、高储蓄、全球流动性过剩等外部视角分析了其产生的综合原因,并分析了商行流动性过剩对于商业银行、货币政策效应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效应.最后从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以及政府共同治理的视角,提出了治理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建议.4.期刊论文董积生.戴鉴雄.DongJisheng.DaiJianxiong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考察-财经科学2007,(1)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许多研究.本文另辟蹊径,从商业银行成本收益角度出发,通过对银行体系在中央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和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的情况进行考察,得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仍旧面临着流动性过剩问题.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是2004年以后才在我国经济领域中明显展露出来的.文章系统考察了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因素,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产生作用:分业经营体制下存差规模快速扩大;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出现;货币流通速度加快.5.学位论文何松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2007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进行,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中的规范经营理念和制度管理效果逐渐强化,进而出现对银行结构和潜在风险隐患的关注和担心,其中最重要的焦点之一集中于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和被关注,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改革意识和效率的提高,实质性的银行经营管理模式逐渐脱离经济效益低下或空洞的管理局面,机构或市场愈加注意改革的利润,风险和前景;另一方面则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或多或少还有偏差或极端性,改革积极层面有时掩盖或扩大了矛盾问题的内容和实质,或许说是我国金融改革深入必须遇到的问题。目前从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关注来看,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起因源于中央银行发布的2005年末,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较2004.年末提高了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5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比2004年末低1.5个百分点。2005年末,金融机构存差由2004年末的6.32万亿元扩大到创记录的9.25万亿元,约为2000年的4倍。为此,国内市场开始广泛关注巨大存贷缺口可能引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问题。(应该指出整个金融机构存差扩大并不必然表明银行处于流动性过剩或资金闲置状况,以下章节将具体阐述)。流动性的相对过剩,若不给予足够重视并加以适当疏导,会产生一系列新问题。首先,流动性相对过剩将导致过度竞争,盲目地竞相追逐“大户”,非理性地降低贷款条件和下浮利率,将放大信贷风险和利率风险;过多的流动性投向资金和货币市场,导致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工具利率持续走低甚至和存款利率倒挂,削弱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其次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还会加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成本,降低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商业银行大量持有央行票据,超额准备金,将使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大打折扣。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多种分析方法,对银行流动性过剩这一广为受到关注的新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指出了持续的贸易顺差和当前我国的汇率机制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分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若干衡量标准,其中以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为重要标志,最后从微观和宏观层面提出了破解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具体举措。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分析了当前银行流动性过剩产生的背景和表现形式,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研判。首先,对流动性过剩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简言之,当商业银行持有的资金超过了维持必要流动性所需的资金,并为此承担较高资金成本时,就出现了流动性过剩问题。还阐述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流动性供给,净流动性头寸等观念。分析了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能

1 / 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