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部分一提高变换器的频率和功率密度,必须减少开关管的开关损耗。零电压移相全桥电路则是利用电路自身的参数进行谐振从而达到软开关[1]。其缺点是同普通的全桥电路相比变压器一次电流有效值稍高;谐振过程中引起占空比损失;轻载时,ZVS的范围变小[2~7]。本文提出一种改变PWM控制策略的方法,不但使得移相全桥保持其原有的优点,同时可使四个开关管有相同的开关和导通损耗。二在高输入电压大输出电流领域采用输入串联输出并联方式,简称ISOP(inputseriesoutputparallel)[2,3]方式,如图1所示。ISOP移相全桥变换器(full-bridgeISOP,FB-ISOP),每个模块输入电压为相同电压电流等级下单个全桥变换器的1/N,输出电流也为1/N,功率器件的电压电流应力也成比例减小。本文深入分析均压均流条件,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无需电流传感器的均压均流控制策略,三移相全桥ZVSPWM变换器是一个脉动的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的数字控制是多年来研究的热点。为了实现其高性能控制,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控制上述变换器。首先建立移相全桥ZVSPWM变换器的准线性模型,然后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极点配置自适应控制策略设计出数字控制系统,并针对数字控制系统中因各种内在时延造成的工作频带变窄和动态响应变差等问题,在系统中加入了一个预测控制环节,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四讨论了移相全桥变换器双模块并联技术,该技术采用自主均流法实现双模块的电流均流,具有均流精度高,动态响应好,可以实现冗余技术等特点。为了实现双模块自主均流提出了电压环、均流环和限流环三环控制结构,电压环和限流环共用一个PI调节器,均流环使用一个PI控制器。研究内容一移相全桥变换器开关管损耗分析等损耗PWM控制策略(等损耗PWM控制策略的基本思想是使每一桥臂循环工作为超前桥臂和滞后桥臂,即前一个周期工作在超前桥臂,后一个周期工作在滞后桥臂,从而使各开关管在两个周期内的平均损耗相同。)单模块变换器主电路与控制电路图二ISOP主电路拓扑图输出均流分析(要使输出均流,只需一次电容电压维持恒定即可。这里的维持恒定并不是说两个电容电压严格相等,而是指单个电容电压维持不变即可。换句话说,只要系统稳定,输出必然为均流。)系统稳定性分析(移相全桥变换器在本质上仍然是一个Buck电路,文献[10]结合一次谐振电感导致的占空比丢失现象,得出了移相全桥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如图3所示。图3移相全桥变换器小信号模型引入输入电压的前馈控制。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输出均流在系统稳定的情况下会自动实现,不需要额外的电流闭环,这样在控制上就可以省掉二次电流传感器。因此,在系统稳定情况下,为了保证功率均分,只要输入能均压,就能实现ISOP系统的均压均流。)三移相全桥ZVSPWMDC/DC变换器的准线性模型(由于这种方法规定变换器的参数只能在额定工作点附近变化,因此对于要求工作在参数变化较大(如输入电压变化较大)的移相全桥变换器来说,其建模方法显然不很有效。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文献[1]提出了准线性建模方法,其模型由稳定点模型和该稳定点小信号扰动模型两部分组成。稳定点模型描述了系统在特定输入电压和负载情况下的稳定特性是变化的;扰动模型描述了变换器在稳定点的暂态响应。)极点配置自适应数字控制[3]与用预测控制补偿时延[4]图4.离散域反馈控制系统控制算法的方框图及算法流程图图5.系统控制方框图图6.算法流程图研究目标一本文提出了一种移相全桥变换器等损耗PWM控制策略。在该新型控制策略下,移相全桥电路保持了其原有的优点,并且克服了移相全桥中超前和滞后桥臂开关管产生损耗不一致的缺点。且实现了四个开关管等损耗工作,而由于四个开关管损耗相同,使得原本在传统控制策略中作为滞后桥臂的IGBT上的损耗变小,温升变小,体电阻变低,最终减小了损耗,整机的效率得到了提高。二ISOP系统实现的关键在于输入均压、输出均流,通过分析推导得出只要每个模块的输入电压在一个长时间内维持稳定,则在这段时间内,输出就可以实现均流。再借用小信号模型,推导出了系统三由于准线性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系统在大扰动下的工作特性,极点配置自适应数字控制综合了自适应控制和极点配置控制两者的优点,而预测技术则解决了数字控制内在的时间滞后的缺点,因此采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保证变换器在各种变化的工作点上都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而且其算法简单,易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