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灵魂。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既面临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安全,要从根本上确立意识形态安全的国家战略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原则;持之以恒地推进意识形态领域的立论、驳论、攻辩、创新和引领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构筑先进而强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切实把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立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基础之上。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它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主要阵地。坚定不移地维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反对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整体安全的意识形态保证。目前中国意识形态总体上是安全的,这是主流。否认这个主流,丧失自信、自我否定,加入“弱化”、“丑化”中国意识形态的“合唱”,是错误的和有害的。没有忧患意识,丧失警惕,盲目乐观自信,同样是错误的和有害的。我们既要看到机遇又要看到挑战。不仅要看到资本主义力图对社会主义进行和平演变,更要看到社会主义的诞生就是对资本主义挑战的开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必须将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安全上升到自觉的高度,坚持重在建设,形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繁荣健康发展的局面。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严重消解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更容易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听其言观其行”是人民群众辨别干部的最起码标准。当前党政官员的一些腐败现象,已经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极大地影响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降低了党的执政能力,使人民群众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失去信心,进而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上摇摆不定,产生认同障碍和逆反情绪,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公信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对此,胡锦涛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关乎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教育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在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学府,聚集的是来自全国的优秀青年学子,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关乎国家的发展方向。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一种盲目引进、迷信和重用西方文科教材和“洋”学者、“洋”学说的现象。一些学校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中取消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政治经济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只要求掌握西方政治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的原版教材;研究生入学考试只考西方经济学;有些留学西方、系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海归”派人士,没有经过任何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教育,就直接被高薪、高位聘请进高校教师队伍、研究队伍和领导队伍。在高校存在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或对意识形态采取完全不作为的状况,甚至有教师在公共政治理论课硕士班上为取悦学生,居然问学生想听正统的还是非正统的政治理论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前,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和挑战。从现实来看,主要有来自市场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时代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是市场经济的挑战。市场本身的缺陷造成了经济与道德、整体与个体价值的冲突,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生蔓延,尤其是部分产业工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趋于弱化,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造成极大的挑战。事实上,市场经济建设使国内社会结构出现多层次化,利益群体发生分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多样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二是全球化的挑战。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面临来自社会主义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内部挑战主要有经济建设的赶超压力、政治领导力量面临考验和文化价值认同出现困难;外部挑战主要有思想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遭到渗透侵蚀、政治上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备受攻击、经济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扩张威胁和文化上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及民族精神存在被入侵的危险。事实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化了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攻势,通过信息霸权地位、消费主义、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援助项目等更加隐蔽化的方式,不断推行“文化殖民”政策,导致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和社会价值共识的缺失。因此,全球化形势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可以概括为政治制度和国家政权、文化建设、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三个方面。三是网络时代的挑战。一方面,网络技术使西方国家占据了“信息强势”地位,为实行意识形态的渗透提供了便利,同时使我国控制国内舆论导向的难度加大,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种种挑战。另一方面,网络社会在转型中国逐渐生成和发展,日益展现出对实体社会的重构力量;网络时代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开放性网络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地位的挑战、信息网络化对我国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挑战、网络垄断化对我国意识形态防御能力的挑战等。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我国意识形态的新领域,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使互联网成为一些国家和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攻击的工具;面对网络意识形态多样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遭遇认同危机。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如何切实地加以维护。从不同的问题视阈出发,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不同思路和对策。一是从文化软实力出发加以维护。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形形色色“中国威胁论”的干扰,要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体来讲,应强化“文化走出去”战略,争取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提高现代传媒体系的质量和水平,抢占意识形态斗争制高点;建立健全批判“文化侵袭”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在多样思想文化并存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从而有效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与此同时,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毫不动摇地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二是从制度化变迁出发加以维护。尽管我国渐进式的制度变迁是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社会转型形式,但在这一过程中仍须注意把握好舆论讨论准备、标志性事件宣传、人口结构变动、公众注意力调整、群体良性互动架构等方面的事项和规律,最终使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带来的意识形态不安全成本降至最低。三是通过转换思维视角加以维护。面对挑战,如果一味依赖于传统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用躲避甚至拒斥或对抗的做法来保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还会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封闭和意识形态功能的弱化。因此必须转换思维视角,重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开拓新的主流意识形态要素资源,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相融合,使之切入发展实际,表征新的时代精神。四是通过建构机制体系加以维护。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需要从运行原则、运行动力、运行途径和保障环境等几个方面完善政治意识形态安全机制,实现意识形态安全机制的现代化。具体而言,一是在政治性与社会性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主体意识形态的内在化;二是增强政治安全意识,正确发挥意识形态功能;三是在文化全球化中提高与多元意识形态长期相处共存的能力;四是在国际交往中既要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又要警惕西方的西化和分化;五是在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中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六是让世界了解中国,通过中国文化的辐射性功能扩大自身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要从根本上确立意识形态安全的国家战略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原则必须确立意识形态安全的国家战略。党中央几代领导集体都有关于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考量,在实践中也有大量的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机构和平台,这为明确制定意识形态安全的国家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意识形态安全战略是社会主义国家安全战略之魂。制定意识形态安全的国家战略,有利于形成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综合配套的一体化战略格局。整合党政机关、新闻媒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艺术院团等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资源,进行意识形态安全的整体战略布局和战略安排,培育一支宏大的高水平的干部队伍和理论队伍,发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策略文化智库,打造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策略平台,提升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战术,对意识形态危机进行战略管控,构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策略体系等等,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我们国家更加成熟地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性选择。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唯物主义原则。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而只有“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有产生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因此,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包括坚持公有制主体、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只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脱离经济建设去抓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要围绕这个中心、指导这个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辩证法原则。马克思主义在确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内在规律和作用机理。一方面,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落后的或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阻滞作用。另一方面,意识形态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同步性,即有时落后于社会发展,这时表现为旧的意识形态不会立即让位于新的意识形态;有时又超前于社会存在,这时表现为先进的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导向与引领。意识形态建设不是“软任务”而是“软实力”,要强化而不能弱化,必须用先进的意识形态引领社会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推进意识形态科学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思想路线上坚持实事求是能够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在反对倾向性斗争时坚持实事求是,有“左”就反“左”、有右就反右(33),可以避免阶级斗争扩大化或放弃阶级分析方法的错误,避免落入西方的“思想陷阱”,有助于划清学术争鸣与政治斗争的界限。否则,意识形态建设不仅会偏离科学理性,而且会导致思想混乱。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斗争和思想文化竞争更加激烈和频繁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家安全中的“生命线”作用日益凸显。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灵魂。维护好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对于促进国家稳定和发展进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