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克白组群城市风貌系统引控策略研究学号2013010130姓名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导师杨剑(教授)所在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年月日填开题报告内容一、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1、选题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1选题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化现象使得政治、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随之而来的还有文化趋同化。改革开放至今,“现代化”已经转变成一种更加隐晦的概念,中国的城市特色也已经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可以说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逐步丧失它的特色,出现了城市特色危机:城市记忆消失、城市面貌趋同、城市建设失调、城市形象低俗、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精神衰落、城市管理错位、城市文化的沉沦等问题[1]。随着这种城市风貌和特色危机的上演,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参与到城市风貌的课题中来,不少城市也在积极开展城市风貌规划或相关规划。但是,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城市风貌规划作为一项非法定规划,目前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规划成果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可以说城市风貌规划的相关研究依然是一个具有可能性的课题。城市风貌规划作为一项系统的技术工程,对城市的整体风貌进行有效的控制,引导城市设计和建设的实施,是亟待探索的领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克拉玛依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功能不断提升,城市空间迅速拓展。随着克白组群石油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物流产业的迅速兴起和商贸、文教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各项用地还将有一个大的扩张。在快速城市化建设的同时,克白组群面临着如何保护石油工业建设历史发展进程及塑造新城石化工业城市形象的课题与任务。1.2研究意义1.2.1理论实践意义本论文是以实际项目研究为平台的应用研究,在实践的同时也对理论梳理进行适当的反馈修正。克白组群属于典型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条件突出,城市正处于快速建设时期,可以代表我们大多数中等规模城市的发展现状。在克白组群的实践,对风貌理论的完善和反馈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有利于我们总结出针对塑造良好城市风貌更有效的操作方法,对其他城市的规划实践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1.2.3现实意义作为典型的石化工业城市,克白组群城市风貌的塑造和延续具有极强的迫切性,如何在总规对土地进行二维控制引导的前提下,塑造克白组群的城市风貌新形象;如何规划安排克白组群的城市空间色彩、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城市通道风貌、城市夜景照明;如何控制引导克白组群的城市建筑风格、城市绿化形象、城市街具设施设计、城市铺装、城市户外广告、店招,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目标和任务。1.3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3.1国外相关研究进程城市风貌规划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城市美化运动[2],城市美化运动实质上是城市的“景观改造运动”。城市美化运动的目的是期望通过创造一种新的物质空间形象和秩序,来恢复城市中因工业化的破坏性发展而失去的直觉之美与和谐生活,以创造或改进社会的生存环境。这次运动促进了城市与景观专业的和学科的发展,改善了城市的形象,加速了景观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形成。二战以后,随着战后重建、城市更新,许多城市的环境和面貌得到了新的改观,城市特色、城市风貌的塑造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更趋于成熟。有从城市宏观层面上开展的城市景观设计,如在1967—1970年间,美国旧金山都市计划局的城市设计小组完成了旧金山市整体城市设计。也有从中观层面展开的风貌设计,如西雅图市的城市带状公园,以其大手笔的气魄创造了一个闹市中的步行者的天堂。更多的则是从微观层面上进行的风貌设计,如城市中心区、公园、商业步行街或某些建筑群的综合环境设计等。这些从宏观到微观的城市设计,都塑造出比较好的城市风貌。80年代以后城市形象的公共管理是全球性疑难杂症。英美国家依照其习惯性理性思维,走的是以城市设计导则为标志的法制化道路[3],实践证明,文化艺术与法制管理各自的规律难以调和,故城市形象管理至今仍未正式进入其法定规划的轨道。上世纪90年代起,法国和日本走出了艺术价值管理(柔性管理)的新路。1993年法国率先颁布《风貌法》,修订乡村法、城市法典、分权法等法规条例,设立景色景观委员会。2004年通过的《景观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城市的建筑色彩及环境景观。2012年由20多个国际性组织向联合国提交了《国际风景公约》(GLC)提案,其共同特点是:确立了城乡风貌作为公共福利的法律地位;承认城乡风貌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反对用“一刀切”机械理性逻辑来简单化地管治感性逻辑的艺术问题[4]。1.3.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A.城市形态学基于城市形态学原理,同济大学张剑涛认为“城市规划、建筑形态和土地利用模式这三种形态要素组合形成了城市风貌细胞;同类的城市风貌细胞组成了城市风貌单元;各种城市风貌单元进一步组成了不同等级的城市风貌区。一个城市可以划分为由不同等级的城市风貌区组成的一个整体。”他认为,“城市风貌规划是进行城市风貌区的划分和管理。”[5]并在《城市形态学理论在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划中的应用(2004)》一文中,以城市形态学中的城市风貌区划定的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运用该理论对上海市卢湾区的中心地区城市风貌特色进行了实例分析,研讨了其在中国的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划中的应用前景。B.类型学基于类型学原理,同济大学周俭认为城市风貌是由建筑、街道、界面组成的多样的空间肌理,设计阶段包括肌理类型的辨别提取、类型还原、形态重组,设计原则有保护肌理、修补原型、功能导向、关联拓展、整合创新等[6]。以此为出发点,他对上海老城厢方浜中路街区城市设计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尝试了一种关于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更新的概念和方法。C.系统理论根据系统学的观点,一切系统都具有要素、结构和功能三大因素,并且一定有一部分要素在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杨华文(上海市规划局)、蔡晓丰(同济大学)基于系统学原理,结合凯文·林奇的城市五要素,认为城市风貌设计对象可被划分为五种结构,分别是城市风貌圈、城市风貌区、城市风貌带、城市风貌核、城市风貌符号。以此为思路,杨、蔡概述了城市风貌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风貌特色内涵的确定、城市风貌区与非风貌区的确定、城市风貌核的塑造与保护以及城市风貌符号的创造与维育[7]。D.景观规划原理与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基于景观规划原理,云南大学李晖认为城市风貌规划要素包括景观中心的确定、景观轴线及景观视廊的控制、景观序列的组织、绿地系列规划、高度控制系统、天际线的形成、建筑物的形式与风格设计等七个方面[8]。并以《景洪市澜沧江沿江风貌规划》为例,论述了景洪市澜沧江沿江城市风貌规划的原则与策略,探讨了这一区域规划在整个景洪市乃至西双版纳-澜沧江一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北京大学俞孔坚用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与城市风貌规划相结合,认为城市风貌规划具体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在高、中、低三种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建立防洪安全格局、生物安全格局、乡土文化安全格局、游憩安全格局、视觉安全格局等五大格局,并由此建立城市整体的生态基础设施,明确哪些是城市风貌特色构建过程中的“非建设区”和“可建设区”,并回答“如何改变现状城市风貌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步,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城市风貌的总体特色,回答“未来形成怎样的城市风貌特色?”。(1)建立防洪与生物保护网络,形成生态景观特色;(2)建立乡土遗产网络,塑造历史文化景观特色;(3)建立游憩网络,凸显游憩景观特色;(4)建立视廊保护与建筑高度控制网络,构建视觉景观特色[9]。此思路在《威海城市风貌规划》中得以应用。E.传播学基于传播学原理,华中科技大学余柏椿教授认为城市风貌具有大众媒介的特性,其规划设计可以运用大众媒介的一些规律和手法。人们追求城市风貌的实质就是追寻独特的信息,而信息传播的关键在于人。城市风貌感知一方面来源于符合受众心理特征的承载着明确信息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是利于人们感知的场所,它们共同构成城市风貌感知系统[10]。并在遂宁市城市风貌规划设计中从进行城市风貌定位和构建“城市风貌感知系统”两方面探索了传播学原理在风貌规划中的应用。1.3.3研究趋势虽然,目前对城市风貌做了很多工作,但存在困扰我们的地方依然很多,主要表现在实际应用偏少、规划内容不统一、成果深度和形式不一等方面[11],为统一目前的纷乱复杂的城市风貌规划现状,首先,有必要进行城市风貌体系论证。一个完整的城市风貌体系包括理论体系、技术体系、控制管理体系,只有这些体系统一、完整,才能使规划编制人员有依据进行编制,规划管理人员有参考依据进行管理。其次,统一城市风貌规划内容、深度。各地城市风貌规划内容差别较大、深度差别也较大,很难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所以有必要,把城市风貌规划的内容和深度进行统一,成为日后风貌规划的参考依据。再次,统一技术规范。统一的城市风貌技术规范能够使城市风貌规划快速地被规划编制人员掌握,被规划管理人员应用,被普通民众所接受。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统一的城市风貌规划技术规范是风貌规划能否普及的一个关键。随着民众对城市风貌的深入参与、城市风貌体系研究领域的健全、城市风貌编制人员知识背景和规划水平的提高、规划管理人员对城市风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城市风貌规划必将像城市规划一样,在城市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并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2、选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1研究内容针对城市风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现状,研究的重点是城市风貌的系统认知,如何认识、分析城市风貌系统,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创造好的城市风貌。并以克白组群为空间范围,实践分析其风貌规划。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城市风貌的内涵及其相关概念进行深入探讨。(2)对国内外相关城市风貌研究进行总结与论述。(3)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对城市风貌系统的构成要素、层次类型、结构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构成基础性的理论分析工作。(4)提出城市风貌系统引导控制策略,形成城市风貌系统规划体系,包括基础调研、风貌定位、风貌规划、导入实施、控制管理阶段。(5)以克白组群为例,实践运用上文研究方法体系对其城市风貌进行规划引导控制。2.2研究目标及预期成果本论文预期的成果是在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建立城市风貌系统引控机制,形成一套通往该成果的技术路线。另一方面,为塑造“世界石油城”形象、创造和保护城市风貌特色、改善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加强城市风貌管制,本研究旨在提出克白组群城市风貌系统引控的策略,为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研究思路、技术路线或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3.1研究思路论文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理论研究主要是对现有的理论方法进行系统归纳与整合。而实践研究则是检验理论和完善理论的必要途径,对具体城市的实践活动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从而探索一种将理论应用到现实中的模式和方法。论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综合归纳解决方法途径与实践研究的路线。3.2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进行资料收集。(2)系统分析:城市风貌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系统,对其研究需要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整体分析其功能与结构,研究其变动规律,并优化系统。(3)分析演绎:对国内外相关城市风貌建设的理论实践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共同规律,演绎出可以应用于以后实践的方法体系。(4)案例研究:对相关成功规划设计案例进行研究,结合案例的实践运用,为理论提供参考和支撑。(5)实地调查与问卷调研:对相关实例进行实地调查,通过拍摄照片、查询资料以及问卷调研等方法获取相关资料,为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3.3技术路线4、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本研究意欲阐述城市风貌规划的一种规划方法,通过方法指导实践,实为一种应用研究。基于城市风貌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本研究旨在探索城市风貌实施的可操作性,建设性的为城市风貌规划探索一种可能性的技术手段。5、论文研究进度计划、预期研究结果5.1论文研究进度计划1)2014年12月:阅读中外文献,收集相关资料,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拟定研究目标、方法、技术路线等,完成开题报告。2)2015年1月到12月:深入研究课题,整理前期的成果,进行中期检查。3)2016年1月到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