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收藏家的故事藏砚需从砚史与材质入手2014-03-3112:05:51来源:《艺术品鉴》杂志作者:徐若水0摘要:明代子石端砚长15.5cm清代蝙蝠金星歙砚长14.7cm明代高濂所著《遵生八笺》中说:“砚为文房最要之具。”自古以来,文人士大夫将精神追求寄托于文房之中,北宋诗人苏舜钦就说:“笔砚精良,人生一乐。”这不仅是为了能把字写好,更是一种精神享受。由…推荐关键字砚台收藏藏砚砚史明代子石端砚长15.5cm清代蝙蝠金星歙砚长14.7cm明代高濂所著《遵生八笺》中说:“砚为文房最要之具。”自古以来,文人士大夫将精神追求寄托于文房之中,北宋诗人苏舜钦就说:“笔砚精良,人生一乐。”这不仅是为了能把字写好,更是一种精神享受。由于现代人书写习惯的改变,不再用砚台,对砚台的重视程度也大为下降。多年来古砚的价格一直不高,近两年才有抬头之势,就连新的上等端砚歙砚的原材料也能卖出高价。也正因为喜欢砚台的人较少,砚台保存相对容易,而且在古代也是文人必备之物,因此在古玩市场上古砚真品存世相对多些,也为收藏砚台留有了一定空间。戏说淄博著名砚台收藏家史杰民老师的一段“砚遇”(2011-10-0908:32:40)转载▼标签:砚台收藏艳遇砚遇史杰民刘小龙卞葆彤姜书璞杜吉清杂谈此“砚遇”非彼”艳遇”戏说“砚遇”——兼谈古砚收藏家史杰民先生的一段淘宝经历刘小龙在砚台收藏行里,“砚遇”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经常就能遇到的,否则那便不叫“砚遇”。在繁芜杂乱的古玩地摊市场,在琳琅满目的文博商店,在满壁生辉的藏友家中,一方好的珍品砚台犹如一位待字闺中的“冷美人”静静地躺在那里,期待着面前过客匆匆中有缘人与她“一见钟情”,可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见而不识。这其中不仅仅是一种缘分、运气问题,也是一种喜好取向的不同、眼光和鉴赏水平的高低,以及经验多寡的问题。“砚遇”之砚必是“肤如凝脂”、“才貌双全”、“温柔可人”的“绝色佳人”;“砚遇”之人必是才高八斗、独具慧眼、经验丰富的“猎艳(砚)高手”。笔者的忘年交、淄博古砚收藏家史杰民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猎砚高手。在他的古砚收藏经历中,有一次“砚遇”他终生难忘——那是2007年年初的一个早上,晨雾缭绕,寒风凛冽,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早已人头攒动,已有三年外出淘宝都无功而返的史先生正穿行在茫茫人海中,突然,他的目光聚焦在一方古砚上。原来在市场的一角,一方古砚散发着迷人的幽光,仿佛在向他招手。史先生急不可待地快步来到了那个摊位,顺手拿起古砚,仔细地摩挲和端祥,那温润如玉的石质,那被岁月浸淫的痕迹,令他怦然心动,凭经验,他认为这是一方上好的古砚。再看砚背,一则古雅浑朴的砚铭更使他眼前一亮:“砚唱磊磊,笔歌萧萧,俯兹旧树,寄此清高。”下署“无我于竹轩,雍正甲辰秋。”其文辞凝练流美,书法苍秀古雅,单刀刊刻,遒劲雄利,率真朴拙。其中“树”字的右偏旁的“寸”刻成了“木”,此写法现在一般人不认。也许摊主以为史先生发现了什么,突然开口了:“说实话,这方砚台是老的,但铭文是假的。”史先生马上反问一句:“怎见得?”“很明显,ˋ树ˊ字刻错了,右边应是ˋ寸ˊ字,而他刻成了ˋ木ˊ字,看来是位文化不高的人伪造的。”摊主边比划边说。此时,史先生心想,这位摊主的文化水平也有待提高啊!因为他知道古代书法中“树”字有此写法,并未刻错,反而增加了砚铭的真实性,且字口包浆明显,系老刻无疑。砚台上署名“无我”的砚主人到底是谁?当时无法考证,但从铭文、书法和刊刻的水平看,足以推断此人不是一般的文人。更让史杰民先生心动不已的是,史先生的名号为“无我居士”,“无我”居士偶遇“无我”之砚,堪称巧缘、奇缘!尤令史先生喜出望外!更坚定了购买决心。经一番讨价还价,终以善价如愿以偿。回家后,经查《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得知“无我”竟是清初著名人物画家王树榖的字号,此时,史先生的激动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古人云:“物聚于所好。”史先生颇感幸运,也许是自己嗜砚的虔诚之心感动了上帝,安排了这段美好的姻缘,让这方古砚躺在千里之外静候他的到来,也许是这位题铭的先贤,把“树”字右偏旁刻成“木”,有意成全懂它的人。这段淘宝的经历,使史杰民先生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成功的收藏爱好者,既靠缘分,靠运气,更得益于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注重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对于收藏古砚而言,特别要不断丰富诸如历史、文学、文字、书画、篆刻、审美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他认为,收藏必须与研究相结合,单纯收藏不做研究,无法使收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收藏家。只有既收藏又能深入研究、深入感悟,才是收藏的最高境界。多年来,他利用出差机会,每到一地,忙完公差,必要去的地方就是当地的古玩市场、文物商店和博物馆。山西、河北以及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西安、哈尔滨、济南、青岛等地都留下了他寻砚的足迹。退休后,他更是把主要精力倾注在古砚收藏上,有一次,为了寻砚,他曾在三日之内辗转于两省三地,不顾路途劳顿之苦而乐此不疲。寻砚的过程中,他经常与全国各地砚友和专家交流探讨,使他在古砚鉴赏上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也升华了他的收藏理念。他说:“求真是前提,求精是境界。”坚持求真求精,追求名石、名坑、名品,特别对品味高雅、文化气息浓郁的文人砚情有独钟。为此,史先生每得到一方古砚,就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深入研究考证。还引经据典对砚文化中的有关内容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数年来,他认真总结了自己读砚的感悟和赏砚的见解,并形成文字,付梓在即。由于他的睿智和砚缘,现拥有近百方古砚精品,已成为业内颇负盛名的古砚收藏家、鉴赏家。在长期的爱砚、藏砚、赏砚的实践中,史杰民先生领悟到,砚台是古代文人的专属之物,它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先祖的智慧和文人的灵魂,它集佳石、文学、书画、雕刻于一身,是天人合一的艺术珍品,造就了其独特而高雅的收藏价值。他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艺术珍品难以胜数,其中砚台作为ˋ文房四宝ˊ之首,演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诗、书、画、印的精华,我们从这个ˋ宝ˊ字就能感悟到其珍贵价值。赏砚能悟美,可以赏心悦目;读砚能悟文,可以增长知识;品砚能悟心,可以思接千载。古砚是文化的载体,收藏古砚就是收藏历史、收藏文化、收藏文人的情趣。”古有“石令人古,水令人远”之说,史杰民先生常常师法古人,每当闲暇之时,取方古砚,或临窗把玩,或灯下品赏,逗以情思,引之遐想,追思古贤,尽享其乐。一个成功的收藏家,有了“砚遇”,还需要有魄力和胆量,该下手时就下手,不能“有贼心没贼胆”,否则错过这段缘分,遗憾终生。当然,如何最终“抱得美人归”,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谈判技能,即古玩行里俗称的砍价技巧,既要装糊涂,又要挑毛病,还要欲擒故纵。只有如此,“丈母爷”才会便宜地把“女儿”“嫁”给你。“抱得美人归”后,还要多陪陪她,呵护她,读懂她,研究她,珍爱她。喜欢她不是仅仅和她发生“一夜情”,不能占有成私有物品后,就冷落她,扔下她不管不问。你可以继续去“花心猎艳(砚)”、“娶妻纳妾”,但对待“一见钟情”的每一方“砚遇”之砚,必须同样珍爱,善待它。这才是“砚遇”善始善终的大道所归、众望所归。史杰民,字砚夫,号无我居士,室名“弢砚斋”,别署“读砚人”、“弢砚斋主”,山东青岛人。毕业于山东工学院(今山东大学)无线电设计与制造专业,分配到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历任电子技师、技术助理、政治干事。后转业至淄博国营第四八一厂,1983年任副厂长,高级工程师。1978年涉足收藏,主藏古砚,兼及古瓷、古籍、碑帖等。多次参加民间收藏精品展,1996年应邀出席北京中国文房四宝与诗书画艺术创作研讨会,2005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亭上砚话——古砚收藏与鉴赏》一书中刊出其藏砚12方及本人撰写的鉴赏文章。其事迹载入《二十世纪中国收藏家大全》、《中国名人风采图文经典》、《中国世纪专家》等辞书。山东卫视、淄博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其做过专访和报道。现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淄博市收藏家协会理事。揭晓民间收藏家手中的“大明宣德年制”香炉2014年12月5日15:44:48网络评论大明宣德炉孤品横空出世,揭开了近六百年古今收藏家对它悬而未解的神秘面纱,而今现身于春拍的现场,可谓是当今收藏界的一大幸事,此炉何为精中之极,极中之孤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1,从器型大小而言,现存世宣德炉尺寸8到12厘米的居多,15厘米的少有,大于20厘米的实属罕见。2,从宣德炉的色泽而论史籍中有明确记载,佛经纸色为最佳。如有通体满鎏金并镶嵌金片不是宣德三年的炉。此炉为清式炉。3,宣德炉的底款“大明宣德”四字篆体和六字方款“大明宣德炉”为皇家御用款识。流传至今标准的鉴别方法如下:大字撇硬直到腰,明字日月横同高,德字心上没有横,宣字日圆年肥腰,制衣横不越刀。华夏名砚尽收眼底——记砚台收藏家刘红军2012/07/2809:30:02来源:中国文化报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发展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砚台“传千古而不朽,历劫难而如常,流千年而永存”,已成为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见证。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砚台被注入了文人化、艺术化的气质,是历代文人雅士的钟爱之物。刘红军收藏砚台始于无心插柳,自此一发而不可收,已成为目前国内砚台收藏品种最全、数量最多的收藏家之一。而其建构在收藏基础上对砚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更是值得称道。倾情聚砚斋苦瓜砚三幅拱月砚文人爱砚,武士爱剑,出生戎马的刘红军,在退役之后仍旧雄心不减,将目光转向砚文化,他自称成为砚台收藏家完全是无心插柳。十几年前,因为偶然的机会,刘红军对砚台产生了兴趣,于是四处搜罗相关知识,但却发现没有一本全面介绍砚台的书籍。“砚文化博大精深,砚台是承载中华文明的载体,用砚的人,喜欢、收藏砚台的人很多,但真正研究砚文化的却很少。”刘红军遗憾地表示。由此,编辑一本《砚台大全》的想法就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设想,根据砚台的品种与产地,介绍不同特色的砚台,使砚台和砚文化得到更大的普及与推广。按照刘红军的构想,《砚台大全》的内容包括砚台的种类、出处、年代、材质、雕工、历代评价、现在的发展状况等方面。为此,刘红军开始了漫长的砚台调查和收藏之旅。刘红军先查资料,寻找历史上关于砚台的记载和知识,到各种场合寻找、购求砚台。除此之外,他还根据查找到的信息,到全国各地砚台产地考察,寻找不同品种的砚台。十几年的收藏经历,刘红军对于各地所产砚台历史、现状和特色都了如指掌。在跋山涉水的收藏过程中,刘红军每一次费尽周折得到孜孜以求的砚台时,他都爱不释手。兰亭砚刘红军认为,收藏家只是国家文物的“临时保管员”。他说,“砚台是中华民族的宝贝,但是随着国家的发展,砚台逐渐丧失实用性,没有市场,处于危机阶段,很有可能失传。”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机缘巧合,刘红军的朋友知道了他的砚台收藏情况,竭力说服他在世博期间展出这些砚台。“我那时并不愿意,一是我对砚台的研究还不深入;二是我当时还担当世博会的相关工作。”刘红军回忆。但经朋友力推传统文化精品的劝说下,刘红军举办了第一次个人收藏展,而且还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砚文化论坛,出版了《砚台博览》一书。展览之后,刘红军的砚台展在世博获得意想不到的好评,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为表彰聚砚斋突出成就特授予“千年聚砚斋”金奖,刘红军由此也被授予“世博成就奖”。一砚一故事到目前为止,刘红军搜集到的砚台有1000多方,品种多达110多种,是国内砚台收藏数量和种类最为齐全的藏家之一,在业内也首屈一指。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四宝委员会顾问阎家宪评说其藏砚“达到了一般人穷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程度”。兰亭砚刘红军收藏的砚台有老的,有新的,每方各异,方方砚台都承载着一段历史和一个生动的故事。如刘红军手上有一方柳砚,这是很多砚台藏家梦寐以求的。柳砚产自广西柳州,唐元和十年,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曾抱病乘舟前往龙壁山采石。他所采“龙壁叠石”俗称千层石,属墨石类的砂积页岩,在水中长期冲刷而成,是天然形成的砚台。柳宗元将题铭“龙壁柳砚”的叠石赠给远在广东连州的刘禹锡,刘禹锡回赠五律一首。这段故事演绎了砚文化的历史佳话,柳砚也成为历代砚台收藏家都想倾其一生希望所得之物。而另一种古砚角石砚也是极为罕见之物,《古玩指南·砚》中记载:“山西绛州产角石,其色如白牛角,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