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理学讲义第二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AbnormalPsychology异常心理学学分3耿文秀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偏离常态的各类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对社会适应功能的损害及其干预、矫治和预防,以建设和发展健康心理、完善人格。目录第一章研究和处置“异常”行为的历史进程第二章心理异常、心理障碍或心理疾患的病因学研究第三章伦理原则与临床评估第四章生活应激与应对第五章焦虑障碍第六章心境障碍第七章与发展相关的障碍第八章精神分裂症第九章进食与睡眠障碍第十章同性恋、性别认同障碍与性异常第一章研究和处置“异常”行为的历史演变进程第一节对“异常”行为的界定一.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认定+理想模式标准(双重标准)【“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认定”加上“理想模式标准”是判断一个人时采用的最直观的第一依据,但这仅是单一标准,是不完全的】超凡脱俗?怪异?精神疾患?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认定特立独行/非“中庸之道”【超越时代会付出代价,比如说屈原,法弗勒克《家庭进化论》○1产翁制】2.跨文化/跨时空差异不同文化对于不同行为有不同的认定,是一个动态的,有时空的过程【比如说同性恋在以前被认识是精神疾病的一种】3.性别差异对男女双重的社会标准【如男女裸奔所遭遇到的差别对待】4.“异常”行为遭遇的羞辱/诋毁/排斥理想模式标准1.官方提倡【如人格、智商,有量化标准,社会主流文化的赞赏/认可】2.社会主流文化的赞赏/认可3.绝大多数人接受/模仿4.自我认同/遵从二.统计学标准1.心理测量/标准差2.所谓障碍/困惑/痛苦的发作频率(关注)3.所谓障碍/困惑/痛苦的持续时间4.所谓障碍/困惑/痛苦症状的项目多少三.功能标准1.生理功能:生理检测指标2.心理功能:心理测量指标3.社会适应功能:社会操作标准(像是人际关系、职业表现之类的)注:正常和非正常的区分要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界定某个个体行为的正常与否,警惕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认定的主观武断或者偏见歧视可能造成的错误——不遵从社会主流的理想行为模式并不一定是病态或者异常】【诊断某个个体行为是否偏离常态时,是否病态或者异常,首先关注该个体的整体功能,从身心功能到社会适应以及社会操作功能,结合统计学标准,并整合理想行为模式来全面评估】【绝不要轻易给他人带上“病态”或“异常”的标签】对“异常”行为的界定存在多种标准,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认定再加上理想模式标准来评判,而今天科学的界定还要增加统计学的量化标准,更重要的是个体社会功能损害的评估。AbnormalBehaviorBehavioral,emotional,orcognitivedysfunctionsthatareunexpectedintheirculturalcontextandassociatedwithpersonaldistressorsubstantialimpairmentinfunctioning.行为,情绪或认知障碍乃所在文化不认可、个体自身感到痛苦并造成实质性的功能损害。第二节从古代到中世纪的蒙昧与黑暗一.人类早期对“异常者”的敬畏1.“魔鬼附身”——DemonicPossession2.“通灵”——沟通上天/凡世间/地府(敬畏、不招惹、不亵渎)古代人认为月亮、星辰、潮汐、山川精灵、地狱魔鬼等都可能使人“发疯”【人类早期对发疯者往往采取“敬畏”态度,恭敬、惶恐、供奉、不招惹不亵渎】二.黑暗中世纪与文艺复兴1.驱魔——残酷的人身折磨2.贫民收容所—→“疯人院”——不给他们治疗3.《巫之锤(降妖锤)》(《TheWitches’Hammer》),质疑巫/魔作祟(惩治女巫200年作为精神疾病替罪羊)如放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治疗方法,从古代一直沿用到中世纪乃至近代,无论是生理疾患或者精神障碍均采用这个方法。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说,认为心理疾患是大脑病理所致,,自然因素盖伦首创神经系统解剖,认为心理障碍是大脑受伤或心理原因所致第三节近现代的变革与挑战一.皮内尔(1745-1826)的法国精神病院改革1796年皮内尔获得批准在巴黎解除了49个精神疾病患者的锁链首先要求对待精神病患者人道主义待遇二.艰难而漫长的进步1.对心理疾患的迷信/偏见仍普遍存在/偏见仍然普遍存在2.心理疾病患者仍然是个人、家庭以及社区的污点和耻辱3.并不人道的治疗方法进步:紧身衣,“心理外科手术”,电击……4.新药物的研制——大剂量镇静药三.催眠与精神分析1.安东.麦斯麦(1734-1815),麦斯麦术“动物磁性催眠”现代催眠的暗示2.JamesBraid(1795–1860),anEnglishphysician,hypnotism,mesmerizedAmbrose-AugusteLiébault(1823–1904),aFrenchdoctor,Nacy,FranceHippolyte-MarieBernheim(1837–1919),3.沙可Jean-MartinCharcot(1825–1893),anesteemedneurologistinParis,testinghypnosisinLaSalpêtrièrehospital严肃神经生理学家,认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催眠,催眠的现代化,扭转人们对催眠的看法4.SigmundFreud(1856–1939)弗洛伊德:法国南希学派与之认为相反,不一定是歇斯底里症,其他症状也能用催眠5.克雷佩林:对精神病学的影响延续至今,认为精神障碍是由脑功能缺陷引起的;对精神障碍进行合理分类、对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有极大的促进四、行为主义的崛起1.华生:华生与助手莎莉、雷纳完成可“条件的情绪反应实验”,使小阿尔伯特发展出了对小白鼠的恐惧,华生希望将精神心理纳入自然科学;1920年,华生发表了《学宣告行为主义的产生》2.行为主义疗法①琼斯:华生的学生之一,最早采用行为技术消除了儿童对小动物的恐惧,行为疗法的先驱②沃尔普法:在南非开业的精神病学家,自1950年代发展了一套治疗恐惧的行为技术程序——系统脱敏法五.“反精神病学”运动1.ThomasSzasz(1920--)沙茨,出生于匈牙利的美国精神病学家,“反精神病学”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作《精神疾病的神话》,1961年初版,1974年再版。坚决主张精神疾病与不合习俗的行为不一定是疾病或犯罪。其强硬和过分极端的批评有助于引起社会重视以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地位和待遇。2.“神志健全者置身于非神志健全者之地”,备受批评的实验激发社会的反思六.“非住院”运动De-institutionalizationMovement1.“中途站”HalfwayHouse2.家庭接纳和支持3.社区防治,社区康复,住院剥夺一个人的合法权益e.g.神志健全者显身于非神志健全者之地——八位家病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入住精神病院,经过7——52天被准许出院,但仍然被做出“缓解期”的诊断,备受批评的实验激发社会反思——如何更加人道的重视精神疾病患者的权益第四节新千年曙光一.人道主义的新千年1.“以人为本”原则的重新定义“以人为本,高度尊重人,重视人的健康权益”2.“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共识a)个人空间的扩展b)更加尊重个人隐私权二.新药物的研制/开发1.积极利用生命科学、脑科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2.强调人类功能的康复,重归主流社会3.最大限度减少副作用4.普通人群经济上能够承受三.心理健康服务面的扩展1.老人世纪对老人心理健康的特别关怀2.关注新千年儿童的特别问题:虐待、忽视、抑郁、性骚扰……3.社会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妇女、少数族裔、同性恋者、AIDS……4.信息社会新问题:网络成瘾、信息垃圾泛滥、社会退缩……四.发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1.重在预防,以公众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2.整合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创造健康的生存环境3.发展积极的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网络,广泛应用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等群体参与的治疗技术中国《精神卫生法》解读:明确规定了对精神障碍患者权益的保护: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精神障碍的鉴定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严格按照条件和程序做出判定,明文规定:“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防止“被精神病”现象的发生:“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违背本人意志进行确定其是否患有精神障碍的医学检查。”第二章心理异常、心理障碍或心理疾患的病因学研究AetiologyofPsychologicalDisorder第一节生物学因素研究一.遗传因素:积累的研究证据提示遗传因素在重症精神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生物学因素似乎大于环境因素。【不是单基因,而是多基因起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不能找到一个单独的携带“精神分裂症”的基因】1.发生学的遗传2.基因研究3.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生物学因素似乎大于环境因素孪生子研究:1997年瑞典科学家McclearnNetal对110个同卵孪生子和130个异卵孪生子跟踪研究到80岁,发现IQ相同达到60%,而且整个一生都保持稳定;记忆及空间感知能力一致性在32%到62%;人格特质如羞怯或活动水平测试则达到30%到50%;特别是同卵孪生子,其余不能解释的就是环境【研究分开抚养的同卵孪生子,发现他们具有很多不能用环境和学习来解释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共同点——一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3)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①所有重症精神疾病患者都不是单单某一基因所能造成的②EricKandel,诺贝尔奖获得者,神经科学家,1983年从以白鼠做实验,提出学习不仅仅影响到行为,细胞的遗传结构可以印学习而改变【白鼠实验的主要内容——训练白鼠走迷宫;发现对于特别笨的白鼠,一直训练其走迷宫的话,它们的子代走迷宫的能力变强,反之亦然;细胞的改变尤指神经系统的细胞】③素质——应激模式遗传素质就是遗传的素质倾向性或易感性,但是发不发病还是要取决于后天环境【应激条件诱发遗传易感性的表现,比如说同等程度的STRESS对有的人来说就是很大的压力源,但对有些人来书不是】④遗传——环境互动模式我们的基因影响着我们怎样创造我们的环境,同时环境反作用于我们的基因改变【比如说爱哭的孩子有奶吃】二.神经系统与行为1.大脑功能研究——大脑皮质,边缘系统,皮质下结构2.自主神经系统3.内分泌系统4.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着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用大约140亿个神经细胞——神经元操纵着我们的每一个思想和动作现代药物主要治疗大脑边缘系统三.神经生化研究(神经递质)1.Neurotransmitter,第一信使:激素把信息由内分泌腺传递到被作用的细胞中枢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在中枢神经系统以传递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化学物质,如DA,5-HT,NE等2.Neurotransmitter运行过程①神经递质在细胞体内合成、囊泡形成,②沿神经轴向下运行到突触前膜释放,③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④激活或抑制神经元,⑤受体重又分离出神经递质,⑥神经递质被再吸收,⑦没有神经递质的囊泡返回细胞体大多精神活性物质都作用于神经递质,激活剂(兴奋剂)提升神经递质的激活效果,反之抑制剂则减少或阻断神经递质,产生与神经递质激活相反的效果。抗精神病药物也多作用于神经递质,从而改变精神状态。(1)中枢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以传递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化学物质Ach——乙酰胆碱;5—HT——3羟色胺;DA——多巴胺;NE——去甲肾上腺素;GABA——嘎巴氨基酸【多数精神活性物质和抗精神病药物都作用于神经递质,提升或阻断神经递质,从而改变我们的精神状态;海洛因是神经递质抑制剂】(2)第二信使:改变与膜的通透性有关的蛋白分子的形状,从而产生膜电位的变化第二节环境因素研究一.家庭功能——父母是否担负起教育支持子女的功能1.家庭氛围/家庭关系——家庭交流模式【双向交流】2.家庭交流模式——基本做人态度、做人价值观3.父母榜样/亲子交流——子女

1 / 7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