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201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硬实力:人口、领土、自然资源、经济、军事力(强制与暴力手段)软实力:国民素质、科学精神、科技文化、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政府决策力、外交目标、国际信誉(说服与合作的国际关系)经济实力是基础,政治实力是集中表现,科技实力是关键1.当代世界经济的主体:国家跨国公司国际经济组织2.当代经济的三大支柱:世界银行(BKG)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贸易组织(WTO)[1948年关贸总协定;中国2001.12.11入世]3.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演变历程:冷战格局下西方世界的经济演变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汇率金本位制[(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71年瓦解→二战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黄金时期”)]4.经济全球化: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浪潮出现的基本动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跨国公司的海外扩张。经济全球化包括生产的全球化、科技的全球化和金融的全球化三方面。7.当代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与主要矛盾①全球分工与协作体系发生重大调整②国家主权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和挑战③“马太效应”愈加明显,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差距迅速拉大④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全球性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且更加难以解决,世界经济因而受到严重影响和干扰8.当代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主权国家是当代世界政治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国际组织产生和发展历史:国际条约→国际会议→国际组织1.区域经济组织:欧盟(一体化程度最高),北美自由贸易区(南北合作),亚太经合组织(规模最大)2.影响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科技;资源,尤其是不可替代的能源类资源;各国的制度与文化环境3.联合国联合国宪章日:(1945.)6.26;联合国日:10.24总部:纽约;第一次联合国大会:伦敦6个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历任秘书长及国别:首任,赖伊,挪威。二任,哈马舍尔德,瑞典。三任,吴丹,缅甸。四任,瓦尔德海姆,奥地利。五任,德奎利亚尔,秘鲁。六任,加利,埃及。七任,安南,加纳。八任,潘基文,韩国。4.中国与联合国1971年26届联大2758号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益5.当代世界主题:和平与发展6.西方冷战的准备:理论:乔治凯南8000字电文舆论:丘吉尔铁幕演说美国发动冷战信号政治: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开始(借口希腊、土耳其危机)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北约成立第四点计划的实施将美国势力扩展到亚非拉7.苏联还击:建立“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针对马歇尔计划推出“莫洛托夫计划”,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中苏结盟;民主德国;建立华约组织8.雅尔塔体系促进两极格局形成9.美国经济运作模式的基本特点:①美国经济有一种别国无法比拟的创新机制,这套创新机制的运作使美国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远比其他国家强大,这是美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与繁荣的重要原因②美国产业结构非常先进,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已经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从传统工商经济的时代过渡到知识经济的时代③美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与微观竞争机制紧密结合,独具特色,使市场经济既能长期保持活力,又能实现稳定运作。④跨国公司是塑造美国产业结构、推动美国经济发展、实现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主要形式。10.冷战时期国际关系舞台上的美国杜鲁门:遏制战略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冷战格局的形成艾森豪威尔:解放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肯尼迪:灵活反应战略→美国的战略攻势与冷战格局深化约翰逊:和平战略尼克松:尼克松主义→战略收缩福特:新太平洋主义卡特:人权外交→美国的战略收缩与冷战格局的调整里根:“重振国威”计划老布什:“超越遏制”战略→美苏力量对比的再次转变与冷战格局的终结10.后冷战时代的美国与世界克林顿主义:小布什:“先发制人”的单边主义安全战略10.冷战时期历任美国总统及其党派、战略:第一阶段:杜鲁门民主党遏制理论;艾森豪威尔共和党解放战略;肯尼迪民主党和平战略;约翰逊民主党和平战略第二阶段(战略收缩/防御):尼克松共和党尼克松主义(三大支柱:谈判、实力、伙伴关系实质:军事战略);福特共和党新太平洋主义;卡特民主党卡特主义(人权外交)第三阶段(重振国威):里根共和党新遏制战略;老布什共和党超越遏制战略第四阶段:克林顿参与和扩展战略;小布什共和党新布什主义(单边主义先发制人);奥巴马民主党奥巴马主义11.中美外交三个联合公报上海联合公报1972尼克松;建交公报1979卡特;817公报1982里根12.美中关系复杂多变的原因[未详查]:1、核心:苏联——美苏冷战、美国一枝独秀的格局被打破、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中苏关系恶化;2、中国的崛起;两弹一星研制成功3、台湾问题;4、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不同;5、人权问题;6、双边贸易结构不平衡。共同利益:反恐、防止核扩散、维护地区安全13.日本政体:日本政治制度,战后日本是议会内阁制的代议民主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原则,由国会,内阁,法院行使相应权力,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天皇作为国家象征被保留。11.影响日本21世纪的政治思潮——新保守主义的四个思想来源:历史修正主义、修改宪法思潮、皇国史观、国家主义14.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1、战后的民主改革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2、国民经济非军事化;3、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4、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和引进先进技术,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5、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15.战后日本外交战略的演变1、“一边倒”战略时期(50~60年代)2、“多边自主外交”时期(70年代)田中角荣首要课题:恢复日中邦交[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开展“大国外交”战略(80年代以来)1983年中曾根“政治大国”16.政体及国家:君主立宪制:英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瑞典挪威丹麦卢森堡列支敦士登民主共和制(议会内阁制):法国(总统制)德国意大利芬兰冰岛爱尔兰奥地利葡萄牙瑞士(委员会制)希腊马耳他委员制:瑞士17.欧盟总部、北约总部:布鲁塞尔18.1965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组织合并,建立欧洲共同体19.欧盟的诞生: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决定建立欧洲联盟。内容:一是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二是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三是建立司法和警务方面的合作→欧盟的三大支柱20.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比利时)28个成员国】的组织机构:欧盟委员会:执行机构;部长理事会、欧洲议会:两大立法机构;欧洲法院;欧盟理事会:欧盟首脑会议21.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外交:法国:戴高乐主义的出台——1964年第一个西方大国与中国建交;正式退出北约,并限期美军撤出法国德国:勃兰特政府提出新东方政策(1969)英国:提出“三环外交”(即英联邦外交为第一环;英美特殊关系为第二环;联合起来的欧洲为第三环)22.苏联衰亡的原因和教训:内因(主因):①苏联体制缺乏活力;②争霸战略和军备竞赛;③自身定位和发展战略的错误;④苏共的失误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⑤历史传统因素的作用外因:西方的和平演变23.俄罗斯的民族性格:①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勇敢顽强②既追求自由到崇尚无拘无束,甚至推崇无政府主义,又对政治强权逆来顺受③尚武④不东不西,注重形式而不及内涵⑤非此即彼的极端主义⑥强烈的忧患意识⑦强烈的救世主心态和霸主意识24.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成因:①文化因素——东西方文明的交织②阶级因素——文明贵族与文盲贫民的对立③自然地理因素——辽阔、富饶、寒冷④宗教因素——东正教25.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第三世界形成——万隆会议(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第三世界发展——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壮大——发展中国家区域化政治经济集团诞生(如七十七国集团,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26.恐怖主义四大特征:1、恐怖主义的行为方式非法、非理性和违反人类社会公认的准则;2、恐怖主义的主要手段是暴力、威胁和其他破坏性手段;3、其目的应该是政治的或其他非纯利己性的;4、恐怖主义是关于暴力的使用与收益关系的思想逻辑和实践活动的组合体。27.新中国对外战略的演变历程1949~1979与苏联结盟的“一边倒”战略:毛泽东——“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959~1969反帝反修的“两个拳头打人”战略1969~1979联美抗苏的“一条线”战略独立自主与不结盟战略(邓小平外交思想)合作与发展的大融入战略28.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原则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中国、印度、缅甸共同提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29.邓小平16字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有所作为。附:12.为什么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战略东移;我们怎么应对:中国外交学院教授苏浩指出,美国将其军事盟国和战略伙伴国与自身的战略利益绑定,将它们推到前沿以对抗美国的挑战者,其效果可以一石三鸟:既将双边军事同盟变为多边同盟网络,从而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安全秩序;又挑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迟滞了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同时更是直接锁住中国的海上实力的拓展空间,而又避免了与中国的直接对抗和冲突。其实,各种“平衡”之外,美国还需要考虑另一个“再平衡”,那就是扩军与加强美亚经贸关系之间的矛盾。与“紧缩欧洲”及其他地区相比,亚洲经济蓬勃发展,是最具活力的增长区。美国急需提升亚洲在美国对外经贸战略中的地位,以便扩大对亚洲地区的出口,增加国内就业,分享亚洲经济增长的红利。2014年美国要从阿富汗撤军。为使这一进程顺利进行,并确保“后撤军时代”地区军事稳定可控,美国目前已经在大中亚地区加紧布局。为此,美国不仅开始着手重新理顺同阿富汗的关系,而且悄然加大了对中亚国家的合作力度。过去几年里,国际舆论的关注焦点一般集中于东海、南海等领土争端议题,对大中亚地区关注不多。随着美国“后撤军时代”的诸多战略安排逐步浮上水面,美国亚太战略中对“大中亚”的倾斜以及“大中亚”与“大东亚”两个板块的启动,或许也将成为热点。从整体上说,2014年美国亚太战略的特征,将是在延续以往“再平衡”思路的基础上,在目标、手段、领域、地域等方面谋求“更平衡”。首先,中国应通过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来维系两国关系的总体稳定。此前,中国前外交部长杨洁篪总结中美关系称,十年来,中美关系保持了总体稳定发展,妥善处理分歧,双方积极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就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可见,新型大国关系将是未来中国与美国相处的方向,而充实和丰富这一新型大国关系是未来中美关系的主要任务。其次,中国应积极主动拓展周边战略,保持良好的周边环境。未来,中国将把周边地区作为践行和谐世界理念的首要地区,维护和营造睦邻友好、稳定繁荣的周边环境。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周边关系除继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外,更加强调“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这说明中国要发挥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互动,来深化周边关系。第三,中国要积极塑造、提升中美与亚太国家之间互动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提出,域外大国要尊重地区现实,任何形式的“再平衡”都应有助于维护平衡而非打破平衡,维护共同安全而非一国安全。美国无疑是最主要的域外影响来源,是对东亚合作和一体化进程介入最深最全面的域外大国。中国也一直主张在亚太地区不追求“一家独大”,更希望与亚太国家形成“命运共同体”,用自身的发展来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和平发展和共同发展。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