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退休”博弈的几个关键因素王克焕“弹性退休”近几年吵得沸沸扬扬,特别是每年“两会”期间,更是妇女界的热门话题。所谓“弹性退休”是指允许劳动者在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方面具有某种弹性、较为灵活的退休制度。那么,究竟该如何弹,哪些人上弹,哪些人下弹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决策:一、从社保基金角度考虑,是否影响到基金的安全及可持续利用现行的退休年龄是在建国初期人口寿命确定的,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平均寿命不断延长,除沿海一带少数经济发达地区的养老金有结余,其它多数地区的养老金都是入不敷出,缺口呈扩大之势。甚至在有的地区,出现个人帐户补贴统筹帐户的现象,造成了个人养老金帐户空帐的现象。根据国办发布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称,到2035年,我国将面临2名纳税人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如果将退休年龄“下弹”的话势必影响到社保基金的安全,从这一情况来看,只能将退休年龄“上弹”,而延迟退休年龄意味着劳动者要多缴纳养老保险,晚领养老金。更有专家预测,(从全国来看)如果提高退休年龄每一年可使中国养老统筹基金增加40亿元、减支160亿元,缓解基金缺口200亿元。二、从人力资源利用来看,是否最大限度地杜绝人力资源浪费现行的一刀切的退休政策从人力资源利用方面看,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同类型的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是不同的,一个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可能在18岁就进入社会参加工作,而一个博士毕业生很可能在30岁左右才进入社会,如果他们都在60岁退休,则体力劳动者工作年限长达40年,而博士毕业生很可能工作年限也只有30年。体力劳动者可能在30年工龄的时候体力、精力已经不允许他从事劳动;博士毕业生在30年工龄的时候刚进入了科研的鼎盛时期,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如果简单地延长退休年龄,不得不考虑体力劳动者的身体极限。所以,从人力资源利用角度考虑不能简单地说“上弹”或“下弹”,应该考虑到不同群体、不同行业的特点及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不能只考虑用提高退休年龄来解决问题。三、从社会公平角度看,是否会带来新的利益分配不公平现象“一刀切”的退休方式事实上影响了部分女性的权益,比如在退休待遇上,由于退休年龄不一致,女性退休后收入较男性明显要低。以深圳市为例,事业单位人员提早5年退休,收入损失为34.35万元,机关工作人员则为41.25万元,在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员身上这种差距更加明显。“弹性退休”之所以“难产”,最大的争议是将造成新的社会不公。真正不愿退休的是体制内的养尊处优、无所事事,而却拿着高薪、高待遇、高职务消费的国企和政府部门人员。这些部门效率低下,人员臃肿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一些政府部门官员因为可以凭借职位优势,享受公车、特供等职务待遇,自然是多留一年是一年。而作为社会中、低基层,占相当比例的企业职工,如果不退休,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这“五险”企业和个人都需要缴纳,遇见不好的企业效益,能否按时缴纳都是个问题。如果能早点退,不但能领到退休金,“五险”还可以实行社会统筹,希望早退一天算一天。我国贫富差距巨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干部与普通公务员、企业高管与普通职工、国企与其他企业之间的收入状况悬殊,如果不先把收入沟壑填平,就无法实现公平退休。在“弹性退休”决策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公平分配制度这一关键要素。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会影响到收入分配结局。不公平的收入分配体制,将影响社会生产的积极性,影响我们党和政府的威信,影响社会稳定。四、从促进就业的角度看,是否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作为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城镇就业总人数超过1.1亿,每年大概有300万左右的人退休,占城镇就业人数的3%。但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000万左右,如果提高退休年龄,将失去就业机会的30%。如果将退休年龄“上弹”,就业压力将更加明显。有些机关事业单位即将退休人员占位置无所事事,到退休年龄的不退休,很可能变成变相占据岗位,这反而不利于年轻人就业,像有些岗位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可老年人因为不懂电脑,无法把工作干好,可却不愿退休,有能力的新人无法挑起大梁,显然不利于单位发展,不利于公平就业。从促进就业的角度考虑,延长老年劳动者的就业期限,势必会锐化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五、从制度层面考虑,是否会比原制度具有更强的合理性、必要性现行的退休制度是在充分考虑到男女身体素质、生理特点的情况下,适当照顾女性而出台的,从社会文明的角度看具有一定的可取性。推行弹性退休首先要看原则上有没有搞这种制度的必要性,然后再看具体环节要避免什么、创造什么,这是制度的价值取向和具体设计问题,任何一种制度的推开的时候,很有可能一部分受益,另一部分人不受益,但要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存在,所以要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来制定制度。在当前各种因素不太成熟的情况下,“弹性退休”如何确保公平,如何照顾不同身份、不同职业者的利益,一定要尊重所有劳动者的权益,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这是政策制定过程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应把握以下原则:一、在退休年龄的上限和下限不能突破,要弹性也只能在规定的区间内自由选择,但却不能突破区间之外,如果这条杠不“硬”,很有可能变异成权力的“特权游戏”;二、必须遵循个人和单位的双向选择,个人想要推迟退休,可单位却不再需要,这就产生了矛盾;单位想要个人推迟退休,可个人不愿意,这也会产生矛盾;三、必须符合一定条件的人员,才可以选择“弹性退休制”。如果所有的人都可以选择“弹性退休制”,该“下弹”的结果“上弹”了,该“上弹”的结果“下弹”了,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太有弹性了反而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