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宋丽丽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心培育下一代,是利国利民的奠定工程、民心工程和希望工程。用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教育青少年,事关国家命运前途,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一、让中国传统文化走进青少年一代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需求。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要素。以孔孟思想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不朽的民族精神,如爱国奉献、重礼务实、自立自强、诚实守信、重义轻利、扶贫济困、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滋养了中华儿女的心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力量,也是我们一代代必须继承和发扬的优秀传统。弘扬传统文化与培养时代新人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传统文化必然在各代人们身上打下烙印,并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着影响和作用。而人才的培养又总从特有的历史传统、民族心理、文化氛围和生活习惯出发,并在这些因素的交互影响下与时俱进地成长和发展。事实证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有重要的滋养、引导、陶冶和塑造作用,一是培养道德素养。二是树立行为规范。三是改善知识结构。四是激励成长成才。我们的下一代总体上是积极向上,但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积极和消极现象并存,成才希望和堕落风险同在的特点,我认为可以概括为;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兴趣广泛,良莠不辨;思维独立,易受污染;崇尚自我,好走极端;追求时尚,讲究体面;交友面宽,缺少防范;渴望成才,疏于苦练。当代青少年的自主性、选择性、主体性、参与性很强。有些青少年在不良文化、不良信息的诱惑毒害下走向了堕落以至违法犯罪的道路,而且向低龄化、智能化发展。这和价值观、荣辱观混乱,背离传统文化道德有密切关系,需因势利导,帮助心灵回归,其重要性、紧迫性自不待言。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和弘扬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当前,青少年不是生存在单一的世界,学校的应试教育和家庭成才教育向孩子们灌输“理想世界”;网络媒体又诱导他们进入“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中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消极现象又使他们产生困惑疑虑,导致信念的淡化、道德滑坡、情绪浮躁、行为失范。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和冲击对青少年的思想健康、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带来了挑战,使青少年教育工作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多变性。因此,向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借鉴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在更高起点上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今天的很多文化思潮、文化现象都能在传统文化找到渊源,而传统文化的精华真谛必然蕴含在现代文化之中。以延续、联系、发展的眼光进行“文化育人”,就必须将二者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给青少年完整、科学的文化情愫和文化理念。比如,讲古代重民、爱民、“民为贵、君为轻”思想就要和今天执政为民,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的执政理念结合起来;讲历史爱国精神,宣传历史爱国英烈要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讲“仁爱精神”就要和今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真情无限,大爱无疆结合起来;讲“修身养性”就要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结合起来;讲“信义明礼”就要和今天讲诚信守礼仪,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结合起来;讲“孝道尊长”就要和今天感恩教育、尊老敬贤结合起来;讲中庸与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让青少年在联系、比较、继承、发展中区分良莠,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把传统美德教育的故事编成电影、光盘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在娱乐中学习传统美德,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自觉自愿的树立起正确地价值观。三、加强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1、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于日常生活之中。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现在家长们更加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练习,而忽略道德的教育、做人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其实,任何人不可能孤立于人群之外,家长要重视和关心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教他们要学会做人做事,待人接物,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大自然的关系。通过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引导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拓展人文思想,培育其良好的品德修养,塑造其优秀的行为品格。家长们可通过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舞蹈、传统戏剧与曲艺、传统手工技艺、民俗谚语的欣赏,来增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与兴趣,通过家庭熏陶,进一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增强家庭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2、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将优秀传统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活动之中。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由于现阶段教育体制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重知识轻品德、重成绩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升学轻就业的现象仍然存在,致使学生普遍存在“以我为中心”,吃苦耐劳精神差,缺少团结协作精神,缺乏应对生活的精神素养和能力,精神思想困顿,人生观、价值观迷惘,这无疑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行教育中的缺位有着很大的关系。要认真贯彻教育部把每年9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月”的决定。整合政教资源,通过培养训练,形成一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3、社会要发挥联络协调作用,共同营造崇尚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环境。社会环境、舆论氛围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极大。政府要责成有关部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工作。教育部门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编写或优选相关教材和课外读物,对学校、家庭、社区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宏观指导、组织与管理。组织传统文化教育经验交流;文化部门要认真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规划建设部门要注重地方重要文物设施复建规划的修编与建设,保护古老遗存,赋予历史以新生。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把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开设专题、专栏,多层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传媒手段和文化经营模式,把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象展现给青少年,把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创作、编辑、出版成为青少年喜爱的读物和试听产品,激发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要利用传统节假日在社区和村镇,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要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德育教育基地建设。陕西有革命圣地,又是文化大省,条件优越。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要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开辟各类德育教育基地,切实搞好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设施向青少年免费开放,结合实际充实传统文化的内容,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地开展好传统美德教育。总之,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谱写了一篇又一篇的文明华章,在今天伟大变革的年代,只要我们高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旗帜,高举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旗帜,并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让青少年成长在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环境之中,教育下一代的工作必将打开新局面,取得新突破,达到一个新水平和新境界!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新城区保合少中心小学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