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十二五”期间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的主要成就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开封“十二五”期间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的主要成就——新闻宣传力度不断加强。“十二五”期间,开封广播电视系统广大新闻工作者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按照“三贴近”的原则,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政治敏感性和工作责任心,广播电视宣传质量明显提升,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保证。全市广播电视稿件播出量、上省台、中央台播出数量年年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市本级广播电视媒体创办了《直通开封》、《关注》、《行风热线》、《希望田野》、《菊城报道》《收藏开封》、《我家有喜》,等一批在群众中有较大影响的栏目。目前自办栏目已经达到26个,开封广播电视报由“十一五”期间报纸是黑白套红四开八版,发展为彩印四开三十二版的生活周刊。全市广播电视共有100多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全市现有出版物经营单位共235家,报纸4种,期刊11种。报纸总印数3150万份,总印张1.26亿印张,新闻出版在文化宣传中的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健全。目前,全市有公共图书馆6个、文化馆(群艺馆)11个、文化站90个、社区(村)文化活动室418个,形成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覆盖城乡。兰考县、杞县、通许县新建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已经建成,部分已投入使用。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向基层拓展和延伸,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县级支中心10个,村级基层服务点1514个;建成农家书屋2413个,每个书屋统一配备了图书、音像、报刊、书柜、阅览桌椅等2万余元的设备设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的广电大厦于2012年投入使用。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组织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岳飞文化节、开封禹王大庙会、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比赛等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节会活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大力开展延伸服务,实现了免费开放;以文化进社区、送文化下乡、“欢乐周末”广场文化活动等文化品牌活动为抓手,依托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及重大庆典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唢呐表演擂台赛、开封盘鼓大赛、“送书上门”、“图书漂流”等200多场(次)文化活动;积极组织“河南省舞台艺术送农民”、政府购买公益性演出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较好保护和传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注重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完成全市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区)级非遗项目四级名录体系,组织开展了“文化遗产日”、“非遗专题讲座”、“非遗进校园”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重点对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盘鼓、汴绣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和保护,拍摄了专题片。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7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传承人34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27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71人。——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13万户,基本完成了数字化改造;地面数字电视达到48套节目容量,已发展用户5万多户;全市有广播电台7座,电视台或差转台7座,已经形成了以中央、省、市台节目为主体、有线、无线、光缆互为补充的传输覆盖网络。市广播电视台广播节目建立了数字化音频工作站,交通文艺广播,对农村广播,新闻广播不断完善,旅游广播开播;市广播电视台电视节目建立了20条非线性编辑线,实现了硬盘播出,覆盖率大幅上升,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设备配套的节目采集、制作、传输、播出、覆盖体系;开封视听网将两套开封广播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和四套广播节目通过互联网同步向全球直播;全市有6家影城投入经营,座位总数5000个。全市现有出版物经营单位共235家,其中二级批发单位9家(国营单位6家,私营单位3家),市区个体零售单位130家,四县个体零售单位105家(兰考县除外),从业人员1787人,实现年销售额1.31亿元。全市报纸期刊品种数为:报纸4种,期刊11种。报纸总印数3150万份,总印张1.26亿印张,分别同比增长2.8%和2.3%,期刊总印数660万册,总印张1.65亿印张,分别同比增长3.2%和2.6%;总体呈上升趋势,总收入达3.2亿元。全市共有印刷企业403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7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32家,其它印刷品企业76家,专业排版制版印刷企业1家,打字复印部印刷企业287家,从业人员4030人,实现年销售额3.2亿元,纳税总额1.3亿元。截止2014年8月底,全市新闻出版业总产出预计达到9.8亿元,实现增加值4亿元,利润总额1.3亿元,纳税总额1.2亿元,新闻出版产业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巩固。——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全力打造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能打硬仗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充分发挥好文化市场行业协会、“五老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把好文化市场准入关口,完善行政审批官方网站“办事大厅”内容,精简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将“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宗旨落到实处。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不断加大对网吧、演出、娱乐、出版物等重点经营场所和领域监管力度,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打击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一系列执法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720人次、检查经营场所9000余家次、查处违规经营网吧200余家次、非法使用地面接收设施单位4家、收缴非法出版物1000余件,共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280余起,查处非法安装地面电视传播设备事件300多起,收缴非法安装接收设施100多套,对非法广播电台、电视台多次开展集中打击,并先后取缔了4个非法电视台和1个非法广播电台,有力地维护了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秩序,确保了文化市场繁荣稳定。——文化艺术取得丰硕成果。开封先后获得了国家颁发的中国民间文艺之乡、中国书法名城、中国木版年画之乡、中国盘鼓之乡、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文化先进县、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推出了音乐剧《焦裕禄》、豫剧《赵匡胤》、《大河惊涛》等精品力作,打造出大型室内文化旅游演艺秀《千回大宋》、水上演艺秀《银基O秀》、铁塔光影秀、实景演出《忠烈千秋•杨家将》等优秀演艺节目,繁荣了开封文化艺术。仅2011年至2014年8月,开封组织编创的文化艺术作品先后获国家级、省级以上奖项226项,全市广播电视作品共有123多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文化交流活动深入开展。面向世界,走向全国,搭建了多层次文化交流平台。精心组织举办2013河南国际民间艺术周开封日活动,组织撂石锁、民族舞、空竹、武术、腰鼓等19个具有开封特色民间艺术团队,与来自埃及、土耳其、孟加拉、斯洛文尼亚的国家艺术团体,分别在开封市区的六个场地进行同台表演,让国外的艺术家与开封艺术家进行交流沟通。先后组织开封文化项目参加了上海国际文化艺术节、中原文化澳州行、中原文化港澳行、中原文化韩国行、韩国首尔鼓乐艺术节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开封杂技艺术赢得上海外宾演出市场长期驻演,开封盘鼓在上海世博会河南周开幕式上作为第一个节目亮相。组织汴绣、朱仙镇木版年画等非遗项目积极参加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国家级非遗活动,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分别组织上海京剧院、省话剧院、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河南省曲艺团到开封演出京剧《龙凤呈祥》、话剧《红旗渠》、《老汤》等剧目,让高雅艺术走进开封百姓身边。——文化体制和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一是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09年12月由市三局合并成立了市文广新局后,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方面的审批事项全部归口局审批科负责,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负责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先后向各县区下放出版物零售单位、娱乐场所行政许可等9项审批项目,把所有转报项目变为服务项目,简化优化审批程序,提高了行政服务效能。二是文艺院团转制富有成效。针对市直国有文艺院团缺乏活力、生存困难的问题,我市于2012年6月将原开封市豫剧院、开封市杂技团和开封市歌舞剧院转企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三个院团每年商业演出800场以上,演出水准和职工收入得到提高。各县文艺院团也都按照改革政策撤销了建制,并入到当地文化馆,力量和资源得到整合。三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引进文化人才,改革文化管理机制,先后完成了局属公益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和绩效工资制度等方面改革。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合并成立开封广播电视台后,积极整合资源,推进内部改革,增强了广电媒体发展的活力。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