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汉统治者为抵御匈奴侵扰所采取的巩固边疆的措施及汉匈经济文化交流,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基本概况并正确认识他在西汉民族融合与对外交往中的作用,认识汉朝对南方的经营情况和对朝鲜、日本的交流。2.过程与方法:结合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等历史地图,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建立教学线索并从中获取准确的信息。利用丰富的图文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开展有效对话讨论。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汉朝开疆拓土的过程,知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展现汉朝与世界各地的交往,认识到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秦汉时期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的主要过程。2.难点:分析秦汉时期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举措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影响。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2.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学会从历史地图中获取准确的信息。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比较地图,说说西汉疆域与秦朝疆域的不同观察讨论,比对两幅疆域图,找出不同点通过比较,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西汉疆域的扩大部分,为接下来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做好铺垫活动一:经略北疆1.出示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观察地图,尝试着描述西汉和匈奴战争演变过程2.出示四则材料:分析西汉对匈奴的政策为什么会发生从防御到进攻的转变?生:前期为匈奴跨越长城,南下侵扰西汉;西汉后来三次出击匈奴,设置六郡,并将匈奴赶到大漠以北生:汉初采取防御政策是因为匈奴非常强大,而自身实力薄弱;武帝时期主动出击匈奴是因为和亲并不能带来长久和平且西汉国力逐渐强盛生:昭君出塞是在汉匈借助于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更加直观简单地了解汉匈关系的演进,避免了文字的繁缛结合丰富的文字资料,分析汉匈关系演变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结合材料,在阅读理解3.展示昭君出塞图和相关文字资料:结合材料,你如何评价昭君出塞?两国因长年战争国力受损情况下实行的一个举措,有别于战争,她以一种和平的方式换取了长久的稳定,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应当受到大家的尊敬的基础上,采用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方式,从多个角度阐明昭君出塞的意义,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表达能力活动二:凿空西域1.展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观察地图,“西域”指哪里?张骞为何前后两次出使西域?2.出示图文资料:翦伯赞评价张骞是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你是否认同?请说明理由生:西域指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是为了访问西域各国生:认同。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公元前60年,新疆地区正式纳入汉朝版图;丝绸之路的开辟,使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日益活跃简单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基本概况从多个角度阐明张骞通西域的意义,同时对张骞的性格形象有较深刻的了解活动三:经营南方出示图文资料:观察地图,西汉建立初期在统治上面临哪些问题?生:诸侯王势力庞大,闽越、南越等南方地区不受中央政府管辖分析西汉前期形势,简单了解汉武帝时期对南方的经营过程活动四:东边往来出示图文资料: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生:东汉与日本、朝鲜有着密切的交流借助于确凿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记载,了解汉朝与日本、朝鲜的交流往来课堂小结虽然以后各朝代的疆域随国家实力变化而变化,但大体以汉唐疆域为基础而赢缩学生相互交流从整体上把握汉朝疆域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回顾汉朝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过程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以图读史:通过观察、比较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对西汉疆域的开拓有较直观鲜明的认识,再利用汉匈战争示意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西汉前期形势图、东汉时期中外交通路线图等历史地图分别进行探讨,构建了清晰的教学线索,有利于学生的接纳和理解。解析史料:基于大量的课内外阅读,筛选有针对性的、丰富的史料,图文互证,形象生动地分析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如“结合材料,分析西汉对匈奴的政策为什么会发生从防御到进攻的转变”,也为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价提供了有效、坚实的依据。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全称参与,耐心观察,细心指导,发现细腻的思维,开展有效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