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校园国家的发展,既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也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民族的进步,既有赖于物质文明的积累,也有赖于精神文明的培育,有赖于进步的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青年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彰显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在全国各族人民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对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对青少年加强这些价值观的教育,对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尚均有奠基性功能。青少年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只有抓小抓早,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播种发芽,并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影响青少年成长、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激荡的背景下,惟有通过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协同行动,才能帮助青少年增强精神力量、提高思想“免疫力”,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同时也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价值观属于文化范畴,它的形成、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历史文化传统。核心价值观是在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期发展中孕育形成的,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必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闪耀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今天我们在青少年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让广大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在内核上、精髓上和本质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在培育壮大我们的国魂民族魂,促进我们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兴旺发达。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是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思想的时期;也是易被腐朽思想侵蚀的危险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其朴素的观点,更易于为广大青少年接受。因此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其它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是培育民族灵魂的基础工程,学校是传播文明的窗口,孕育新思想的土壤,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因此,我们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遵循规律、尊崇传统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校园,切实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1)加强教师力量的培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首要任务就是“传道”,特别是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教师自身的人品素质和艺术水准直接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力量的培养极其重要。我们要率先垂范,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做爱岗敬业的模范,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2)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活动中。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凝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伦理道德、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要充分发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在校内积极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俗文化活动,在教育中要善于根据新的形势和学生心理特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赋予传统节日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增强传统节日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广大学生更好更多地了解、认同和喜爱传统节日,进而内化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做好中小学生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设置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开展典籍诵读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成立古诗文学习兴趣小组、开辟古诗文学习专栏等等,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板报、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广泛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在诵读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熏陶和修养。通过以儒学为主的精品讲座,传播国学精粹和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新思想、新观念,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潜移默化地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提升审美格调和情感,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净化校园及周边育人环境,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抵制低级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4)编写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弘扬的基本载体,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其宗旨要体现中华民族基本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价值,并结合地域的传统文化资源,突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开设由浅入深,由具体事例到理论阐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制订明确的教学要求和简明生动的教材,组织编写具有地方特色,贴近学生实际的地方和校本教材。(5)学校教育中,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结合各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尤其是要发挥思政教育这种主渠道作用,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使学生直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途径对其进行教育。特别是通过高二《文化生活》教材的讲授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6)利用升旗仪式中“国旗下的讲话”,在周一和重要集会、庆祝活动以及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活(7)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和谐校园和文明社区、文明城市等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了解社会、回报社会,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责任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现实途径。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价值观和促进文化发展、文化强国是我们学校及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职责。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需要,是进行社会主义五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而奋斗的理想;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核心价值基础,使学生能够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