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考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数学思考(1)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00~101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记录、归纳、列表等方法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好处。2.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3.进一步体验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三、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难点: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四、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五、课前教育:六、教学设计一、回忆数学思想方法,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数学趣题,你还记得吗?预设:1.鸡兔同笼;2.烙饼问题;3.抽屉原理……还记得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吗?预设:1.数形结合;2.列举;3.假设;4.化繁为简……总结: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思考,简捷地去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一些有趣的题目。(板书课题:数学思考)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十分扼要的说明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所以,课一开始我调动学生的原认知,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知识,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学习例1(课件出示例题)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一)尝试探究,探索规律请同学们认真审题,尝试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是如何解决的。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搜集素材。2.学生汇报自己的思路。先展示错误的答案,没有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学评议)再展示正确的答案,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学补充。预设:(1)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先画图再数线段的条数。(2)运用化繁为简的思想,先从两点连成一条直线开始,逐渐发现规律。设计意图:在经历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单靠动手是不够的,动脑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途径,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直观的展示给学生,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二)展开讨论,总结规律2师:如果点数不断增加,我们需要一直连下去吗?那我们一起来找找看点与线段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寻。1.团结起来力量大,请4人小组展开讨论。2.交流汇报。(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教师把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在2个点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就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成一条线段,所以前面有几个点,就会增加几条线段。例如:当第3个点出现后,这个点只能和前面已有的2个点连成2条线段,所以3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就写出了算式1+2,即从1开始前2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抽生回答:4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为什么只从1连续加到3而不加到4呢?5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为什么只从1连续加到4而不加到5呢?3.只看算式,你能发现几个连续自然数的个数与点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吗?(只要学生回答得正确就给予肯定,不规范的语言教师进行引导)讨论后小结: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1。4.现在大家能用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直接计算出6个点、1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吗?20个点呢?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写出6个点、10个点、20个点连成线段条数的算式并快速计算。(交流汇报,大屏幕展示,师简单介绍省略号的用法)5.小组讨论n点连成线段的条数又该怎么表示?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因为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1,比n少1的数即是(n-l),所以n个点连成的线段条数就是从1开始前(n-l)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即:1+2+3+…+(n-1)。6.师小结:今天我们发现的点与线段之间的规律就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表示。7.现在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请教你们:刚才很多同学在计算10个点、20个点连成的线段时,那么多个连续自然数相加,你们用的是什么好方法那么快就算出了答案?以10个点为例说说。8.老师引导学生找出并板书计算”个点连成线段条数的另一个算式:n(n一1)÷2。9.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发现的点与线段之间的规律用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进行计算。设计意图:在经历了丰富的连线过程之后,让学生观察表格以及算式,使学生通过数形结合,同时用从简到繁的思考方法发现计算更多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接着让学生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推算n个点连成线段条数的算式,再让学生通过在计算方法中发现另一个算式并体会其好处,把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整个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接受挑战,用我们今天所学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信心吗?基本练习:1.足球邀请赛队如下:日本、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每两个球队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踢几场球?2.每两人握1次手,4个同学一共要握几次手?(学生相互握手)全班同学又该握几次呢?用哪种方法能快速解决这一问题?(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全班同学团结协作,用了从简单问题人手找出规律,并学会了用规律解决问题,这是数学的发现。你们真了不起!在数学上像这些有规律的问题还有很多,让我们继续探索吧!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是教师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的一种教学手段。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在基本练习中让学生熟练利用已学知3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变式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思考问题;在拓展练习中没有了图形,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激活、思维真正展开想象,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落到实处。三、探究学习例21.创设活动情境。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师:读完题目,你有什么感觉?生:(自由说)师:你有办法吗?(导出可用列袁法)2.提出研讨问题。默读题目,能读懂吗?小组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汇报: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板书:列表分析)出示表格。可以用什么方法把题意给整理、表示出来?如:用“/”表示到会,用“O”表示没到会。3.引导提问。(1)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A只可能和D、E或F同班。(2)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或E同班。(3)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同班。4.那么B和C分别与谁同班。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B只可能和F同班。所以,C只可能与E同班。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有不同的推理方法吗?你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最后的结论是什么?(是相同的)5.巩固练习。独立完成做一做,交流各自思路。王阿姨、刘阿姨、丁叔叔、李叔叔分别是工人、教师、军人。王阿姨是教师;丁叔叔不是工人;只有刘阿姨和李叔叔的职业相同。请问:他们的职业各是什么?四、全课总结同学们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发现数学和数学的美,所以希望每位同学喜欢数学、爱数学,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一定会有更神奇的发现,希望每位同学加油!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数学美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树立远大的理想!4课后反思: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