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申论理论课课堂笔记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申论理论笔记整理第一讲大纲解读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综合分析能力——揭示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大纲碎碎念】一、阅读理解能力(客观)1、申论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这奠定了申论考试客观性的基础,申论与行测一样,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很多考生喜欢把热点与模板搬在做题中,是一种误解,建议考生不要为了凑字数去答题,要基于给定材料作答,申论考试的主题是什么不重要,答题时要严格依据材料,准确理解给定资料,主要就是抄,包括国考在内的题目中至少50%以上可以抄原词原文,要抄得准、快、简洁明了、重点突出。2、得分可能性最大的材料:①与问题相关的材料:例2013国考地市级第一题,如何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请你谈谈“给定资料1-3”对做好这方面工作有哪些启示。抄之前要审清问题的对象、范围,具体怎么抄,后面讲真题时再分析;②高频关键词:与问题相关又反复出现的字和词,得分可能性大且分值高,并且抄的时候前置,放在突出位置。现在申论材料设置,大多采取关键信息后置的方式,判断是否高频,要提高自己把握全局整体的能力,先抄后面的,抄重要的,抄得分大的;③短语短句:抄材料时优先抄短语短句,越短包含信息量越多,形式上以顿号或引号表示,尤其是打引号的,虽比较口语化,但经常作为得分点,关键词,句式结构常以排比句出现,如自己平时答题时习惯用长句,就要尝试学着删减成短句;④信息量大的句2子,一眼看上去读不明白、理解费劲的字词,一般情况下得分可能性高,材料中信息量过大的长句,建议拆分成几条,并且加上逗号或顿号,这样让答题信息量看起来更大,方便阅卷;⑤很长啰嗦且无概括性句子:需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很多同学喜欢去概括段落大意,后来发现材料中就有概括总结的规范性的“原词原句”,所以应先抄后提炼,当材料零散、呈现象、不集中时,可加以概括,根据历年考试真题,有接近一半的题不用提炼,照抄即可。提炼时注意表达的准确性,用规范、简洁、准确的词去表述,即含义在材料之内,表达在材料之外,这需要平时积累一些语言表达,有一定词汇量,例:材料中提到过街天桥不方便,离公交车站远。同学们可能写天桥离公交车站远,老师可能写市政规划不人性、不科学,这就是语言词汇积累的差距,我们要通过多做题、在反复中形成条件反射,如看到题中有“强制”、“强拆”等字眼,第一反应是不民主、不人性。抄比提炼占的分值大,把材料抄准、抄好、抄得简洁明了、大方,得分就高。一般来说,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对答申论客观题帮助较大,习总书记的讲话比较适合答作文和面试。二、综合分析能力——对申论答题来说,把点写全,先抄,后加工,再揭示、推断、分析,分析推断的词句后置。推断或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如根据天桥设计得远,不科学、不人性,推断出:背后反映了政府公共意识差、执政能力不强,市政设施未经实地调查、科学论证、拍脑袋决策,一般情况下,这种得分是较小的。(比较客观)三、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基于材料解决问题,先抄材料中的对策,推断的后置,主观题目,根据常识、生活经验作答。例:12年国考地市级,对T市市民出行存在的问题提对策,如出行坐公交车不方便这一条,相应对策是完善相关公交设施。(有一定主观)四、文字表达能力——表达是否流畅、文字是否优美,并不重要,主要看是否准确、简洁。五、大纲给我们的提示:31、申论考试不是知识型考试,而是考察你对材料是否吃透,看问题是否准确,写出的东西是否简洁、流畅。2、作为申论来说,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大纲、真题、阅卷规则。六、申论得分要素:1、抄材料,60%以上。2、加工提炼、积累规范语言表达。3、推理分析。4、知识背景。5、逻辑、层次、格式。第二讲单一客观题一、申论答题要素:1、问题(重要):很多时候,原因即是问题,如天桥设计不合理,原因和问题是执政能力不强,规划设计不科学;如12年国考副省级,王景治理黄河的原因,原因即是对策。2、危害3、对策(重要)4、作用意义二、单一客观题:1、单一:只有一个答题要素。2、客观:内容固定。一、概括分析问题例一(字数要求少,材料短,信息量大、集中,语言表达规范)(2008年广东省申论真题)从目前我国社会救助资金的来源看,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占了绝大部分的份4额。根据民政部的统计,2008年我国民政事业费支出为782.3亿元,这对于4000多万需要救济的城乡贫困人口来说,人均一年只有大约200元左右的救济款,可谓是“杯水车薪”(资金少)。在这次雨雪冰冻灾害中,各界人士也纷纷解囊相助,据统计,截至2月12日,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和7个重灾省(区)接收救灾捐赠款物近12亿元人民币。据中华慈善总会统计,我国每年的捐赠75%来自国外,来自国内的25%中,15%由富人捐赠,10%由平民百姓捐赠。而美国的慈善捐款10%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85%来自民众。(①资金来源不合理;②资金少;③结构失调:捐赠比例少、积极性低。)(层次:从官方到民间)中国企业的慈善行为最初是由直接捐款开始的,而捐助的对象多是各种“官办”基金会(高频关键词,带引号,可直接用)。很多至今颇具影响力的公募基金会,都脱胎于政府部委。(举例,跳过)比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是团中央办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基金会是全国妇联办的,中国扶贫基金会是农业部办的。中国的民间慈善组织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准入门槛太高。成立民间组织所依据的法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不仅申请手续繁复,而且审批条件苛刻,比如民间组织到民政部门注册时,必须要有一个党政机关作为业务主管部门,而且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这使得许多民间慈善组织因为找不到主管部门挂靠,要么成立不了,要么走“曲线救国”的道路,采用工商注册登记的办法寻求合法注册,而这样操作,就必须按企业的标准照章纳税,组织和运作成本(高,成本高是高频词)负担相当重。同时,人手较少(数量少,先抄人手少,再写数量少,高端的词是加上去的,不是盖住原词原文,取而代之),尤其是缺乏专业人士(素质低,人才结构性失调,功能紊乱),也是目前困扰相当一部分由企业设立的基金会的突出问题,慈善活动都需要有一个专业的慈善项目组织管理人才,在中国这才是最为棘手的问题。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政府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最有力手段就是制定明确、优惠的免税政策。而我国目前对于免税问题政策比较模糊、优惠的额度偏低、程序繁琐,无形中打击了人们特别是企业捐赠的积极性(不高)。比如,根据我国目前的税法,企业为公益事业捐款,在应纳税所得额的3%以内,企业可以享受免税待遇,一旦捐赠金额超过3%,企业还得为所捐款项的超出部分纳税。这就造成企业捐得越多,税交得也越多。对于个人而言,享受免税待遇所要经历的繁琐程序,也让人望而却步。(外部、内部)一遇灾祸,大凡机关单位总是按人头、依职务指派捐款或赠5物,捐多捐少都有定数,行政色彩浓厚、缺乏自愿性、独立性和自觉性。一般说,你想不捐或者多捐似乎都是说不过去也是容易被当前“另类”的。捐赠了款物,心里都愿意知道这些款物用在什么地方,是否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由于目前我国慈善事业的公示和监督(不完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造成部分慈善机构缺少必要的行为自律、监督和审计,没有募捐和执行的(缺少)专业分工,管理上存在漏洞,善款使用上随意性大,甚至出现侵占、挪用、贪污捐赠款物的行为,使得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和效率(低)经常被质疑。最近,一家媒体专门就唐山新生代企业家进行了一番“透视”,唐山的新生代企业家们却大发“好事难做,善门难开”的牢骚。李某自称是个“听招呼型”的捐助者(被动,缺乏主动性)。她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参与过为地震、洪水、海啸等自然灾害受灾者、失学儿童、白血病患者捐款捐物等多种慈善活动,但每一次都需要通过街道组织或媒体发起形式实现。而平时想做些善事,总需要到处打听,不免产生了“善门难寻”的感觉。从事珠宝玉器经营的刘先生则属于“扔下就走型”——每次捐款都是扔下就走,从不留姓名。(制度不完善、风气差)接受来访的他千叮咛万嘱咐不可透露自己的名字,并直言并不是想当做好事不留姓名的活雷锋,而是自己经营的生意本大利也大,免得树大招风,引起社会对自己财富来源的关注,招来麻烦。在胡润慈善排行榜上列居第五位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花5000万资助1000名品学兼优寒门学子完成大学学业,但是他同时不得不自己再掏200万去找真正的受助人。原因是有关部门以往“盖着公章”送来的贫困生中,有一些并不贫寒,还有的竟是领导子女,慈善腐败以及慈善成本高昂是李书福遭遇的无奈,亦可看作中国慈善事业困境的缩影之一。问题:材料中反映了哪几个主要问题?请用200字以内的篇幅将其概括出来。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参考答案】课堂版197字1、政策:准入门槛高、申请手续繁复、审批条件苛刻、免税政策模糊、优惠额度偏低、公示监督体系不完善、行政色彩浓。2、慈善组织:①“官办基金”、成本高、负担重、人手少、缺乏专业人士;②缺少专业分工、管理漏洞、随意性大、侵占、挪用、贪污、公信力和效率低、慈善腐败。63、资金:①来源不合理;②资金少;③结构失调:捐赠比例少、积极性低。4、民众:①积极性不高,被动,缺乏自愿性、独立性、自觉性;②途径少。【小零钱】1、本题忽略格式、形式,按材料要求分类,即根据材料顺序、答理逻辑条理来分类。2、材料中没有规范简洁的表达,而我们又觉得它比较重要,才会去概括,除此之外,一定要先抄原词原文。3、内容全面性比条理清晰性重要得多。例二(材料长,信息布局分散,关键信息后置)(2011年北京市申论真题)给定材料1.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我国《城市规划法》对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作了明文规定。自2001年开始,全国范围内不同类型的城市都做起了“大规划”(规划不统一、不科学),2003年至2004年,“大规划”达到高潮。据不完全统计显示,那时有48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大都市”。一些中小城市领导人要求,按现有人口和产业规模的两倍乃至三四倍进行规划,大马路、大立交、大草坪、大广场纷纷上马。2010年8月揭晓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推选结果显示,655个城市正在计划“走向世界”,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而一些贫困县的“造城”行为就更发人深省,例如:2010年5月,H市Q县历时10年建“新城”计划被曝光,这个财力只有3000多万元的贫困县,却计划斥资60多亿元建新城,结果只留下了一堆“烂尾楼”(规划不可持续)。2.2009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设市城市655个,城镇化水平达46.59%,城市人口达到6.2亿,其中包括并没有享受市民权利的1.5亿农民工在内。据中国社科院《2010年城市蓝皮书》中预计,2015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城镇人口也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2030年左右,城市化率将达7到约68%,中国城市化的推进步伐才进入相对稳定阶段。世界银行也称,到2020年中国市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数量将突破80个。(客观问题:城镇化速度过快,规划滞后)当城市建设为我们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一些城市过分讲究现代化和多样化,推动了对自己城市的气候、山川形胜、历史传统、社会文化、民风民俗等的认同。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的“锦绣中华”、“仿古一条街”开始,经过90年代的“广场风”、“新天地”,一直到21世纪的“大学域风”以及“会展中心热”,使我国的城市得了“规划流行症”(跟风)。一些城市规划设计抄袭趋同,追求在体积的建设物,

1 / 9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