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积极探索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子寿宁县坑底中心小学教育的发展关乎国运,情系民生。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针对当时的国情提出:“中国的根本问题,便是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就曾对我国在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形势下,就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也做过精辟分析,他说:“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农村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新课题。农村教育能不能探索出新思路、找出新办法、形成新机制,是我们能否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只有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趋势和发展规律,才能走出一条切合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子。现结合我们农村边远山区学校的实际,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和做法。一、以“人性化”和“制度化”为抓手,有效强化内部管理1、学校管理体现“人性化”。学校人性化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校人性化管理是指学校的管理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利益,即合理满足其自然性和社会性的要求,并充分发挥他们主体性和积极性的一种管理,是以人为本的一种管理方式。它强调学校管理过程中要尊重管理对象的意愿,充分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学校在进行教育和管理过程中,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观察和分析他们的行为,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实际、不同需要和不同行为,分别进行分析和指导,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与学2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教与学的热情,使他们的潜在才干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发扬民主,让师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激发其对工作、对学习、对学校的热情,使之更好地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学校为全体师生提供最好的服务。“管理就是服务”是人文主义体现的基本理念,必须渗透于学校管理过程之中,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师生是管理的主体,尊重他们的效益,理解他们的价值,关心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得到发展,才能形成学校为师生服务,师生为学校奉献的良好局面。学校首先是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是对家长服务,满足他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第三是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学校还要为教师服务,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成长、成名、成家,学会欣赏每一位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物质和精神方面待遇,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如陈老师工作热情不高,并抱有无所谓态度,学校领导多次找陈老师谈心,鼓励他的长处,共同寻找差距,让陈老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目前陈老师已成为我校的骨干老师。学校通过教代会(工会)收集教师的合理建议和意见,及时给予落实和答复。学校的规章制度、发展规划等都在集思广益上完成。要明确学校领导是学校师生的公仆,学校管理是为学校师生服务的。忘记了这一点,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了。——学校的终极目标是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农村小学不同于城区学校,学生亲近大自然,自然视野广阔,文化视野狭窄。学校要充分发挥农村学生田园劳动、山间戏耍、星夜聊天等生活资源,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多购买3少儿读物、影音资料充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开发农村课程资源,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创办具有现代特色的农村小学。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抓好学科教学,还要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自主锻炼成才的能力。——管理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制度不是约束人,而是激励人。学校管理者一方面关注师生的教学、教研和学习等工作,另一方面关心和爱护师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做到定期给师生体检。坚决不让师生超负荷工作和学习,透支生命。现阶段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老师减负。2、学校管理体现“制度化”。学校管理在“人性化”的前提下,还要体现制度化,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就难以达成预定的办学目标。——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教育厅制定的管理规定,把深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落实到位。——稳妥推进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严格的编制管理,规范教师调配行为,实现教师队伍合理、有序流动。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发掘每一位教师的聪明才智,施展各自的才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显身手。——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重视加强对新课程教学调研和指导,聘请进修校教研员和名教师深入学校、深入课堂,与一线教师一起研究课改,指导课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目标管理考核。学校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估细则,对全体教职员工实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制度,考核内容涵盖德、能、勤、绩等多方面,考核结果与晋职晋级、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直接挂钩。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根据《坑4底乡林家豪奖教助学基金会奖教助学制度》和《坑底中心小学奖教助学制度》奖励有特殊贡献和成绩优秀的教职员工。同时实行中心小学综合考评末位淘汰制度,综合考评末位的教师调离中心小学教学岗位。学校奖惩制度严格执行,大大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学校始终把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建立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体系,坚持每学年考评一次,并严格兑现奖惩。——注重教学过程动态管理。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争取尽可能的机会让教师充电、学习、进修。一方面完善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发展观念,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管理与指导,逐步建立教学质量的跟踪、监测、评估、反馈机制和质量考核指标体系。采取每学期对每一位教师进行一次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听随堂课、教学效果测试、评议指导、沟通交流),加强对常规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实行预算管理,认真做好教育经费预决算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收支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学校的所有重大事务自觉接受社会、教师、学生的监督。目前学校已逐步清理了教育系统债权债务,学校各项工作轻装上阵,无后顾之忧。——加强农村寄宿生和留守儿童的管理。坑底中心小学有453名小学生分散租住在村民家中,其中留守儿童占有65%。学校划片区管理:划片区、定小组、定人负责,管理的难度很大。目前坑底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正在筹建之中,争取明年建成投入使用,彻底解决学生住宿难的问题。5学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五个一”活动(每月一封家书、每周一次家访、每周一次谈心、每周一次娱乐活动、每周一亲情电话),收到良好效果。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由于这一特殊群体正在不断加大,问题也正在凸显,因此,要通过社会各部门通力合作,政府部门应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政府整体规划日程,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调研,采取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措施,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建立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救助机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监管制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管理的机制,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建立一个良好的成长平台。二、巧布局、调师资、搭平台,缩小校际教学差距寿宁县坑底乡的小学布点多、相距远、管理难。我们实施小学布局规划调整,办好中心小学和偏远地域当中的中心大校(完小校),撤并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学校,减少学校数量,扩大学校规模,统筹整合、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促进坑底乡基础教育均衡、持续、健康发展。1、着力优化学校布局。按照统筹发展、科学布局的原则,办大办好办强中心小学,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吸收周围初小校、教学点的学生就近入学;重点办好边远的地域中心的完小校(地洋小学),配齐学校设施,配强师资力量,吸引附近村庄的村民自主将子女送到完小就学,三年来共拆并了三个初小校和六个教学点。实行相对集中,规范办学,努力促进校际教育发展均衡。2、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通过网络信息的6利用和共享,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缩小校际办学差距。发挥农远工程作用,中心小学建设好电脑教室,各完小校建设好农远收视室,初小校建好农远电视播放室,用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资源的作用,真正实现远程教育、资源共享。3、合理调配区域内师资力量。建立健全各类教师科学有序的流动机制,实现优质师资的均衡分布,缩小校际之间教师待遇的差距,相对减轻边远山村校点教师的工作量(班生少,师资足),适当提高边远地区教师的福利待遇(中心校本部每位教师每月补贴50元,村级学校每位教师每月补贴100元),让边远地区的教师留得住、教得好。如英语教师不足,调配一个英语教师完成两所完小校的英语教学(跨校教学)。偏远的少数民族学校(李家洋小学)则实行优秀教师支教政策,选派教师到校支教二年,中心小学给予优先聘任该教师的中级职称和适当的经济补助。4、大力改造薄弱学校。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有计划地通过扶持、联合、兼并等多种形式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把有限的教育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扶持、培植一批有一定办学基础、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学校,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加大薄弱学校的投入,不断壮大中心位置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规模,让广大群众能够享受“就近入学、相对集中、自主选择”的学校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薄弱学校、边远学校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探讨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农村教育的基本对策,对于国家制订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目前教育形势越来越好,各7级党委、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面对当前农村现状,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建设农村文明,实现教育公平……是教育(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中国是一个国土960万平方千米、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幅员辽阔、差异悬殊,旧问题、新矛盾,发展农村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坚信,有党的亲切关怀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全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农村教育在新的历史阶段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